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丝绸之路游学(七年级)

丝绸之路游学(七年级)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游学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事实上,中国国家战略也提出“一带一路”的说法,即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带与北方陆上丝绸之路,并倡导设立了四十多个国家参与的亚洲投资开发银行(亚投行)。我们走丝绸之路都是七或八年级的班级。除此之外,法律责任更需要考虑到。

李 麦 画

蓝婉菲 画

走向世界,就是走向你自己。

——题记

“您希望出生在哪个国家?”

“公元一世纪佛教已传入时的新疆。”

——阿诺尔德·汤因比与池田大作的谈话

游学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一种学习方式。欧洲学校甚至专门有一年Gap Year——间隔年,在孩子高中毕业后去社会实践,再回到大学学习。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就是说一方面是知识对人内在的建构,另一方面是外在实践体察对人内在的建构。游学的过程既是思考的,也是意志的,更是感受的,这是一个极好的整体的学习方式,并且也是极为真实的学习。

地理是空间学习的重要内容,历史是时间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学习地理,是没有比直观地看到不同地区、国家的山川、河流、平原、沙漠等的特征,感受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物产、社会文化现实更好的教学教育方式。而历史的学习,没有比到博物馆或历史遗迹的参观访问,对文物的观摩临写,历史故事或真实场景引发的山河变迁、风云际会、岁月如流更能还原历史,聆听悸动了。空间与时间、地理与历史在孩童9岁三年级以前意识中是混在一起的,而9岁之后,空间与时间、地理与历史,逐渐分开,孩子通过地理,在空间中找寻、定位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的灵性生命更好地与苍茫世界结合起来;通过历史,孩子在时间中发现自己的存在。

本文开题引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创介学会会长、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是想说新疆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事实上,中国国家战略也提出“一带一路”的说法,即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带与北方陆上丝绸之路,并倡导设立了四十多个国家参与的亚洲投资开发银行(亚投行)。国际社会也看到其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性并参与其中。这样一条丝绸之路(这个说法19世纪70年代由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提出),可以很好地串联起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包括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中华文化等,也结合了空间与时间,从空间上来说,从西安出发,到新疆,甚至走出国门,几千上万公里,大地的变化足以引起孩子们的深刻感受与内在好奇;从时间上来讲,从上古到现代,古代社会的流变,中西交流的嬗变的大量鲜活例子足以让孩子体味文化之特征,世事之沧桑。而颇有健力雄才的秦皇汉武、“凿空”的张骞、文化交流典范的鸠摩罗什、法显、玄奘,传奇的马可波罗,直至晚清的林则徐、左宗棠,这些真实鲜明的人物故事也足以激荡起孩子们内在的向往与思考。

中西文化的比照是另一个大的话题。有什么样一个线索把中西文化有机地联系起来,不是单纯的片面的时间上的比照。否则那样做,容易脱离当时两厢真实具体的环境,脱离两边历史的上承下接的关系,“我们那个时候怎么样了”会把我们带入理所应当的想象中。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用大量事实表明,“那时怎么这么样”并没有产生出“就理当如此”的结论。另外一种同质比较也是危险的,郑和的航海与哥伦布的航海是相同的吗?同时期的中西比照如果还原成较单纯的历史事实,再由此而出发去认识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关联,更能够清晰呈现现象,思考本质,探寻历史背后的动因。

我们走丝绸之路都是七或八年级的班级。主要原因是他们开始进入青春期,内心世界在成长,内心的孩童阶段的混沌因为情感情绪的指向性分成两股力量,一方面,他们努力进到内心深处、灵魂深处,试图探索到最真实最隐秘的内核;另一方面,努力地走向外部世界,通过外部世界,发现和照应自己的内在。世界之宽阔与内在之豪迈是一回事,世界之美丽与内在之欢喜也是同一回事,世界之混乱与内在之迷惘亦然。正如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谈到歌德“世界给予人生以丰富的内容,人生给予世界以深沉的意义”。或如施泰纳所言,要了解我们的心灵就要去探看世界,要了解世界就要探看我们的心灵。所以我说,走向世界,就是走向自己。没有比提供一个文化的、社会的现实模型给七、八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重要的了,他们需要这样的一个旅程来开阔眼界、锻炼意志、增长知识、丰富人生。

以下是一个我用采访方式记录等实际例子,通过它我们来分析如何“走”丝绸之路。包括目标设定,行程安排,内容设置、行前准备、行中要点、行后总结、旅行成果等。

PAPA:这里是华德福发现频道。我是主持人PAPA,两个月前我随成都华德福学校的18位老师到印度参加华德福亚太地区会议,到了东方智慧的另一个源起,感触很深。觉得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就是一个是修行,一个是践行。一个更出世,一个更入世。今天的节目和印度有关,准确地说,和玄奘有关,这里有幸请到李老师、宋老师,还有浩浩、晴晴两位同学。现在请大家随着我们走一趟万里迢迢的丝路!

