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开语文教改的死结

解开语文教改的死结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此,教育改革必然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提升人的素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何以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应试教育仍然愈演愈烈,乃至成为语文教改难以解开的死结呢?这种克隆型卷子,我认为才是素质教育的死敌,语文教改的死结!如果大家只知中考、高考考的是语文素质,并无任何其他捷径,那么语文教学也就只能走素质教育这一条路,因为别无选择。这样的“教学”之实能副语文教育之名吗?

教育的价值在于使人成为人,因之,真正的教育应当是也只能是人的素质的教育。据此,教育改革必然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提升人的素质。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多少年来,发了多少文件,下了多少指示,开了多少会议,提了多少口号,出了多少论著,想了多少办法,目标不可谓不明确,态度不可谓不认真,声势不可谓不浩大,可就语文学科而言,似乎成绩并不令人满意,因为所有的一切在应试教育的铜墙铁壁面前,几乎无不败下阵来;素质教育只是“活跃”在公开课上,工作总结里。一些有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语文教育事业心的老师,他们奋起抗争、拼命挣扎,但最后往往不得不在实践中无奈就范,一如孙悟空难以跳出如来佛的掌心。应试至上,分数第一,素质教育只得低下它那高贵的头颅。

于是,就有人炮轰高考制度,试图把应试教育连根拔起,让人无试可应,它不就不打自倒了吗?期期以为不可。理由非常简单:通过中考、高考选拔新生相对于曾经推行过的“推荐”,其公平、公正程度实不可同日而语,舍中考、高考而推荐,不但不是改革,恰恰是不折不扣的大倒退,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大灾难,我们再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炮轰”者的初衷很可能不是取消中考、高考,而是改革它的内容和形式。然则,其内容和形式又应如何改革呢?本文试就语文学科提点建议。

中考、高考既然万万不可取消,难道语文教育能不应试而素质吗?我以为,能与不能,关键在于试什么、怎么试。设若所试就是应试者的素质,应试就有可能成为素质教育的动力之一,而非素质教育不共戴天的死敌。或曰:你这只是空话一句,难道现在的语文中考、高考不是在考学生的语文素质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何以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应试教育仍然愈演愈烈,乃至成为语文教改难以解开的死结呢?——这条思路已经逼近问题症结之所在,不能轻易放过。平心而论,假若单就某一试卷而言,如高考的某一全国卷、某一省市某年之卷,应该说都是好卷子,其宗旨确实是在测试学生的语文素质,试卷命题者为此付出了心血和智慧,应予肯定,但是如果把这些年来的全国卷、省市卷放在一起,弊端立即就会暴露无遗,让人洞若观火——原来它们几乎全是同一命题思路,同一命题结构!例如一共是几道大题目,某道大题目下又有几道小题目,每个题目考的是什么内容,分值几何等等,年年如此,卷卷相仿,几乎可以说是同一母卷的克隆。既然今年将考之卷是去年的克隆,甲卷又是乙卷的翻版,于是与素质教育相对立的应试教育就有了可乘之机、用武之地,“好”就变成了坏!语文素质是一个有机的立体结构,可以有千百种甚至无数种测试内容和形式,现在这种同一母卷的克隆卷却将语文素质由一个立体结构变成了由若干个固定的点组成的一条固定的线,语文教育不变成旨在掌握这由若干个固定的点组成的一条固定的线的反复训练才怪!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并无真正的语文素质可言,充其量有的只是极其零碎的片面的知识与能力——作文题情况可能稍好一些,但题型乃至题目今年与往年也会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依约仍有克隆的影子。几个月前,我曾问某省高考语文命题组的一位专家:你们去年出的作文题相当不错,但令我想不通的是今年为什么跟去年有类似之处?这不是明摆着为猜题押题留下后门吗?他的回答让我瞠目结舌:这是有关方面的规定!

这种克隆型卷子,我认为才是素质教育的死敌,语文教改的死结!何以故?人人想得高分,自然而然,天经地义。为了获取高分,我的教学与其全面指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不如紧跟中考、高考那条由一些固定的点所组成的固定的线,前者成本高、见效慢、风险大,而后者成本低、见效快、风险低!如果大家只知中考、高考考的是语文素质,并无任何其他捷径,那么语文教学也就只能走素质教育这一条路,因为别无选择。现在我们却违背一般常识,偏偏不走这条阳关大道,而要通过年年如此、卷卷相仿的克隆型试卷明目张胆地告诉大家考的将是由这几个固定的点组成的这一条线,你要想得到高分,当然就一定会把全部时间、心力用在这固定的点、线之上,又有谁再愿意在语文素质上做文章而不在这些点线上下功夫呢?除非是傻瓜或者疯子。就是这条由几个固定的点组成的固定的线,像一条毒蛇紧紧缠在语文教学的身上,使之动弹不得,最后窒息而死!语文教育不再指向学生的语文素质、人的素质,仅仅把年年如此、卷卷相仿的那条线当作救命稻草,视为金科玉律,谁也不敢越出雷池一步,三年、六年,就花在这样无休无止的训练、训练、训练之中,哪有素质教育的影子!师生相互工具化,学生以教师为获取高分的工具,教师以学生的高分为晋级、得奖等的工具,“教师爱”变得极为稀缺,只有“爱分数”的极端功利化,乃至非人化。这样的“教学”之实能副语文教育之名吗?我曾天真地给我的学生出过这样的点子:两年半或两年认认真真搞素质教育,半年或一年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庶几两全其美。但他们立刻反驳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现在月月要考,考卷也几乎都是中考、高考试卷的克隆,你不月月应试怎么能行?难道你没有听说过令人恐怖的末位淘汰制吗?”

