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习师范生互相听课与评课

实习师范生互相听课与评课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见习结束进入实习阶段后,实习师范生开始进入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习期。现在重点就实习师范生互相听课与评课进行说明。以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听课与评课是在实习师范生独立上课阶段进行的,主要是指实习组师范生互相听课与评课,包括常规上课、公开课或实习汇报课。在集体备课及个性设计自己教学方案的前提下,实习师范生之间应互相听课。

实习师范生互相听课与评课,指的是实习组内实习师范生之间的互相听课与评课。见习阶段听任课指导老师的示范课,实习师范生以学习、欣赏者的身份向任课指导老师学习。见习结束进入实习阶段后,实习师范生开始进入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习期。实习师范生的课堂教学实习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备课,并在任课指导老师与实习组同学随堂听课下开展课堂教学;第二种是独立备课,在同组实习师范生随堂听课的情况下独立完成课堂教学。现在重点就实习师范生互相听课与评课进行说明。

(一)坚持“以学论教”的听课与评课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

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规定为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指明了方向。2001年以来的课程改革,在评价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时,坚持“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以学论教”即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课程改革理念。这种评价观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了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的发展的理念。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以学论教”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重视学习过程,其根本特征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堂课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二)听课与评课要有备而来

听课实习师范生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

(1)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求实习师范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听课一定要有备而听,否则无法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价。如果听课者把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就不可能做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会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也就无法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只有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把自己假想为讲课的教师,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过程,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2)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要求听课实习师范生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把自己假想为学生,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是在“以学定教”思维下,对授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最好方法之一。

把自己假设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才能真正做到课前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听课中认真观察和记录,课后思考和整理。杜绝课前没有任何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就去听课,这样的听课既无法参与教师的教,也无法参与学生的学。听课时与教和学都不发生关系,就不能体验到教学的目标与效果是否一致,也体会不到由于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冲突而引起的理性思考,更体会不到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师教的影响,以及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的影响。

(三)同课异构的听课与评课

同课异构的听课与评课,需要听课的实习师范生以参与者、研究者的心态融入教学活动中。以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听课与评课是在实习师范生独立上课阶段进行的,主要是指实习组师范生互相听课与评课,包括常规上课、公开课或实习汇报课。实习组内的相互听课与听指导老师的课是两种不同的听课方式。如果说听指导老师的课是以学习者、欣赏者的身份去听的话,那么实习师范生之间的互相听课就应该以参与者、研究者的心态去听,这种听课与评课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同课异构的课对于实习师范生以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教学研究最有价值,但同课异构课的开展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有相应的准备。

1.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一般按照特定的程序:个人备课、集体研讨、修正教学方案、听课跟踪、课后交流等。集体备课首先要确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先说课,然后大家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从而提高对未知课堂的预见性,教学预设的针对性也更强,有助于教学设计方案和内容更加充实、完善。集体备课并不追求完全相同的教案或教学设计,而是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使每个实习师范生均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

2. 听课跟踪

在集体备课及个性设计自己教学方案的前提下,实习师范生之间应互相听课。在听课过程中不断与执教实习师范生的教学进行比较,把听课过程中产生对比的结果记录下来,尤其是听者要把自己感悟较深之处(即时想法)及时记录下来。要及时采集学生学习活动的信息,分析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把握真实的教与学的效果,从而得到第一手课堂教学资料。

建立在个性化教案基础之上的互相听课,往往能给实习师范生很多启示。同课异构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每位实习师范生的教学方式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每一种方式都取决于执教者对自己教学对象的独特理解,以及执教者的教育理念的独到之处。在整个听课过程中,听课实习师范生首先应以发现者的角色听课,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为讲课者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其次应以研究者的角色听课,运用已有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

同课异构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有区别的,因此听课的实习师范生应不断地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区别。例如,不同知识起点的班级之间能不能用同一种教学方式与方法?如果用相同的方式与方法,教学效果会有什么区别?相同知识起点的班级为什么用相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却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师教的原因,还是学生学的原因?或者是教与学的共同原因?如果互相换班上课,教学效果会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从一开始就困扰着实习师范生。实习学校分班结果公布后,实习师范生之间会互相攀比自己的运气,分到一个重点班与分到一个普通班的心情有天壤之别,大家都认为分到一个“好”班,教学就很顺畅;分到一个“差”班,教学就会很困难。其实这只是想当然,教学无所谓“好”班与“差”班的区别,不同的教学对象,需要执教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不同知识基础、不同能力起点的教学对象,需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如果不能因人而异地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肯定受到影响。

同课异构下实习师范生之间互相听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实习师范生明白,在没办法挑选教学对象的情况下,如何“以学定教”,实现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课堂转型最关键的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这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尤其是遇到“好”班教学效果不好,“差”班教学效果好的案例,在评课时一定要深入地分析原因,引导实习师范生找到真正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

同课异构下的互相听课与评课也能让实习师范生明白,教学成功与否不能过多地从教学对象上去找原因,而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反思自己的不足,从教育理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方面去研究自己的发展方向。别人的成功与自己的失败,自己的成功或别人的失败,都需要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成功与失败这一现象上,而要进一步去分析原因,去深思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艰巨性,以加深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认识。

(四)要注重对实习师范生基本技能的评价

思想政治(品德)课老师需要具备教育理论、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这也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专业成长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教育理论与学科专业知识的发挥都建立在教学技能的基础上,主要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语言、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板书、教学讲授、教学组织、教学导入、教学结尾、教学提问、教学演示、教学评价、教学媒体、教学机智与教态等。教学技能及技能综合运用所形成的教学艺术风格可塑性很大,在实习过程中实习师范生可多做各种技能综合运用的尝试,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技能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实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