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氏五段论

张氏五段论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申论所涉知识虽浩繁复杂,但考生只要以辩证法为武器,以《张氏五段论》为纲。参见《张氏五段论的基本模型》和注释。张氏五段论,即辩证思维者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经历的“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办、预达到何目的或起到何效果”五个阶段,是辩证思维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型。四项因素叠加形成复合原因导致车祸。也就是说,《张氏五段论》在具体运

【本节课时】4小时

【本节导读】申论所涉知识虽浩繁复杂,但考生只要以辩证法为武器,以《张氏五段论》为纲。提纲挈领,就可以“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化繁为简,迅速掌握解题方法。

一、张氏五段论

(一)《张氏五段论》定义

alt

参见《张氏五段论的基本模型》和注释。张氏五段论,即辩证思维者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经历的“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办、预达到何目的或起到何效果(预期目的)”五个阶段,是辩证思维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型。体现了辩证思维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坚持辩证看,务实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两次飞跃。分析问题坚持执果溯因与执因推果相结合。解决问题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采取措施坚持在认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据事实办事,坚持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规律办事,措施既有现实针对性又符合目的性。

(二)注释

1.“是什么”即描述判断,就是用简明的语言断定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以及性质属于什么或不属于什么。

2.“为什么”即追溯原因。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充分原因(充分条件)和必要原因(必要条件)、单一原因(一因一果)和复合原因(多因一果)。

3.“有什么用”即价值判断,就是用简明的语言断定事物对人有何价值、功能、意义、作用。常用来断定:事物对人的利益和需要有价值或无价值、有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有利或不利、有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等等。

4.“该怎么办”即规范判断,是用来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断言,即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或针对现实问题,断定人的思想和行为该如何做或不该如何做、应或不应怎么做、能或不能怎么做、许可或禁止怎么做等等。

5.达到何目的或起到何效果。预期目的有:好的目的或不好的目的、合法的目的或不合法的目的、合理的目的或不合理的目的等等。

(三)相互关系(参见《张氏五段论的基本模型》)

1.“①号线:是什么→为什么”即执果溯因,就是执“是什么(果)”上溯“为什么(因)”。

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主观原因又要善于寻找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指人的主观意识、精神、态度、思想观念、理念、情绪、性格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层面的原因。

原因有内因和外因。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内因又要善于寻找外因。内因是指蕴含在事物内部的,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外因是指独立存在于该事物外部的,并非起决定作用,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因。

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直接原因又要善于寻找间接原因。例如:①电线短路→②塑料起火→③船舱大火→④小林被烧死→⑤小林的妻子改嫁。显然,④是⑤的直接原因。①是⑤的间接原因。

原因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主要原因又要善于寻找次要原因。还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原因。

原因有充分原因(充分条件)和必要原因(必要条件)。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充分原因又要善于寻找必要原因。对于某个结果而言,充分原因就是有这个原因出现就足以引发这个结果出现,不再需要其它的原因。例如,开水倒在手上→烫伤。对于某个结果而言,必要原因就是有这个结果出现就必须要有这个原因出现,不能没有这个原因,当然也许还有其它的原因,也许没有其它的原因。例如,有电←电线短路起火。

原因有单一原因(一因一果)和复合原因(多因一果)。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单一原因又要善于寻找复合原因,对复合原因要善于区分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抓住主要原因。例如,一位司机参加朋友聚会①喝了许多酒,开车回家,②路灯昏暗,一辆大卡车③没有开闪烁提示灯④停在主道上,撞车了。四项因素叠加形成复合原因导致车祸。交警往往会认定酒后驾驶是主要原因,大卡车违章停在主道是次要原因,认定两车驾驶员按一定的比例分担责任。单一原因就是唯一的原因,这个单一原因有可能是必要条件,也有可能是充分条件,也可能是充要条件。

2.“②号线:为什么→有什么用”即查明原因,判明价值。为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提出对策提供依据。

