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欧三国科学研究体制考察报告

北欧三国科学研究体制考察报告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保生不久前,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赴北欧考察团对北欧瑞典、芬兰和挪威三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这种看法与我们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标志的判断可谓不谋而合。我们应认真借鉴北欧三国提高研究质量的经验,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科研政策和具体措施,扎扎实实地推动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质进步。各国均为造就新一代研究人员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
北欧三国科学研究体制考察报告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张保生

不久前,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赴北欧考察团对北欧瑞典、芬兰和挪威三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比较这些国家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及其管理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借鉴发达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水平,推动科研管理创新,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把科学研究视为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持续加大政府投入

北欧三国深谙发展科学研究事业的意义。瑞典政府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一直把发展和提高科技水平作为基本国策之一,明确提出科技发展是立国之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教育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挪威研究理事会的座右铭是:科学研究拓展知识的疆界。该研究理事会的宣传资料明确提出,科学研究增进社会文化的共鸣,扩大人的视野,增加新的机会,为可持续发展、福利和财富的创造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提出,挪威作为一个富国,负有为全球知识“池塘”贡献力量的道德义务。科学研究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挪威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挪威研究理事会负有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种积极性为推动科学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责任

在这种理念下,北欧三国的国会(议会)和政府都高度重视科研的经费投入。瑞典政府近十几年来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瑞典政府资助的科研机构每年获得全国研究与发展经费的28%,企业资助的研发机构获得全国研究与发展经费的68%,这样的高比例分别居世界第5位和第2位。挪威议会近年通过一项议案,决定到2010年使挪威科研经费支出至少达到GDP的3%。对这样一个巨大的投入,议会进行了持续很长时间的讨论和争论,因为2003年挪威科研经费支出只占GDP的1.73%,如果达到3%,就意味着科研经费翻倍。在这场争论中,跨国比较发挥了很大作用。因为,挪威的科研经费支出在GDP中的比重虽然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但却低于经合组织的2.24%的平均水平,同时也低于美国和德国的2.6%,日本的3.1%,更低于芬兰的3.5%和瑞典的4%。这种国际比较增加了挪威人的危机感,因此他们决心奋起直追,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提高国际科学竞争力。

科学研究在北欧三国具有公立性质,政府承担起发展科学事业的主要责任,私人基金会等组织所起的作用较小。作为福利国家的代表,三国均把科学研究视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之源,不断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以求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内在动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北欧三国都把科研投入看做对社会的“投资”,就是说,科研经费虽然直接为高校和科研机构所用,但最终受益者是国家、人民和社会。像挪威这样科技发达的国家尚有危机感,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应急起直追,把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把提高国际科学竞争力落在实处。

二、坚定不移地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把科研经费支出视为研究与发展的主要指标

北欧三国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把提高科学研究质量作为其主要对策。在这些国家的政府看来,经济竞争背后实际上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本质上是研究质量的竞争。如果一个国家不重视研究质量,就会失去竞争力。这种看法与我们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繁荣发展标志的判断可谓不谋而合。最近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既要有数量、规模指标,更要有质量指标,当前尤其要强调质量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要克服重数量指标轻质量指标的倾向,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这次考察,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通过大力提高研究质量而谋求发展的信念和信心。我们应认真借鉴北欧三国提高研究质量的经验,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科研政策和具体措施,扎扎实实地推动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质进步。

我国科技统计比较看重科研经费拨入,各种各样的大学排行榜一般也把当年拨入经费当作最主要的科研评价指标。在北欧考察时我们却发现,这些国家的科技统计报告中均无科研经费的拨入指标,而是把科研经费的支出看做研究与发展的主要指标。道理很简单,科研经费拨入高校或研究机构之后,如果不使用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科研生产力,因此,拨入经费一项指标并不能反映实际的科研能力。科研经费只有支出使用才能说明科学研究正在进行。如同汽车行驶需要耗油一样,科学研究需要耗费资源,耗费资源的多少即研究经费支出才是衡量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相比之下,我国科技和社科统计只看重科研经费拨入、各种大学排行榜也把当年拨入科研经费当作最主要的评价指标的做法应当转变。如果科研经费总是趴在学校的账上不使用,势必影响研究活动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质量。但是,我国目前的财务制度,基本上无视科研经费使用的特殊性,大多设置重重障碍阻止研究人员花钱,这种局面如果不能改变,将成为制约我国科学研究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三、高度重视科研人力资源特别是新一代科研人才的补充,促进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

