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任之堂游学之旅

任之堂游学之旅

时间:2022-04-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余老师和照片上的一样,亲和力十足。我就在旁边一边登记患者名字,一边看余老师看病的思路。余老师每逢患者,都会让他们清淡饮食,少思虑。余老师一上午看了近六十人次的患者,不曾见他起身活动或少作歇息。余老师的药,都有一个特点,药真,效好,很多还是野生的。余老师听到我的情况后,当场给我升化了升降的思路,并给我制订了这段时间的学习计划。

邹 桥

毕业典礼结束后,我跟院长请了一个月的假,准备开始我的游学之旅。

从长春到武昌,坐了近三十个小时的火车,在晚上11点的时候,终于到了此行的第一站——中南民族大学,我何师弟那里。何师弟是我吴式太极师门的师弟,也是中南民族大学的在读硕士研究生。他对茶道文化的造诣极为高深,曾经出过书。

他信奉以茶识人,人以茶分,他最喜欢喝的是潽洱茶,曾言此茶是万茶之母,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外表看,没有绿茶的钟灵毓秀,也没有铁观音的香色清扬。但潽洱有着岁月的沉淀,厚重,大气,最具底蕴。特别是其色黄,很有土味,最能宜脾胃。

在武汉呆了一天之后,告别了何师弟,我又坐车到了我此行的目的地——十堰。十堰,是一个山城,当地居民大都靠山而居。比起武汉,这里天气算得上是“天堂”。白天虽然闷热,但是因为山城的关系,晚上凉风不断。

第二天,我到了任之堂,见到了培杰、王蒋、陈墨、阿发……他们对中医的那股热诚,让我惭愧。他们背着我不太熟悉的经典,《药性赋》《病因赋》《病机赋》等,相对他们,我感觉自己浮躁了许多。虽然也重视经典,但不至于这般切切诚心。我更加了解到自己的不足。

余老师和照片上的一样,亲和力十足。一眼就觉得是可信任之人。看老师被那么多患者围着,我说:老师,我给您抄方吧。余老师说:你刚来,先熟悉两天再说。我就在旁边一边登记患者名字,一边看余老师看病的思路。余老师每逢患者,都会让他们清淡饮食,少思虑。老师说患者的病很多都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问题,提倡他们“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深合“治病必求于本”的宗旨,一代上工的风范一览无余。

余老师一上午看了近六十人次的患者,不曾见他起身活动或少作歇息。对患者,皆如至亲,对有些患者病情有特殊之处,处方用药总是仔细又慎重。细详察,审谛覃司。这种大医精诚的精神让我感动。而且,余老师的方药极其价廉,一付药多不过数十块,少不过几块钱,给病患开一次,二三剂药,一般很少开五剂。传统熬药仅一块钱一付药。余老师的药,都有一个特点,药真,效好,很多还是野生的。看那红参片,都是贡品极的。看到这些,我似乎能明白,余老师为什么会有如此精湛的医术了。

当天晚上,因为我知道医堂晚上有座谈会的习惯,我也赶上了。余老师问了我的个人情况,我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出身的毕业生,并在我们附属医院的传统诊疗中心做住院医生,我们科大多都是针药并用,我觉得百病皆生于气,针刺之法,大多调气,而且,拯救之法,妙用者针,要论取效之捷,莫妙于针刺,自幼接触针灸的我,对针灸有近乎偏执的热爱。我们科里针灸大多不是常规针灸科规定的病,像颈痹、中风、痹病等。而是从感冒到复杂的内科病,都离不了针灸。对于内科的患者,我都调升降,天三针、人四针、地六针并用。所以这次过来就想跟余老师理一理升降的思路,还有想学脉法。余老师听到我的情况后,当场给我升化了升降的思路,并给我制订了这段时间的学习计划。

