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重点产业空间布局演进

上海重点产业空间布局演进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工业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国家对上海的发展要求,逐步改造、拓展、转型,其空间布局也相应演变。卫星城镇的规划建设,使上海城市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围绕这一目标,上海开始新一轮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此外,各类重点行业也在闵行、松江等市级产业园区布局,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紫竹科学园区、上海国际医药园区等。上海已初步形成重点产业空间布局构架。

新中国成立前,上海主要沿苏州河、黄浦江发展工业,形成沪东工业区、沪西工业区、沪南工业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的工业发展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国家对上海的发展要求,逐步改造、拓展、转型,其空间布局也相应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初期:

充分利用,合理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第一个五年计划,上海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主要通过挖潜改造,积极支援国家建设。同时为保障城市安全,将混杂在居住区内易燃、易爆危险品工厂迁往郊区。此时按城市规划要求辟建了桃浦工业区。

1956年,根据上海工业“充分利用,合理发展”的方针,城市规划开始思考如何适应这个转变,对工业布局进行调整。彭浦机电工业区和漕河泾仪表工业区就是据此规划建设的。1956 —1960年期间先后扩建周家渡、北新泾、吴淞、高桥等近郊工业区。

工业建设和发展,在较长时期是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1957年,为分散一部分工业企业,减少市区人口过度集中,决定在上海周围建立卫星城镇。1958年,国务院先后两次批准将江苏省宝山、嘉定川沙等10个县划归上海市,为卫星城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条件。至1959年,先后规划建设闵行、吴泾、安亭、松江、嘉定五个卫星城镇。到20世纪70年代,又结合金山石化总厂和宝山钢铁厂建设,相继规划建设了金山卫、宝山两个卫星城。卫星城镇的规划建设,使上海城市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形成的卫星城主导功能各有侧重,对合理分布和发展工业、促进郊区建设发挥了一定作用。

宝钢

上海六大产业基地布局图

改革开放后: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国家提出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并提出了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决定。上海规划建设了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三个开发区都是按照城市规划要求进行选址定点,并编制详细规划指导其建设。1991年,这三个开发区又确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20世纪80年代,郊区乡镇工业也蓬勃发展,形成分散布局的格局。

1990年,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原则批准在浦东新区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政策。随着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城市发展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明确了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围绕这一目标,上海开始新一轮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根据浦东新区总体规划,规划和建设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外高桥保税区

与此同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将中心城内环线以内的工业向市郊迁移,形成青浦、嘉定、莘庄、松江、奉浦、宝山、康桥、金山、崇明九个工业园区,并将郊区分散的工业向园区集中。

21世纪以来:

形成六大产业基地

进入21世纪后,上海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发展战略,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上海工业在整个经济中比重有所下降,但总量规模和技术水平仍处上升趋势。上海重点工业空间布局,以主要产业园区为载体,已形成六大产业基地,分别是张江微电子产业基地、安亭汽车制造基地、金山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宝山精品钢材产业基地、临港装备产业基地、长兴船舶产业基地。

此外,各类重点行业也在闵行、松江等市级产业园区布局,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紫竹科学园区、上海国际医药园区等。随着产业发展,园区类型也在发展,如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物流园区、创意产业园区等。而园区功能和用地也趋于综合。上海已初步形成重点产业空间布局构架。

展望未来产业发展前景,上海迫切需要增强产业布局规划的适应性、科学性,以满足未来产业的建设发展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