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接受自然教育

让孩子接受自然教育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自然世界是培养人类智慧的教师。为缓和教育中的这种转变,我们必须开展自然教育,这种方式就像“儿童之家”那样,它设置在孩子父母居住的楼里,孩子的呼喊和妈妈的应答能彼此呼应。从本质上来说,自然劳动是孩子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但这种自然生活对于儿童的成长意义深远,让孩子受到自然教育,是孩子发展自我的一个重要内容。保护和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感知力,让孩子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的关联是尤其重要的。

我们必须得尊重自然规律,并且尽可能地把一切事情交给大自然去做。因为孩子越是在自然中得到发展,就越能够获得更多的智慧。因此,参加自然劳动就显得意义重大。首先,它可以使孩子的个体发育和人类整体的发展协调起来,培养孩子的耐力和品格,让孩子与整个自然建立一种内在和谐。

尽管现代文明如此发达,人类仍然离不开自然,可以说,人类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密切关系,相依相存。社会生活仅仅是人的生存的一部分,它无法取代自然生活。我们与自然界有着天然的联系,它对我们身体的发育有着显著的影响。孩子的生命需要大自然的力量,他的精神生命也需要与天地万物接触,以便直接从生动的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取精神养分。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与自然的接触,并在自然劳动中学会了运用双手,改造自然。可以说,自然世界是培养人类智慧的教师

我们必须培养属于生物,因而也属于自然界的人去适应社会生活,因为虽然社会生活是人的特殊工作,但它也必须符合人的自然活动的表现。为缓和教育中的这种转变,我们必须开展自然教育,这种方式就像“儿童之家”那样,它设置在孩子父母居住的楼里,孩子的呼喊和妈妈的应答能彼此呼应。

让孩子们在户外或公园里成长,或者让他们半裸着在海边晒上几小时的太阳。舒适的短童装、凉鞋,裸露的下肢就是一种摆脱文明枷锁的方式。不过,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只限于为获得由文明所提供的乐趣所必需的程度。在所有对现代儿童教育的改进中,许多人都还存有一种偏见:儿童没有精神需要。他们简单地把儿童看成是只需加以爱护、亲昵,并使之在运动中生长的躯体。一个好母亲或一个现代的好教师,在今天所给予的,例如对一个正在花园乱跑的孩子,也不过是不要攀折花木,不要践踏草地之类的忠告,似乎通过活动腿脚和呼吸新鲜空气就足以满足他们身体发育的生理需要。

但既然儿童的肉体生命必然需要大自然的力量,那么他的精神生命也必然需要心灵与天地万物的交融,从而可以直接从生动的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中吸取养分。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就是让儿童从事农业劳动,引导他们培育动植物,并从中思考自然,理解自然。

此外,还可以带着孩子们参加一些园艺活动。它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参与自然和了解自然的能力,不仅能在孩子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感情和关系,还能培养孩子的品格,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从本质上来说,自然劳动是孩子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

园林学和园艺学是自然教育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是身体锻炼方面的自然教育,也能通过培养观赏植物让他们学习园艺。现代儿童教育的理念必须是也只能是促进儿童个体身心两方面的发展。农作物和动物培育本身就包含着道德教育,其含义和作用都极其丰富。

1.它引导孩子观察生命现象

孩子们与动植物的关系类似于观察他们的教师和他们的关系。随着观察兴趣的逐渐增长,关心生物的热忱也随之增长,这样孩子们也就会合乎常理地去感激妈妈和老师对他们的爱护。

2.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教育而具有预见力

当孩子们懂得播种的植物的生长要依靠他们细心的浇水,饲养的动物的成长要依靠他们勤勉的喂食,否则,植物就会干枯、动物就会死亡时,他们就会像一个开始感到对生命负有责任的人一样,变得有警惕性。此外,一个与妈妈和教师全然不同的、呼唤他们忠于职守的声音响起,告诫他们,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承担的责任。这声音就是在他们照管下的垂危的生命所发出的哀求声。这样,在孩子和他们照管的动植物之间就会产生出一种神秘的一致性,从而引导他们在无需教师的干涉下完成限定的行动,进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3.引导孩子们学习具有耐心的美德和有信心的品格

这种有信心的品格是一种人生哲学。当孩子们播下一粒种子,直到它结果,首先他看到的是不成型的幼芽,然后是它的慢慢生长变化,最后开花直到结果;有一些植物发芽早一些,有一些则晚一点;不管怎样,儿童最终会获得一种心理感知能力,在幼小的心灵里萌生一种智慧,就像农民知道按时耕种那样。

4.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感情

大自然以其神奇造化之功哺育着这种感情,谁为它付出了劳动,谁就会获得丰硕的果实。甚至在劳动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灵与在他们照料下而发育的生命之间也会产生一种一致性。小孩子们会非常容易地对蚯蚓和粪虫产生兴趣,而且我们这些成长时远离大自然,同时又没有接触过某些动物的人却感到害怕。儿童的这种兴趣正好能发展成为对生命的信任之情,这是一种爱的形式。

最能培养对大自然感情的是栽培植物,因为植物在其自然发展中给予的远比索取的多,它不断地展示着自己的美和丰富性:当孩子们栽培了蝴蝶花或紫罗兰、玫瑰或风信子,播下种子或埋下根球,或种了果树,也按时给它们浇了水,最后,那盛开的花朵、成熟的果实,就是大自然赐给他们的慷慨礼物。而当孩子们不通过劳动而享受这些物质成果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会动的清一色的果实都用于消费,分配殆尽,而不是增加积累。

