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下一堂好课的标准

新课程下一堂好课的标准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实施、对教学过程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从操作层面弄清“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这是基层学校教师最希望明确的问题。新课程中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现在学习主体——学生的身上,以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即考查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流状态和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阅读材料:新课程下一堂好课的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实施、对教学过程和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从操作层面弄清“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这是基层学校教师最希望明确的问题。在此,介绍一些有关好课的理性概括供大家参考。

(1)一堂好课应体现三个方面:真实的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超的教学技艺。

真实的学习过程体现在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之中;体现在教师的循循善诱、真诚帮助、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的方法之中。

学习方式的科学性体现在实事求是、讲究实效之中。

高超的教学技艺能使学生学得扎实而又灵活、轻松而又愉快,使学生陶醉于一种艺术享受而对课堂教学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

(2)一堂好课应以学生的发展来衡量,要求做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具体要做到:教学目标多元性、教学过程生成性、教学内容开放性、教学评价激励性和媒体使用恰当性。

(3)一堂好课的总体要求应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4)新课程中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现在学习主体——学生的身上,以考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状态为主,即考查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流状态和学习目标的达成状态。

总之,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样,更主要的是要看学生学得怎样,从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与态度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的效果来确定教师的教学效果,体现“以学论教”、“以学定教”的基本理念。

4.课后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课后反思是教师反思的重要内容,它是指教师在上课后对自己在上课之前、上课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及教学效果的回顾和总结性思考,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通过反思,既可以指导教师以后的教学行为,又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根据当前教育研究的成果,课后反思常用的方法有:

(1)对照教案反思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再完美的教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会因与具体的教学情境不吻合而发生改变。

(2)记教学日志反思

撰写教学日志,可以使教师定期回顾和反思日常的教育教学情境,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问题,从多角度认识教育中的特殊现象,了解自己教学的组织形式,了解如何获得教学资源等。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对教学中所发生事件的敏感性,进而增强自身的课后反思能力。

(3)通过教育叙事的方法反思

教育叙事就是自己讲自己在教学中已经发生的比较有意义的故事。在撰写教育叙事时要注意:一是要多收集资料,二是要把握事件的主线,三是要注意上课中的细节,四是要对主要事件进行阐述和评价。

(4)通过与学生或听课教师交流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评价教师上课效果好坏的最有发言权的人。同时,虚心征询听课教师的意见也是发现教学问题,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

(5)借助教学录像、录音反思

利用摄像机、录音机等现代化的仪器对课堂教学进行摄录,有助于教师在课后借助这些资料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审视,从中发现问题并改正,也是迅速提高课后反思水平的有效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