3.“③号线:有什么用→该怎么办”即价值导向,就是根据该事物对人的价值来决定行为。俗话说“人无厚利不早起”,“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体现了价值导向。

4.“④号线:预期目的→该怎么办”即目标导向,方法保障。目标导向,就是根据预期目的(目标)来决定行为。俗话说“为理想而奋斗”,“有的放矢”就体现了目标导向。方法保障,就是用科学方法,得力措施来确保达成目标,实现目的。

5.“⑤号线:是什么→预期目的”即尊重客观,立足实际,确定合理的目标。一切从实际出发,将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搞脱离实际的空想,不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

6.“⑥号线:是什么→该怎么办”即问题导向,方法保障。问题导向,就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保障,就是在行动过程中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和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客观盲目蛮干。要以科学方法,得力措施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导向的思路,之所以采取这个做法是因为存在相应的问题。如果题目要求归纳概括问题,而材料中给出“该怎么办、要怎么办、做法、措施、对策”,考生在读申论材料时,可以根据“该怎么办、要怎么办、做法、措施、对策”追溯“存在的问题”。

【例1】2014年度国考申论试卷(B卷),(二)“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材料中说:“所以,尽快减少和消除青年的这种困惑感,增加确定性,是我们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价值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可以据此追溯出存在的问题:“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出现了某些困惑,缺乏归属感,心理存在不确定性的感觉”。

【例2】2013年度国考申论试卷(B卷),(二)根据给定材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5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材料中说:“他说我们对于语言,要有一种尊重、敬畏、护卫、热爱”。可以据此追溯出存在的问题:“人们对汉语缺乏尊重、敬畏、护卫、热爱”。

7.“⑦号线:是什么→有什么用”即认清对象,理性看待,科学评价,综合权衡,判明价值。

8.“⑧号线:为什么→预期目的”其中“为什么”这里取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本质上就是存在的根本问题。“⑧号线:为什么→预期目的”本质上就是是问题导向,合理规划,即根据存在的问题来确定合理的目标。

9.“⑨号线:有什么用→预期目的”,即价值导向,合理规划。即根据价值来确定合理的目标。

10.“⑩号线:为什么→该怎么办”即针对原因提对策。

(四)灵活运用

1.“五个阶段”好比是五块积木,可以任意组合搭建出一个一个的建筑物。也就是说,《张氏五段论》在具体运用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调整“五个阶段”的排列顺序,“五个阶段”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阶段”或“几个阶段”任意组合。

2.“①号线与⑦号线相结合”体现了辨证思维者在分析问题,认识规律的过程中强调将执果溯因与执因推果结合起来探求因果关系。

(1)何谓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就是客观规律,就是既具有恒常相伴性,又具有时序先后性的矛盾关系。我们把时序在先的因子称为“原因(因)”,把时序在后的因子称为“结果(果)”。恒常相伴性是指因出果随,有因必有果;果必有因,无果必无因。时序先后性是指因在果前,果在因后。

(2)何谓因果链?因果链就是事物在螺旋式发展过程中,按照时序先后排列的一系列连续的因果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原因与结果的辩证统一体。不存在纯粹的原因,也不存在纯粹的结果。事物都是螺旋式发展的,本阶段的原因即上一阶段的结果,本阶段的结果即下一阶段的原因。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结果,并据此上溯原因,也可以作为原因下推结果。辩证思维者既要善于执果溯因,又要善于持因推果,具体上溯或下推到多远要服从实践的需要。

执果溯因,刨根问底,有利于认清根源,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由因推果,预测未来,有利于放眼长远确定正确的目标,提高思维的预见性;由此及彼,随迹追踪,有利于提升思维的全见性。

弄明白因果关系,甚至对事物的因果链形成全面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生、发展、结局有透彻的认识,才能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和线索。这就有利于采取措施,源头治理,根本解决。

3.“④号线与⑥号线相结合”体现了辨证思维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先认清:“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欲起到的效果”是什么?然后谋划“该怎么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达到目的,起到效果。这样做既增强了现实针对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未来前瞻性。

