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与国民素质的关系

教育与国民素质的关系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国民总体所具有的稳定的身心特质,就是国民素质。这就是说,国民素质在身心两方面都有发展水平的高低之分和发展状态的优劣之分。[38]这表明,不同的教育结构和模式造就了不同的国民人格,而优化国民素质重要的在于优化教育发展状态。这种效应普遍存在,原因在于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无一不在建构这样的育人群体。

一、教育与国民素质的关系

人的素质是指人在遗传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和实践所形成的稳定的身心特质,是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晶。一国国民总体所具有的稳定的身心特质,就是国民素质。

国民的身体素质以体能和体质为构成要素,心理素质以知识、能力和人格(国民性)为构成要素。国民体能因它反映国民身体的发育水平、健康水平和对外适应能力等而反映国民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国民体质因它反映国民身体的发育状态、健康状态和对外适应状态等而反映国民身体素质的发展状态;国民知识、能力因它反映国民掌握科学技术的水平、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等而反映国民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国民人格因它反映国民的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取向、精神面貌、思维特点和个性等而反映国民心理素质的发展状态。这就是说,国民素质在身心两方面都有发展水平的高低之分和发展状态的优劣之分。国民素质发展水平同教育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入学率反映国民所受教育的程度,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反映国民所受教育的效果;而国民所受教育作为国民体能和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其程度越高、效果越好,国民体能和知识、能力的发展水平就会越高。国民素质发展状态同教育发展状态密切相关,因为教育结构反映国民所受教育的功能,教育模式反映国民所受教育的价值取向,而在功能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的教育的影响下,国民的体质和人格,如人体对外适应状态、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取向、精神面貌、思维特点和个性等,会朝着不尽相同的方向发展,并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发展状况和态势。许多学者对此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查尔斯·布代、杰西·皮茨、劳伦斯·怀利、查尔斯·金德尔伯格等学者对法国国民人格的研究就颇具代表性。“查尔斯·布代断言,法国人在发明创造能力方面很可能比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更为优秀,但是他们缺乏团队精神。杰西·皮茨说法国人缺乏‘学院精神’,劳伦斯·怀利认为,沃克吕紫省的农场主协作能力就很差。”据此,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相信,“与英国或美国相比,法国缺乏‘协作精神’”,并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法国的学校“不能培养出同龄人之间的团结”,而“强调数学和纯粹的科学”的法国高等教育,引导着大学生思维朝着“笛卡儿哲学式”推论演绎思维的方向发展。这样的高等教育还使得“以个人优点为傲”的贵族价值观念根深蒂固。[38]这表明,不同的教育结构和模式造就了不同的国民人格,而优化国民素质重要的在于优化教育发展状态。国民人格形成的机制尽管十分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认定,那就是国民人格的形成过程一定是国民对国民性的认同过程,而学校和教师在国民人格形成初期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从一定国民性高度认同的人群中选拔出来的育人群体,在教育中用自己的言行引领学生去认同一定的国民性,促进学生社会化。当人们将这一过程当做理想化的成才机遇来理解和认同时,它本身就孕育出一种引领力。如此建构起来的育人群体遴选越严,社会信任度越高,其引领力就越大。这种引领力一旦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同,就会转化成学生对国民性的认同,从而加快学生社会化。这种效应普遍存在,原因在于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无一不在建构这样的育人群体。这种效应还会越来越得到肯定和强化,因为育人群体除了具有学校合法地位所赋予的令人敬畏的引领力之外,还具有历史地凝聚在像“灵魂工程师”一类光荣称号里的令人敬仰的引领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