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过程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

教学过程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造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教育工程,它是由众多的、相互联系的教育环节所构成的。就其教学过程来说,启发式教学与传授教学也是不同的。我认为,“启发”的思想就是贯穿于创造教学过程中的链条,它是开启创造性思维的钥匙。三是教学的评估制度不利于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目的在于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

第一节 创造教育过程及其本质

创造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教育工程,它是由众多的、相互联系的教育环节所构成的。实施创造教育,不仅需要进行教学活动,而且还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其他活动,如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生产实践、社会调查、业余学术社团活动和社会服务等,以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各种专门人才。

1.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优化知识结构

教学活动是实施创造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培养学生智力的基本途径。教学活动与创造教育的关系,犹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样。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规律,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建设民主、自由的学术环境和稳定的教学秩序。但是,以教学为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上课为主,不能排斥其他富有教育性的教育活动。

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两个部分,是通过教学过程来进行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概念,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和全面发展个性的过程。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最早提出“教学过程阶段”的理论,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1]。后来,他的门生齐勒尔(J.Ziller,1817—1882)和赖因(W.Rein,1847—1929)又把“四段论”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和应用。赫尔巴特及其学派在“教学过程阶段化”理论的研究上,是有重大历史功绩的。这个理论在一定的程度上揭示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对于从个别教学转入班级教学和使教学过程规范化等方面都起到过积极的作用。问题是,后来把这一套做法变成了固定的格式和死板的公式,使生动的教学过程变成了既缺乏生气又没有任何创造性的刻板的程序。

20世纪50年代,以凯洛夫(Ivan Andreevich Kairov,1893—1978)为代表的苏联教育学派也提出了教学过程的模式,即组织教学、感知新教材、理解新教材、巩固知识和练习应用等。从本质上来看,这个模式与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阶段没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共同点是:只强调教授现成知识,而不培养创造性思维,强调讲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1915—)对于学习和课程编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他在《教育的过程》一书中提出,学校的课程应该强调知识的结构,而不要拘于细节。他认为,“结构的优点在于简化资料,推论出新的问题,以及不断加强掌握某一知识的能力”[2]。通过比较发现,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比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具有更多的合理性,主要表现在强调合理地组织学生的知识结构,反对死记硬背零星的知识,强调学习是人的主动活动,不赞成把学生永远置于被动状态。

2.启发式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

启发式(也称发现式)教学是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新型教学模式。所谓启发式教学,即学习者不是依赖于从他人口头表达中得到一个概念或原则,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而获得新的知识。简单地说,启发式教学就是一切为发现而教,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

就其教学过程来说,启发式教学与传授教学也是不同的。其具体过程是:自学、讲授、讨论、实践和应用。这个过程虽然也是五个阶段,但与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有根本区别,它特别强调自学、讨论、实践在创造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事实上,把教学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一方面它们并不能完全概括各种教学过程的全部内容,另一方面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本来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

在教学过程中,划分阶段并不十分重要,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用什么思想和方法来组织和指导教学。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也符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我认为,“启发”的思想就是贯穿于创造教学过程中的链条,它是开启创造性思维的钥匙。

其实,启发式教学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其意思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教育史上,一切中外开明的教育家都主张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但是,为什么数千年以来,对启发式教学总是倡而不兴呢?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教师的价值观。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把传授知识视为自己的职责,代代相传,根深蒂固。从本能上讲,一个人一旦成为教师,很自然地会把自己视为学生的标准,并且总是希望把学生培养为统一规范化的人。二是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不适应启发式的要求。对一个教师来说,采用启发式的教学,不仅需有宽广的胸怀和渊博的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很高的智力和灵活的教学艺术。三是教学的评估制度不利于启发式教学。数百年以来形成的僵死的教学评估制度,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都变成了书本的奴隶。

教与学的过程,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启发式教学可以深化人的思维活动,而注入式的教学只能窒息思想火花。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启”,不仅要启蒙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创造性的思维,启迪创造性的灵感。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实行引导,但不牵着鼻子走;强调独立、自由的思考,教师重在传授方法和指明路径,但不代替学生作结论;强调智力的充分发展,鼓励创新意识,但不忽视掌握系统的知识。

总之,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法,是符合教学客观规律的。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目的在于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