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活动中的教学时间

学校活动中的教学时间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卡罗尔又进一步把这五个因素分为个体内部的和个体外部的,前者包括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和毅力,后者包括学习机会和教学质量,而关键是学习效果,它是由实际所花费的时间与理论上应该需要的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决定的,其中,毅力和学习机会构成了所花时间,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构成了所需时间,用公式表示为:学习程度=f=f。

一、学校活动中的教学时间

我们在学习时所感受到的时间长短是不一样的,有时候觉得快,有时候觉得慢。这仅仅属于时间的一种,我们对教学时间的了解应该更加全面。

1.教学时间的类型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上形成了嵌套式的教学时间分类,即在校时间、分配时间、教学时间、专注学习时间和学业学习时间。

在校时间,就是说学生在学校里度过的时间。分配时间,就是在校时间中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指学生在校一天上多少节课,一节课有多少分钟,它当然不包括学生在校时用于午休、课间休息、用餐、集会等活动的时间。教学时间,是指课堂中用于教授概念和技能等内容所用去的时间,严格意义上,它不包括课堂上用于例行事务(如布置学习任务、安排学生分组等)、教学活动转换、维持课堂纪律等所耗费的时间,因此也可以称为教学的实用时间。专注学习时间,指学生关注并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所用的时间,当然它排除了学生用于与学习活动无关的开小差、捣乱所用去的时间。专注的时间越长说明教师的教学能力越强,即教师有能力选择适当的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并使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学业学习时间,是专注学习时间的一部分,是特指学生用于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并且获得较高水平的成功体验的专注时间,那些花在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的学习任务上的时间自然就不包括在内了,因为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导致有效的学习。

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教学时间上的合理分配,需要注意的是设计阶段所考虑的时间分配与实际所需要的时间会有差异的。

2.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

一般来说,教学时间在学校活动中是按以下的方式来考虑的:某一学段或课程的修学年限、各门课程所占的学期数、每一学期的周数,某一课目的总学时、学期总学时、周学时,再在这些学时中除去学校活动、考试、假日等,剩下的就是实际上课课时了,然后,在限定的课时内安排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方式下,教师大多会删除一些认为不太重要的东西以适应限定的教学时间。

设计阶段所考虑的时间分配与实际所需要的时间的差异往往反映了教师的主观设计意图偏离了课堂的实际进程,反映了教师认识和经验上的不足。分析这种差异产生在哪一环节上,哪一个环节课堂上多花了时间,哪一个环节课堂通过得很快。找到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可以更切合实际地考虑教学时间的分配。

学术研究6-2   卡罗尔的所花时间和所需时间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尔(J.B.Carrol)提出学习效果与教学时间的基本框架,认为学习效果取决于五个因素,它们分别是:①能力倾向,指学生在最优学习条件下掌握某一任务所必需的时间量。学生学习所需时间越少,学习能力越高;所需时间越多,学习能力越低。②理解教学的能力,包括一般智力和言语能力两部分,前者指学生理解教材中概念关系和推理的能力,后者指学生理解教师使用的特殊词汇的能力,它们直接影响学生掌握学习任务所耗费时间的长短。③教学质量,指通过教学,根据能力倾向提供的基础,学生不需要再额外增加时间去掌握。④毅力,指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的时间量。⑤学习机会,指允许学生学习的时间量。

卡罗尔又进一步把这五个因素分为个体内部的和个体外部的,前者包括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和毅力,后者包括学习机会和教学质量,而关键是学习效果,它是由实际所花费的时间与理论上应该需要的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决定的,其中,毅力和学习机会构成了所花时间,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构成了所需时间,用公式表示为:学习程度=f(所花时间/所需时间)=f(毅力、学习机会/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教学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