照理,保密性即应试者不知道命题的思路、类型、结构更不知具体的题目,是考试之所以具有信度、效度的一个首要前提,现在这“理”却不全管用了,克隆型的试卷虽然未将具体的题目却将命题的思路、类型、结构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秘密不再秘密,这就难怪大家趋之若鹜,唯此是求了。在“此”之外的一切全都不管不顾,即使教师要管要顾,学生也不乐意,家长也要反对,有关方面也不会同意!由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对语言世界的好奇,提高语文素质的客观规律也全都在“此”之外,属不管不顾之列,于是分数不再是语文素质的表征,反而成了阉割语文素质的刀子。分、分、分,既是学生的命根,也是教师的命根,还是有关方面的命根,殊不知它实质上却是语文教育甚至是整个基础教育的祸根!它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浇灭了学生好奇、探索的火花,同时还危及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了分数甚至将诚信等作为一个人的起码品德都可弃若敝屣。照此下去,后果实不堪设想!有史料记载,明亡之时,朝中有“断送江山八股文”之语,还出现了这样的“大字报”:“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两口,奉申贽敬,晚生八股文顿首拜。”明室是否真的断送于八股,本文不拟深究,只想指出八股文考试和我们现在的克隆型试卷极为相似之处:考前所有考生都知道题目一定出自四书,文章的体裁、思路、结构也都是固定不变的,仅仅不知道具体的题目而已;而且也都坚决拒绝创新,除非你不要你的命根!使人成为人的教育就这样被彻底异化!梁启超有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克隆型的试卷对我们少年的戕害将使他们变成什么样子呢?想想真让人不寒而栗!尤其是现在的年轻教师中吃应试教育的狼奶长大的比比皆是。我们应该有勇气正视这一现实!

不少如上文提到的无奈就范者曾向我谈起他们良心的痛苦:明知道只追那些点、线,对不起所从事的事业;但不追这些点、线,自己教的学生分数不如别人,考不上学校,又对得起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吗?真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最后往往还是设法使自己变得麻木,苟延残喘,甚至助纣为虐!——这能怪他们吗?不能!我们必须打开这个死结,大家一起努力把我们的少年从应试教育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我建议,有关方面应明令禁止再出克隆型的试卷!年年都是新的试题,不但具体题目是新的,而且思路、类型、结构也都是新的。考什么,怎么考,在考前绝对保密,所可奉告者仅有一点:只考学生的语文素质。由于如上文所说语文素质是一个有机的立体结构,只要撤除必须克隆这不成文的规定,把命题者从中解放出来,他们自有足够的智慧拿出绝佳绝妙的试题。各卷的命题者还可在每年考后就所命之题进行研讨、评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期明年更上层楼!

我曾将这一建议商之于一位在读的教育硕士,他连连摇头,说:“这让我们怎么教啊?!”我答曰:“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我们不是有课标吗?”他一时语塞,但接着又说:“实话实说,我们一直以来就是考什么,教什么的。谈到课标,试卷、考纲才是真正的管用的课标。如果试卷年年都是新的,我们也就没了方向,只能盲目乱窜了。我料定,你的这个观点一定会引起全国大多数老师的反感,行不通的!”我却并不如他一般悲观,多年应试的惯性以及由此养成的惰性,一时要彻底革除确实不易,大家要真正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教学,使之完全指向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更为困难。但我坚信,这一改革举措终将引导语文老师和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在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各显神通,好比下棋,只要不走克隆这一臭脚,课标将真正发挥课标的作用(当然课标本身也有有待改进、完善之处)。在测试学生语文素质这一范围之内,中考、高考语文试题年年创新,必将给语文教改注入新的活力、动力,语文老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必将被充分激活出来,语文教学必将全面改观。随之而来的很有可能就是全体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积极探求提高学生素质的规律、途径,从而真正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我不知道上文提到的那位专家所说的“有关方面”心里究竟是怎样想的,也许是求稳怕乱吧。我认为这不是求稳而是保守,这一改革的结果是活而不是乱。常言道,改革就是利益的再分配,当年邓小平指示恢复高考,高校录取新生不再由基层推荐,的确革掉了掌握推荐之权者的利益,但这一改革是出于国家、民族进步的需要,改革成功了,过程看来也很是顺利。“文革”结束后由“两个凡是”变为“实事求是”,也成功了。相比之下,中考、高考的语文试卷不再克隆而要求创新,不是小巫见大巫,简直就算不上是一个“巫”。这一改革解开了语文教改的死结,使大家都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比拼真正的语文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弊,何乐而不为?——当然那些中考、高考模拟试卷和相关练习的编印者估计要损失数以千万计甚至数以亿计的利润,但为了新一代的成长发展,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这一大利,这点小利难道不该牺牲吗?我可断言,语文高考模拟试卷、相关练习绝迹之时,就是语文教改打开死结高歌猛进之日!

以上浅见发表出来,可以预料的是有关的某些人可能不知道,或作不知道状,或以为不屑批判它的幼稚可笑,但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明知可能真的要得罪一些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唯求心安无愧而已。

写于2007年11月21日凌晨

原载《语文学习》2008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