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院校的各种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都是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过程而做出的努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是为教学改革服务的,教学管理有序的可操作改革措施可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成果,如古典教育组织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科学理论以及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等。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

1.高职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性开展工作,一切措施必须符合教学规律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开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一切工作和措施都必须坚决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注意培养学生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改革开放的意识,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管理工作重要内容的教学管理改革也必须在这个大原则下进行,并按照教学规律办事,一切措施必须符合教学规律。

2.高职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教学管理应该导向教学、服务教学

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办学宗旨或根本任务是培育人才,它最主要、最直接、最基本的目标是通过教学这一途径来实现的。因此,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应紧紧围绕教学工作展开,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最大限度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为最高原则,凡是教学改革需要的配套管理措施和要求,教学管理改革都应全力从管理的技术上找突破口予以解决。教学管理改革必须以保持教学工作的稳定为前提,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并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的稳定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切的教学管理改革工作都应在保持教学稳定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展开。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只有在得到了教师、学生、学校各部门的广泛的理解和支持的前提下才有可能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成功。

3.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必须是衔接有序的高效操作系统,并且必须以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为标准

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高效系统,是否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有用的人才是衡量这一系统效能的重要的标准。高职院校的各种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都是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过程而做出的努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是为教学改革服务的,教学管理有序的可操作改革措施可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从宏观上看,教学管理改革的途径之一就是创建一种环境,包括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也就是说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以达到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目的。从微观上说,就是要形成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具体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创造最优的环境,调动与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4.高职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坚持教学管理系统论的思想

系统科学与管理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任何一个有组织的管理单位,任何一件事物,都是一个系统,管理实际上就是对某一系统的管理。高职院校是一个社会功能系统,由主系统(直接担负培养专门人才任务而进行教学工作的系统)、支持系统(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证教学工作这个主系统进行工作的系统)和控制系统(管理、指挥、调节主系统和支持系统的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的控制系统即为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的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自己的主系统、控制系统和支持系统组成。教学管理系统是指在高职院校党委和主管院长的领导下,以教务处为主形成的运转灵活、上通下达、有权威、高效率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系统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又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如计划管理、课程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管理信息控制体系等。教学管理系统化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有机的整体。教学活动是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参加的多边活动。因此,在教学管理系统化的运作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系统的协调功能,使三方面人员有效地配合,及时了解有关教师的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学习质量的信息,提出新的管理目标,使教学工作和管理始终在一个新起点和高水平的层次上运转和发展。

5.高职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坚持借鉴西方主要教育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

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成果,如古典教育组织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科学理论以及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的古典管理理论,本质特征是以科学和效率一致的方法、原则和制度为手段,以实现组织的效率为目标。主要是由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古利克和厄威克的行政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所构成的。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首先以“人际关系理论”的形式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运用并发展于40~50年代;60年代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以“人力资源理论”的形式广泛运用于各种管理活动中。人际关系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都重视组织中个体成员的合理需要的满足,以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教育管理科学理论兴盛并流行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至今仍然是教育管理领域的主流理论之一,它是以教育管理科学的“理论运动”著称的。占支配的观点是把教育管理学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对教育管理问题的研究从“应然性”概括转变到解释性和说明性的“必然性”概括。现代社会重视的是理性和科学的标准化、客观性、唯一性,后现代社会则重视理性、知识和科学的价值性、情景性和多元化。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管理乃至所有的管理有一个从经验、人治管理到理性和法制管理的转换过程。因此,西方古典组织理论及其效率为本模式以及教育管理科学理论及其理性管理模式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最具参考价值。要学习和借鉴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以人为本模式,处理好教育管理中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教育组织与个人、社会与教育组织等关系。同时,有必要吸收西方后现代理论及其教育管理思想,深入探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