二、《张氏五段论》是申论的纲

《张氏五段论》是统领审题、读材料、作答的纲,贯彻审题、读材料、作答全过程,为审题、读材料、作答提供了指导。也就是说,审题、读材料、作答全过程都要遵循《张氏五段论》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办、预达到何目的或起到何效果(预期目的)”这五个要点。

三、例题解析与同步练习

【例1】本书2015年度国考申论(A卷),(五)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思路点拨】

本题“科技将具备人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科技观,核心理念在于科技与人性融合。需要考生对科技作哲学化思考。笔者紧扣题目“科技的生命化、科技将具备人性”将这种新的科技观概括为“人本科技观”,进一步辩证分析发现对立面就是“物本科技观”。文章的根本矛盾就是“人本科技观”与“物本科技观”的矛盾。遵照《张氏五段论》“人本科技观与物本科技观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要树立人本科技观?为什么要摒弃物本科技观?)→该怎么办(如何践行人本科技观呢?)→有什么用→预期目的”的主线层层推进,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思想深刻,观点鲜明。

【参考答案】(1147个字符)

以人本科技观引领可持续发展

“‘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这句话引发我们对科技作哲学化思考,启发我们树立一种正确的科技观。这种正确的科技观就是人本科技观,而非物本科技观。

物本科技观主张科技只是工具,把科技看成是不具有生命的“物”。人本科技观主张科技不仅是工具,更重要的是把科技看成像我们人类一样具有生命的“人”,认为科技是有生命的。物本科技观的本质是认为科技仅具有客观存在性,而不具有主观能动性。人本科技观的本质是认为科技不仅具有客观存在性,还具有主观能动性,科技像人一样是客观存在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体。人本科技观要求我们给科技赋予人性,培育科技与人的感情,让科技与人成为好朋友;而物本科技观认为科技与人之间是没有感情的。

为什么要树立人本科技观呢?现实生活中,医学工作者运用生物技术研发出疫苗造福于人类,侵华日军却运用生物技术研发出细菌武器残害中国人民。在侵华日军眼中,生物技术仅是工具,而在医学工作者眼中,生物技术不仅是工具,更重要的是生物技术是人类的朋友,生物技术对人类充满了关爱庇佑之情。也就是说,侵华日军奉行的是物本科技观,而医学工作者奉行的是人本科技观。侵华日军奉行物本科技观给我们带来的是冷酷、无情,医学工作者奉行人本科技观给我们带来的是温暖、关爱庇佑之情。由此看来,树立人本科技观有利于驾驭科技服从和服务于人类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践行人本科技观呢?现实生活中,网络技术的发展带领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同时也催生出大量虚假信息;汽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便利,同时也造成拥堵和空气污染。诸于此类现象表明科技这个“人”对人类既可为善,也可作恶。我们按照“与友为善,与敌为恶”的一般逻辑来思考,我们当然要与科技这个“人”结为“朋友”,实现“友友相助”,避免“敌敌相残”。要实现“友友相助”,我们必须善待“朋友”,善用“朋友”。

善待科技这位“朋友”就是要求我们尊重科技的客观存在性,遵循科技的客观规律性,既要依科技办事,也要依科技预测后果。善用科技这位“朋友”就是要求我们驾驭科技的主观能动性,使科技服从和服务于人类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出力。

善待科技这位“朋友”在现实生活中又表现为掌握和运用科技的人具有敬畏之心——敬重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正面价值,畏惧科技给我们带来的负面价值。善待科技这位“朋友”在现实生活中又表现为掌握和运用科技的人具有慈爱之心——不仅时时处处对自己心存慈爱,还要时时处处对别人心存慈爱。

由此看来,奉行人本科技观有利于将科技的正面价值发挥到最大,将科技的负面价值降低到最小,有利于驾驭科技,使科技服从和服务于人类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出力。那么,以人本科技观引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便是正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