5.儿童沿着人类发展的自然道路前进

简言之,这种教育使得个体发育和人类整体的发展协调起来。人类通过农业从自然状态进入人工状态。当人类发现土地增产的秘密时,他就获得了文明化的报酬。注定要成为文明人的儿童也必须经历这条道路。如此理解自然教育的作用,就容易将它付诸实践了。因为即使缺少供体育练习用的宽阔操场和庭院,只需找几平方米用于栽培或一小块地方让鸽子做窝,以便进行精神教育总还是可能的,即使是窗台上的一盆花,如果需要,也可以用于教育。

在罗马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里,有一个宽大的院子作为种植园地。在那里,孩子们除了可以在户外活动外,还可以进行种植。当较小的孩子们在路上跑来跑去,或在树阴下休息时,大一点的孩子们则正在土地上播种、耕种、浇水或查看耕地表层,好让种子发芽。

说到自然教育,那些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可能面临的问题要比较多。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钢筋水泥建筑的“森林”,离大自然以及那种古朴的自然劳动生活已越来越远。但这种自然生活对于儿童的成长意义深远,让孩子受到自然教育,是孩子发展自我的一个重要内容。保护和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感知力,让孩子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的关联是尤其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尽可能为孩子了解和探索自然创造条件。可以带孩子一起买菜,通过买菜识别各种蔬菜瓜果,五谷杂粮;让孩子参与植树、绿化带的清理、拔草活动,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如果有条件,还可鼓励孩子种植花草或蔬菜,养小鸡、小狗、乌龟等动物,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动植物的特点,建立爱心,认识自然规律,使孩子在这一劳动过程中对生命和大自然产生热爱。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例如郊外农场、风景区或动植物园,让孩子通过观赏自然景色,体验世界的原初美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获得心灵的陶冶。我们应该相信,当孩子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之后,一种眷念就会在孩子的心中产生,并对其个性、兴趣、精神产生影响,孩子的感官能力也能由此得到加强。

我们都知道,环保将成为人类未来的关键主题。作为父母,应该在生活中对孩子开展环保教育,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让孩子从小建立根深蒂固的环保意识。人类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和自然条件。工业化生产大规模发展之后,工厂、交通工具、家电燃油所制造的废气、废物、废水等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可以预见,如果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相应的重视,那么生态系统必然出现难以弥补的破坏和缺口,整个生态系统一旦出现断链乃至反常,人类生活就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能否健康地维持和发展下去,而这种维持和发展正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了保护好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的家园不受污染的破坏,环保教育应在孩子中间进行。作为父母,应该在生活中对孩子开展环保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我们都知道,无知往往能导致罪恶,然而即使一个人具有理性判断能力,也可能做出不符合理性法则的行为。

1.在生活中树立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包括保护大气层、树林、淡水水源、野生动植物、土壤等方面。家长在日常教育的基础上要注意有关环保知识的讲解,建立孩子对于环保的概念,激发其兴趣。比如我们可以在与孩子谈话、讨论时,将环保知识有机地渗透在各项活动之中,注意发掘各项活动中的环保因素,让孩子知道各种与环保有关的节日,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通过对绘画、废物利用等活动的了解和参与,强化其环保意识。在劳动中增加锻炼内容,例如种树、嫁接、自然实验等。另外,让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生动有趣的环保活动。

2.让孩子体验环保

带领孩子实地参观和感受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比如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和浓烟滚滚的受污染的环境。可以带领孩子参观污水处理厂,将脏水和饮用水进行比较,让孩子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日常生活中可选择一些符合孩子年龄的游戏进行环保教育,如名为“呼吸之树”的游戏,在游戏中把椅子当做“树”,只有在“树”下才能呼吸,随着“树”的减少,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让孩子通过这个游戏明白植树造林和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3.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孩子好模仿身边的成人,例如他们的父母。这种模仿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则完全是无意识的效仿。这是儿童吸收性心智的无意识学习过程。因此父母应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清洁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不浪费塑料袋,不使用一次性碗筷。最好的做法是,与孩子讨论怎样使家园变得更整洁、更优美,通过爱护身边的环境来获得一种对美感的认识:环保能带来美,从而培养孩子的环保趋向。

到了春天,不妨带孩子去花园。当孩子采了一朵花,走到母亲面前说:“妈妈,这朵花很漂亮,送给你。”妈妈接过花,仔细看一看然后微笑着说:“这朵花的确很漂亮,只是把它摘下来太可惜了。”接着就给孩子提示,让孩子认识到:漂亮的花儿是给大家看的,你摘走了别人就看不到了,如果不摘,我们就可以每天来看它。如果每个孩子只要喜欢一朵花,就把它摘下来,那花坛里恐怕就没有花了,美丽的环境就被破坏了。只要循循善诱,孩子自然会高兴地接受。

也可让孩子在初春时,了解刚刚发出嫩芽的绿色植物,并通过踩痛了小草会哭的故事,让孩子不要踩痛小草,小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保护,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健康地成长,才能长得非常茂盛,郁郁葱葱,从而激发出孩子本能的恻隐之心和关爱的情感。从小进行环保教育,尤其是在孩子心智关键期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孩子就会吸纳关于环保的概念,并逐渐建立一种理解能力,让环保观念成为孩子思想价值观念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