余老师总说,看病要从大的角度去看,把人放到天地去看。看病,不同层面能看到不同的东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一的层面,看的是道;从二的层面,看的是阴阳,是升降;从三的方面,是五脏六腑;从万物的层面,看的是病症。和爬山一样,从山底到山顶,看的是微观;从山外来看,看的是山势,是宏观上把握。大道若简,所以,看病要从山里出来,去看势,去看宏观,从大处着眼,这样,看病变得简单,治疗方向也很清晰。比如,一个患者,从上到下,有高血压、颈椎病、冠心病、脂肪肝、风湿病。如果从这个层面看,开出来的药方会很大,很难面面俱到。如果从山下分析病机,可能是心的问题,肝的问题。再到远处去看,可能就是升降的问题。治疗处方用药就简单得多。这样看病也不累,还容易把握到病的方向,直指本质。

每到上午,我们或学习,或背书,或熬药,或针灸,因为这么多学员之中,我是唯一一个针灸出身的,所以,每天都会扎上几例,也算是让我学习一下。不知道为什么,我在余老师医堂针灸比我在医院的时候效果强上不少,每每数针,皆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让我不得不感叹,这里的气场真好。

余老现用药的特点,就是顺其性,养其真,把握每一味药的特性用药,其中,取象比类让余老师用得出神入化,如猪甲这味药,就是猪的爪甲,猪用它来刨地,所以,这味药具有穿透之性,能通,加上这味药长期接触猪粪而不化,所以,它能降浊。猪甲刚刚取下来的时候,很臭。经炒之后有芳香味,香能醒脾,故能健脾升清。所以猪甲对大肠积滞,大便干、稀的效果都很好。

又是一个炎热的下午,余老师决定带我们去爬山认药、采药,随行的还有常常在这里吃中药的患者,三两成群,一共近二十人。这次是准备去牛头山,处于滟湖公园的深处,是一个大型天然药库。

清热利湿五爪龙,又名葎草,麻骨梢根治牙痛,清热祛火;商陆有毒慎用,根消肿散结,黄荆条疗脚气,子平肝潜阳;花椒椒目,皆能温中行气,治腹胀腹水;樟脑樟枝,均能了秽杀虫,除风寒湿痹;又闻两面针散风消肿,清热解毒,……路边藤挂花名凌霄,功善疏肝解郁,又能美容。一个下午下来,我们认了四五十味中药,每样药都采了做标本,有得还亲自口尝。一路大家其乐融融,赤脚踩在沙土上,感觉置身于世外桃源,尘世的喧嚣,城市的浮躁皆离我而去,心灵在山风、翠色、溪水中忘却了好多好多,留下的只有那份少时才有的真。

余老师说,要多读经典,经典的文字有圣贤赋予的那种意境,就像你认真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专心读,会发现,你读的一点也不累,精神状态反而更好。如果能长时间把心沉浸在里面,会给你种种感悟。所以,多读经,是一种增强医者悟性的法门,最好做到滚瓜烂熟。

对于脉法,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之一,也是我此行重要目的之一。我在抄方的时候,就感觉余老师的摸脉也是自成一派。余老师常常说,要从大处着眼,所以,余老师的脉法,第一摸的不是《濒湖脉学》里面的二十八脉,也不是五脏六腑,余老师摸的是势,体现人体气血运行变化的势,寸口脉关尺,势占七成,无论太过与不及皆为病脉。势体现的是阴阳,是升降,是聚散,是寒热,是虚实。这样整体把握,遣方用药自然如虎添翼。老师曾言,初学脉的时候,脑子里要空,要至意深心,不能去猜病人的症状,不要去给患者引导暗示的语言,要去从病人口述的症状去应证指下所得,要把这种脉体现的象存于脑海,这样时间长了,脉感自然有了。

在医堂,抄方,抓药,熬药,形成一道流水的风景线,有条不紊。药房无小事,老师药房里的每一张方都是按这三步,按最传统的方法去做的,核对——核对——再核对,可谓纤毫勿失。体现的是一种医生对病人的态度。视患者,皆如至亲。

总之,余老师是我辈学习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