浩浩同学,我说万里迢迢,对不对?

浩浩:从成都到西安800公里,西安到乌鲁木齐2 500公里,乌鲁木齐到伊宁800公里,加上从伊宁到拉那提,从嘉峪关到敦煌和敦煌到柳园绕的,去5 000公里,回来3 000公里。

PAPA:实际上是一万公里路。你们有没有在游丝路旅行前做一些功课?比如“指南”“攻略”之类。

宋老师:我们之前让大家带书来阅读,临摹敦煌图案,我也提出问题,哪个地方看什么?

晴晴:我们还背丝路必读的诗歌,讲丝绸、张骞啊什么的。

PAPA:你们有哪些必读的诗歌呢?

晴晴:可多了,“黄河远上白云间”,“渭城朝雨浥轻尘”,“青海长云暗雪山”,“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

PAPA:还有哪些准备?

李老师:总的来说,出游前,我们有学习上的准备、经济上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学习上包括我们学习秦汉唐历史,学习丝的生产与消费、丝绸贸易、大帝国对贸易的影响、马、汉武帝和张骞通西域,当然还有玄奘。我们也制作地图,讲故事,提问题,比如,环境如此恶劣,为什么要走这丝绸之路?

PAPA:那其他的准备呢?

李老师:两年前我们就告诉孩子们,然后也开始筹款。

PAPA:喔,筹款。

晴晴:挣钱呗。我们做月饼、蛋糕、卖零食、还制作主课本的笔记本,过节就卖嘛。

以上是谈出游的准备,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行前准备十分重要,准备可以分为几类,一是课程内容的准备,孩子们通过课堂了解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老师指导下阅读书籍,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等。二是安全性方面的准备,要出游的地区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必须首先考虑的,比如地震或地质灾区,社会稳定有问题的国家和地区,就最好别带孩子去。三是经济上的准备,这是必要的,费用虽然由家长出,孩子们也尽量发动起来,一起筹款也是很好的体验和认识社会的过程。如果有的家庭有困难,还可以考虑班级家庭间的相互支持。四是人员安排上的准备。人员安排上必须做到谋定而动,随行的要有大体熟悉相应地区的人,特别是相应民族地区的人或外国人,也需要有医疗经验的人。另外就是物品的准备,如用具、药物、消耗品等。除此之外,法律责任更需要考虑到。学校要沟通好家长将发生的游学内容,可以和家长签订一个协定,能找旅游公司的一定找旅游公司来挂钩自由游。

继续采访:

PAPA:自力更生,挺好!李老师,好些朋友在问我,为什么华德福学校要游学?

李老师:华德福历史的学习是按照远古到现在纵的时间线索来,学地理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家、家乡、周边地区、省际、国家和洲际,直到世界,一圈一圈向外扩散,这样的空间线索。一二年级的孩子认识周边自然,10岁以后的孩子,自我开始明显显现,游学可以帮助他们在环境中学习和定位,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游学根据孩子发展意识。

PAPA:原来游学是有自我发展线索支撑的。(转向两位同学)哪里是丝路出发点?

晴晴:西安。大雁塔,唐僧拿禅杖,这样做着(左手拿禅杖,右手立掌合十,倾身向前)。

PAPA:嗯,很坚定,执着。后来你们到了哪些地方?

晴晴:西安、嘉峪关、那拉提草原。

浩浩:还有敦煌、吐鲁番、霍尔果斯口岸。

PAPA:真是长长的行程。(对同学)行万里路辛不辛苦?

晴晴:还好啦,大不了睡觉嘛。

李老师:其实孩子们还是蛮辛苦的,一路风尘。想想玄奘更辛苦,从贞观元年到贞观十九年,一走就是19年,穿黄沙,入戈壁,翻雪山,渡激流,遇盗寇,九死一生。

PAPA:浩浩同学,听说你生了病?

浩浩:有点感冒,发烧,老师给我吃点药就好了。

PAPA:(对老师)你们带学生出去,责任还是满大的。公立学校一般不敢这样做。

李老师:我们相信孩子,也相信基本的社会安全。孩子们需要了解真实世界,不能因噎废食啊。

PAPA:我想问晴晴同学,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晴晴:滑沙,骑马,丁丁炒面。

PAPA:为什么?

晴晴:滑沙嘛是从很高的沙丘上滑下去,挺吓人的。骑马我们自由地骑,挺好。

PAPA:丁丁炒面呢?

晴晴:维吾尔族人开的馆子,可好吃了。

PAPA:浩浩同学,你呢?

浩浩:骑马,草原的景色,关城,还有壁画,还有荒凉。

PAPA:嗯,这个排列还蛮有意思的。为什么你会对这些感兴趣?

