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联律法则和现象

二联律法则和现象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些室性早搏容易出现在长心动周期后,并且由它所引起的长代偿间歇又促使下一个室早发生,如此重复形成二联律。这种室性早搏与某些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称为长短周期现象又称二联律法则。长短周期现象中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大多是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的发生亦常与此现象相关,可通过心室起搏,提高心室率,消除长间歇,预防和治疗长短周期现象诱发的恶性心律失常。

一些室性早搏容易出现在长心动周期后,并且由它所引起的长代偿间歇又促使下一个室早发生,如此重复形成二联律。这种室性早搏与某些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称为长短周期现象(long-cycle-short-cycle phenomenon)又称二联律法则。

1958年,Denker在动物实验中证实,起搏周长从400ms延长至600ms时,在S1刺激基础上加用早搏刺激诱发室速的阳性率提高。之后Rosenfeld在1例心肌梗死患者身上也证实了这一结果。尽管如此,它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发生机制】

(1)心动周期延长,膜电位负值减小,传导性下降,当膜电位时限降低到不能传导的临界水平时,出现单向阻滞和传导延缓,易形成折返。

(2)心动周期延长,不同部位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限和不应期不同,心动周期延长越多,这种差别越显著,导致心室除极和复极的不同步,为折返性心律失常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不同组织不应期受心动周期的影响不同,浦肯野纤维比心室肌的影响更明显,所以在心动周期延长时,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不应期差别随着心动周期的延长而扩大,这种变化有利于折返形成或产生心律失常。

(4)当心动周期延长时,相应出现血流动力学中的“长间歇”,引起动脉血压下降,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从而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电图特点】

长短周期现象中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大多是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的发生亦常与此现象相关,可通过心室起搏,提高心室率,消除长间歇,预防和治疗长短周期现象诱发的恶性心律失常。

Ashman现象是1947年由Ashman提出,即传导组织的不应期的长短与其前面一个心动周期的长度有关。周期越长,不应期也越长,周期缩短,其不应期也随着缩短,因此,在1个长周期后出现的心动将有较长的不应期,其后的心动便容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阿什曼现象(Ashman phenomenon)。心房纤颤、室性早搏中甚为常见(图21-1)。

图21-1 室性早搏符合Ashman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