当代国际竞争最重要的是人才竞争,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世界一流人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对于这一点,北欧三国可谓深谙其道。挪威一直把受过高水平教育的劳动力视为高级知识经济之本。在2003年,全国有5.1万人参与研究与发展活动。其中,3.6万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8700人拥有博士学位,2.2万人在高等学校工作。挪威议会已通过了一项增加研究人员职位的议案,主要有以下一些措施:在高等学校直接设立研究人员培训项目基金;扩大博士后的数量;给研究人员提供在企业、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之间流动的机会;到2010年使全国研究与发展人员达到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改善研究人员的研究条件;为女性研究人员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和机会;改进科研管理,培育年轻人才,鼓励出国深造。

各国均为造就新一代研究人员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挪威把新的研究人员的增长寄托于高等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2004年,该国有782篇博士论文获得通过,而这个数字在1990年是393人。挪威政府加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措施是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奖学金,在北欧国家,瑞典博士生奖学金的增量最高,芬兰翻了三番,挪威较慢但也比1990年翻了两番。

在我们的理念中,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虽然有密切联系,但在高校中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培养却分得很清楚。在北欧,每到一地都听到高等学校把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几乎等同起来,这对我们来说感觉十分新鲜。在这些国家,高等学校的科研任务主要是通过导师带研究生来完成的。例如,瑞典高等学校的研发工作主要是在教授带领下,由在校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来做。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都是通过博士论文来体现或取得的。高校科研要和学科建设、教学工作相结合,研究生培养正是这种结合的一个纽带。这一点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我国高校科研工作和研究生教育目前分得过于清楚,有时候甚至格格不入,有的教授数年没有科研项目却不耽误带研究生,有的教授承担了许多科研项目却只能和没有科研项目的教授一样带同样数量的研究生。这种制度安排,实际上不利于提高科研水平,也不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尽管教育部科研主管部门和研究生培养主管部门发的文件都分别提出了研究生参加科研项目工作的要求,但目前在一些高校还缺乏有效的制度措施在实质上推动这种结合。

四、推进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

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问题。因此,科学研究需要国际交流和国际标准。挪威研究理事会把增强挪威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当作一个重要目标,寻求确保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更加国际化。他们认为,当今世界,研究人员越来越依赖于与国外相关领域同行中领先者的合作,这种合作是学术共同体发展的决定因素。同时,国际合作研究为社会知识积累增添了力量。挪威的科研政策越来越具有国际化取向,并试图在世界学术界、企业界和决策界不断增强其影响。其具体措施包括:大幅度增加外国研究者在挪威研究机构和公司工作的人数,对外国学者开放研究项目;大幅度增加资助外国学者的研究基金;大幅度提高与国际研究机构的合作水平;积极地参与欧盟研究计划;积极加入制定研究政策的国际组织;与主要发达国家签订双边合作研究协议,等等。

北欧三国都把国际合作研究看做科研创新的重要推动因素。挪威把科研成果的国际化、国际影响力和国际标准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指标:一是鼓励在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二是鼓励与国外学者合作发表论文。《挪威科技指标报告2005》指出:研究与发展和创新在今天依赖于不同活动者之间的高度合作。特定科学领域之复杂性的增加,市场的国际化以及研究与发展成本的增加,是增强国际合作的重要原因。研究与发展的国际合作对于开放经济尤其重要。挪威政府的《科研白皮书》强调:国际研究合作对提高挪威研究质量至关重要。国际研究与发展合作可以使挪威科学家、研究机构和产业掌握外国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而且,国际合作对于分担风险以及大规模科研投入的成本也是十分必要的。挪威政府特别强调,积极参与欧盟研究合作,加强双边研究合作,更好地利用国内资源去吸引国外研究人员和研究经费。这种国际研究合作具有多种方式,包括共同承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与国外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进行各种接触和交流。2003年,挪威共支出了22亿挪威克朗的研究与发展经费用于执行国际合作研究。在北欧三国的国际合作研究中,与中国的国际合作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在挪威新的科研白皮书中,中国被列为战略伙伴,中国-挪威学者合作发表的研究成果已从1998年的20篇上升到2003年的100篇,总计达到274篇。