浩浩:骑马嘛自由地骑。草原的景色不管太阳升起还是落下,都壮观。关城嘛很雄伟,嘉峪关真是“天下第一雄关”。壁画太丰富了。玉门关啊,河仓城啊都很荒凉。

PAPA:两位老师?

宋老师:印象深的是孩子们在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伏在展柜上认真临摹。

李老师:我对这个也有很深的印象。另外是那拉提草原,真是美得流口水!有一点微微的雨,山丘着上深绿或是浅绿,像覆上一层通透的薄纱,迷迷蒙蒙的,仿佛轻轻一拽就整个儿滑下来。右边是弯弯的河,碧绿的草甸,起伏的山丘,互相匹配着,说着最美丽的童话。

PAPA:哇,李老师的描述真是太精彩了!知识、自然都有收获啊。

李老师:我们就是要带给孩子们艺术、体验、审美。其实有些东西现在他们还体会不到,体会不了,教育就是埋下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PAPA:真好。

李老师:还有一个印象深的是说到一个东西,可以随时上网查相关资料,现代资讯配合教育的目的就有威力!

这部分其实在谈目标设定和行中要点。目标即是我们游学的目的,我粗分一下,包括心理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体能目标等方面。认知,历史、地理、文学、矿物和天文学等都可以考虑进来。比如例子中提到的诗歌、秦汉唐历史等;情感上,如何调整班级关系,通常班级和谐度不高的,游学会增进大家的和谐度,而老师也更能在真实的生活中了解到孩子;长途旅行是对意志的最好锻炼;体能目标,多考虑徒步、爬山等。尽可能多让孩子参与。

游学行程安排根据内容和班级状况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适宜性。再好的内容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阶段和班级实际状况来决定和取舍。第二,时间的长短。四年级一周以内,五六年级十天左右,七八年级两周左右。

行中要点。旅行中第一注意的是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乘车乘机乘船、住宿、参观游览、攀登、骑行、做餐、拍照等都要注意。事实上,如前提到,老师和学校承担极大责任。第二是旅行节奏,每天行程一定不能太紧,注意节奏和休息。第三,行程中安排好学习内容的吸入和游玩的呼出。如果有临摹、查看等活动,考虑好可行性。尽量每天都有一个小结,写写日记什么的。第四,老师要对整体情况有意识,有自己对情况的判断和坚持。第五,外出老师或同行家长保持与学校、家长的沟通,及时通报行程和突发状况。第六,让孩子挑选一两件旅行小玩意做纪念,送给自己的长辈。

浩浩:在旅行中我们还回顾,写日记。

李老师:回来之后孩子们每人做了一本《丝路旅行本》,把日记和图片,包括车票之类都贴上去,也做一些注释。也有遗憾的地方,在那拉提草原约了一个哈萨克歌手来教孩子们唱歌,结果没有来。

PAPA:时光匆匆,谢谢两位老师和同学的分享!

上面这个例子是我带的第二批学生,事实上也是中国的第二个班,进行丝绸之路游学时的大致内容,我以这种采访的形式把旅程书写出来,而这本身也算我们游学的一个成果。孩子们会以日记、专题等形式来回顾曾经的旅行,它既是学习的产出,更是学习的总结。游学和个体的旅游的最大区别是真正的学习,它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而最后的行后总结和旅行成果展示,也是十分必要的。回到校园,用一点时间做回顾,同时让孩子们完成他们的旅行用ppt,或直接把孩子的作品、文字、音乐等展示出来。在老师指导下让孩子们主导这样一个分享会,与社群分享旅行成果总是不错的主意。

这里也说说各年龄段建议的旅程。根据我们的实践,一二年级在校园内或周边自然散步,游玩;三年级可以有配合课程短途的本地田野旅行;四年级本地参观露营;五年级可以有古代文化游学,河南先秦文化或沿长江而下的水文化;六年级是陕西秦汉文化;七年级丝绸之路;八年级国际交流。

我们再回到丝绸之路旅行的话题。它对老师的要求是蛮高的,除了身体外,历史、地理、哲学、文学、民族学等学养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过,针对性的准备也是必要的,根据实际经验,这里有一些书目推荐,原则是尽量读经典:《马可·波罗游记》《大唐西域记》《斯坦因旅行日记》《丝绸之路》《唐诗地图》等。

今年(2016)我在瑞士歌德馆世界教师大会上有丝绸之路的工作坊,几大州都有学员参加,感觉只有进行比较深入的文化交流才能够在这个价值差异、人心不同的地球上共同生活和面对。而丝路的脉动,千百年来还是那么璀璨而激动人心。

游学是人生一段旅程,人生是灵魂的一段旅程。

主要参考书目

[1]杨晓霭.瀚海驼铃——丝绸之路的人物往来与文化交流[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

[2][法]J·P 德勒热.丝绸之路——东方和西方的交流传奇[M].吴岳添,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3][日]陈舜臣.西域余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唐)玄奘,辩机.大唐西域记[M].季羡林,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