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就是教学内容与学生人生实践紧密相连。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内容需要及时更新,辩论及演讲比赛的话题需要与时俱进,因此,辩论的主题分为基本固定的内容和灵活增加的内容两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研室

一、总体思路和构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课程遵循大学生处于思想道德形成关键期的特点,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他多学科知识,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丰富、提高自身的道德精神境界,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心理等问题,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服务。

该门课如果离开了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难以“入耳入脑”,那么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束之高阁。因此,我们教学设计本着从大学生最关心、最容易出现困惑、最希望解决的有关问题入手,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大学生的心理和发展需要,从理论的高度作出回答。

大学生朝气蓬勃,富于创新,批判性思维强烈。要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所喜欢的活动,必须结合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和他们内在的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本着“精讲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问题,讲解深刻、透彻,不要面面俱到”的教学理念,运用“以案说法,视频、歌曲、小故事、佳篇欣赏,情境体验”等多样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学会并参与“观看案例、阅读书籍、浏览网站、分析研讨、道德实践、思维训练、网上论坛”等多样学法相结合,实现有效的学习。

因此,我们积极探索“专题教学、巡回讲授”和专题论证实训教学模式、“合作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和研讨的热情,变“灌输”为“主动热情地参与教学”,力图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大学生在愉快和富有成就感的氛围中得到提升。

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修养。通过讲授帮助大学生掌握新环境适应心理、交往和恋爱心理、健康心理知识。提高学生调适心理的能力。

(2)了解和掌握思想道德的知识。了解心理知识是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而心理修养不上升到品德修养的高度,则无法达到高远的境界。人之为人,就在于有德性,丧失了德性,也就失去了人性。本课程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讲授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走好人生之路。

(3)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法律知识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维护权益的正当渠道,本课程对我国相关具体法律理论和知识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确保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有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

2.能力目标

(1)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学习的目的是运用。通过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理想、爱国、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运用这些知识,从理论和现实的层面,分析社会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正确看待和解决现实问题。

(2)提高把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落实到生活实践之中的能力。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更重要的是人生的实践。理论的学习为道德实践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要在行动上做到,还需不断地进行道德、法律的实践,把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法律意识落实到生活之中,使理论的学习落到实处。

(3)提高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大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让学生学会围绕相关议题,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研究报告,以至于自己围绕所学知识点,提出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的能力。

(4)提高与人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小组成员合作、共处、研讨、交流,提高大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3.素质目标

以上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实现,就可以达到以下素质目标的实现:

(1)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2)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4)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三、学分、学时设置

1.本课程为3个学分。

2.本课程为48学时。改革后采用课堂教学33学时+专题论证实训15学时。其中课堂教学33学时设置10个专题,每专题3个学时计30学时。另外,期末考查3学时,共计33学时。

四、本课程课堂教学专题设置与安排

本课程课堂教学共设置10个专题,每专题3个学时。具体如下:

专题一:适应大学新生活确立人生新目标

专题二:提高交往能力优化人际环境

专题三:关注心灵健康 阳光快乐成长

专题四:插上理想翅膀 实现人生价值

专题五: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专题六:告别青春萌动 探寻爱情真谛

专题七: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专题八:行使民事权利 履行民事义务

专题九:学好婚姻继承法 把握未来新生活

专题十:惩治违法犯罪 不越刑法“雷池”

上述十个专题教学内容涵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适用专科、本科各专业学生。

五、专题论证实训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就是教学内容与学生人生实践紧密相连。我们采取具有对抗性的辩论、演讲比赛、案例分析研讨,社会热点事件的道德法律评析,实地参观、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让学生在思辨中成长。

1.辩论演讲比赛主题:爱国、道德、价值与人际关系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内容需要及时更新,辩论及演讲比赛的话题需要与时俱进,因此,辩论的主题分为基本固定的内容和灵活增加的内容两部分。既保持了教学的稳定性,又不使研讨的话题过于陈旧,更加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

小组组长要担当起组织、分工、协调小组成员的责任,小组成员要学会运用网络、图书馆等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经过认真进行思考,小组研讨,形成具有自己见解的文字材料和小组整体的共识。

2.案例调查研讨社会热点事件的道德法律评析

通过学习道德法律知识,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第二次研讨采取了案例调查研讨的形式。所列选题都是刚刚发生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学生关注度高,参与有热情,希望用所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研讨内容的设计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的方式。设计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与课程紧密相连的、刚刚发生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列出题目清单,交给学生讨论,征求学生意见。同学们积极参与,对教师所列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增加了他们认为应当研讨的内容,经过教师、学生共同研究,形成了第二次研讨的选题。

第二次研讨的特点就是研讨题目都是社会的热点案例,又是难点案例,如何运用所学理论加以正确分析,对学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具体参考题目:

(1)大学生兼职利弊评析;

(2)学术抄袭和考试作弊行为的道德法律评析;

(3)飙车和醉驾问题的道德与法律评析;

(4)传统道德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评析;

(5)网络“人肉搜索”所涉及的道德与法律问题评析;

(6)湖北荆门长江大学学生救人牺牲事件道德、法律评析;

(7)深圳机场清洁工梁丽“捡”黄金案道德法律评析;

(8)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道德力量分析。

小组组长要担当起组织、分工、协调小组成员的责任,小组成员要学会运用网络、图书馆等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学会共同分享各自的资料、传递的信息以及思想的碰撞。经过认真进行思考,小组研讨,形成具有自己见解的文字材料和小组整体的共识,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

3.帮助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会自我调适

1.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scl_90测试,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2.团体辅导活动:心有千千结同舟共济

3.课后作业:写一篇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

4.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教师根据专题要求,提出社会调查的主题,按班级总人数组成8至10人调查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收集资料,或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

六、课程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20%(讨论发言、演讲、课堂辩论、读书笔记、出勤、学习态度等),专题认证实训和课外社会实践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50%(课堂开卷考试)。三项综合起来得出学生的总评成绩。每学期成绩评定以百分制计,并折成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

(执笔:袁建勤、罗亮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