北欧三国科研政策的制定者深刻意识到,科学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问题,因此把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当作一个重要目标。科学研究的国际化有如下含义:第一,在战略上,把本国学者与国外同行中领先者的合作视为学术发展的一个捷径,看做节约科研投入成本的一个措施,当作提高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推动因素。第二,在观念上,不仅把科学研究看做为本国人民谋福利,而且要为社会知识的积累、世界学术的发展增添力量。第三,在目标上,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具有增强国际学术竞争力、扩大其国际影响的明确指向,鼓励通过国际研究与发展合作使本国科学家、研究机构和产业掌握国外最新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第四,在科研评价上,把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和增加在国际科学文献中的引用率当做主要标准。同时,积极鼓励本国学者与国外学者合作发表论文。第五,在项目评审中,为保证资助项目具有国际水准,其评审标准特别强调项目申请的国际水平、国际影响和国际合作;其评审工作也特别强调邀请外国专家。第六,采取了一系列推进国际化的措施,包括:(1)通过提供研究基金、开放项目等,积极吸引外国研究者在本国从事研究工作,鼓励本国学者出国开展合作研究;(2)积极地参与各种国际组织的研究计划,等等。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个问题实际上还是世界水平与中国特色或中国风格相结合的问题。如果不把世界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当作一个目标,仅仅满足于科研成果或文化产品的国内消费,可能会使我们陷入封闭和自我陶醉,同时也会增加科研投入的成本。当然,科学研究除了学术水平的标准之外,还有改造世界的实践意义,二者似乎不可偏废。

五、科研项目的资助和管理方式

北欧三国对科研项目一般进行基金式管理。各类各级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不论行政归属,均可根据国家研发计划、自身研发计划或企业需求,向国家公共基金或私人基金申请立项,获取资助。瑞典研究理事会、挪威研究理事会和芬兰科学院等是负责对研究项目进行资助的管理部门,均依据基本的科学或学术标准,通过专家评审来分配研究经费。这些研究理事会的成员,包括由政府指定的学术界代表和社会公众代表,学术界的代表按程序选举产生,占理事会成员的大部分。为保证被资助的研究项目具有国际水准,研究理事会要求在外国专家学者的参与下对其支持的研究项目进行评审。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挪威研究理事会的科研项目资助和管理方式。

量化评审(专家打分):专家打分标准包括学术价值、项目管理、研究团队、可行性、国际合作、国内合作、成果交流、研究条件、道德规范和平等机会。以上9个指标分为7个等级:(1)异常好——该项目处于最高国际水平,并且具有最大的国内和国际影响。成果极可能在国际顶级杂志发表。研究者在其研究领域非常杰出。(2)极好——该项目具有非常高的国际水平,并且具有很大的国内和国际影响。成果可望在国际高水平杂志发表。研究者在其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3)非常好——该项目具有很高的国际和国内视野,并具有国际影响。成果预期会在高水平杂志发表。研究者在其研究领域领先。(4)良好——该项目具有国际视野,但国内和国际影响有限。研究者在其研究领域有良好声誉。(5)一般——该项目国际视野较低,国内和国际影响较小。(6)薄弱——没有什么国内影响或国际意义的低水平项目。(7)较差——不合适的项目,没有国内或国际影响和意义,或者项目描述论证较差使专家无法评价。

定性评审(书面评语):定性评价包括学术价值、项目管理、研究团队、研究的可行性、国际和国内合作以及成果的交流情况。学术价值评价包括:技术创新或新知识发展的原创性;目标、研究难点和假说的简述;理论进路、可操作性和科学方法运用的力度;研究基础、文献资料准备情况;基于多学科和跨学科方法而呈现的相关的科学多样性。项目管理评价集中在该项目管理所拥有的知识范围,本研究领域所要求的经验以及申请者领导和组织该项目的一般资格。整个项目课题组都应当在承担大规模、复杂项目的尺度上加以评价,其中重点评价培养博士生的能力。研究团队的评价,集中在判定团队中是否拥有必备的专家、资源或基础设施以及与国内和国际水平的接点。在评价其他课题组成员时,主要考量其是否具备优良的研究环境以及是否已做出了确保候选人完成其项目的努力。对国外研究者的评价,主要是看其是否同意研究团队出国开展合作研究。可行性评价集中在该项目是否现实、科学可行性、组织可行性以及在规定预算和完成时限内的可行性。国际合作评价,集中在该项目对挪威科研或产业在实现相关领域国际化中的贡献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进而考量国际合作者的选择是否有助于提高该项目的研究质量和可行性。国内合作评价,集中在该项目是否有助于开拓和开发国家研究能力以及本领域的专门技术或网络建设;同时评价国内合作者的选择是否有助于提高该项目的质量和可行性。最后是对成果交流计划(在学术界和大众层面)的评价以及用户对象群体和传播信息的途径。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由专家对该项目申请做出全面的评价,指出该项目申请之最重要的实力和弱点,并可做出补充性评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