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责任意识的六个要点

提高责任意识的六个要点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作意味着责任,岗位意味着任务。指出别人的错误很容易,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却很难。因为作为一名员工,我有责任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我有责任让我们的企业更成熟、更完善。如果做得不够好,又怎样来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净雅大酒店这一点做得很好,它的员工在面对顾客时都说“咱”。这个“咱”拉近了他们与顾客的距离,把双方变成了一家人。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面对错误,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大声说“是我的错”。

图5-3 “职”和“责”

“易”家之言:指出别人的错误很容易,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却很难,遇到问题,我们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工作意味着责任岗位意味着任务。作为领班,我们首先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指出别人的错误很容易,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却很难。我们不妨努力监督自己,凡事开口就说“这是我的责任”,慢慢的,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不再指责抱怨别人了,不再原地踏步了,而是取得进步了。

提高责任意识的六个要点

我记得海尔员工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会随时把我听到的和看到的关于海尔的意见记下,哪怕我是在朋友的聚会中,或是走在街上听陌生人讲话。因为作为一名员工,我有责任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我有责任让我们的企业更成熟、更完善。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员工,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海尔能成为世界500强,跟它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有关系,跟有这样的优秀员工也有关系。员工都能够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企业才能欣欣向荣。

那么,作为领班,不妨想想,自己能否像海尔员工一样,随时关注企业的动态?如果做得不够好,又怎样来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下面是我的一些建议和想法。

(1)在问题面前,只有方法,没有借口

说到只有方法,没有借口,我就想到一本书《麦当劳箴言——赢家与输家》,里面有一段关于输赢哲学的话。

麦当劳箴言——赢家与输家

赢家——永远是答案的一部分

输家——永远是问题的一部分

赢家——常说“让我来帮你做”

输家——常说“那不是我的事”

赢家——常说“可能很困难,但希望很大”

输家——常说“可能有希望,但困难重重”

可见,输家总是有理由。还记得上文提到过的那位小王领班吧,他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责任都推给了员工,说员工没素质、员工不配合。这就是在找借口。

案 例

看见小猫在钓鱼的时候还吹着口哨,伙伴们就过来了,说:“小猫,你钓了几条鱼?”

小猫说:“我刚过来,怎么会钓到几条了呢?再说了,我现在也不是钓鱼,是想跟它们玩。”

过了一会儿,小猫饿了,可还是没钓到鱼,便四处找老鼠,但它根本抓不住小老鼠。这时,伙伴们开始笑话它了,说:“小猫,你今天一天怎么都没找着什么食物?刚才有几只小老鼠就在你嘴边,你竟然让它们都跑了,你太没用了吧!”

小猫说:“你看你们太没有眼光了,那是从我嘴边跑的吗?是我故意放走它们的。我如果想吃它们那还不容易,一张口就能把它们吃了,我不想吃而已。再说了,那么小能吃吗?等长大了再吃多好。”

伙伴们一听,只好摇了摇了头。抓不到老鼠,小猫心想自已还是去钓鱼吧,于是又来到了河边。一会儿,没想到真的有条鱼上钩了,可就在快钓上来那一刻,鱼竟然又跑了,还溅了小猫一身水。这时,伙伴们都开始笑它。小猫又说话了:“你们笑什么笑,真是少见多怪。小鱼在绐我洗脸,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伙伴们不说话,就想看看小猫到底要怎么着,没想到小猫钓着钓着,一不留神竟然掉到水里去了。伙伴们想去救它,小猫说:“你们没看我在学习游泳吗?”结果小猫挣扎了半天也上不来,发现自已实在游不动了,就在那儿喊“救命”。可是它喊了半天,也没谁去救它,最后沉了下去。

“易”家之言:遇到问题不要找借口,要勇于承担责任,因为越回避,问题越严重。

小猫总喜欢找借口,不喜欢承担责任,后来伙伴们都不知道它哪句话是真、哪句话是假了,最后小猫把自己给害了。同样道理,如果我们经常找理由、找借口,不去找方法,我们就会变得跟小猫一样,离“死亡”就不远了。

借口等于“死亡”,告诉我们的也就是“借口等于失败”。这话虽然有点残酷,却是有道理的。因此,在问题面前,只有方法,没有借口。

(2)在工作面前,只有认真,没有抱怨

有本书叫《不抱怨的世界》,让我们永远不要抱怨,做一个不抱怨的人。可我发现在酒店中,很多领班仿佛已经抱怨习惯了,动不动就抱怨。要么抱怨老板不公平,要么抱怨同事不配合;要么抱怨顾客太挑剔,要么抱怨员工素质差……总有一大堆的抱怨。那么,我们是否换位思考过呢?先来分享一只狮子的故事。

案 例

一只狮子跑到大森林里,找到天神,说:“天神,我一直在找你。”

天神说:“原来是狮子,你找我有什么事情?”

狮子说:“非常感谢你,天神,赐予我无穷的力量和能量!”

天神说:“难道你找我就为了感谢我吗?”

狮子说:“除了感谢你,还想请你再帮我一个忙。”

天神说:“什么忙,说吧。”

狮子说:“是这祥的,天神,我虽然力大无比,很有能量,但是我每天都被鸡吵得睡不好觉。”

天神一听,明白了,说:“这个问题我没法帮你解决,你去找大象,它能帮你。”

于是狮子就去找大象,看到大象在那儿又蹦又跳的,狮子马上走了过去,说:“大象兄弟,你在这儿又蹦又跳的干什么呀?”

大象说:“有一只蚊子在我身上不停地飞来飞去,痒死我了,烦死了。”

这时狮子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心想:“大象这么大,竟然被一只小小的蚊子折腾得又蹦又跳,搞得心情郁闷。看来,每个人都有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时候。我一不开心就知道抱怨,可抱怨有什么用呢?我能不能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每天天亮鸡都会叫,我把它视为闹钟,提醒我该起床了,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狮子经过换位思考,心态平和了,不抱怨了。那么,在工作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呢?我们再来看一个小故事。

案 例

一块石头把一块玻璃绐砸碎了,玻璃说:“石头老兄,咱俩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砸我,还把我砸碎了?”

石头说:“兄弟,并不是我想砸你,我也没办法,是别人把我扔到你身上的。”

玻璃说:“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难道就不能避免这祥的事情发生吗?”

这时,石头看着它说:“兄弟,你不要总从外界找原因,你能不能从自身找一找原因呢?你想一想,如果你坚不可摧,我再怎么砸你,也砸不碎呀。”

玻璃一听,觉得有道理,也就不再抱怨了。

通过这两个小故事,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换位思考过。我们总是怪别人而忘了怪自己。

其实,“石头”就是外界施加给我们的压力。比如顾客的抱怨、领导的批评、同事的不配合等,对我们来说,就像一块块石头。我们很难控制或预知这些“石头”什么时候砸向我们,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好自己,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自身的责任感来应对这些“石头”。在这些“石头”面前,我们要抱着认真的态度,先检讨检讨自己,多问问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自己能否肩负起这份责任。这样,我们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抱怨了。

(3)在客户面前,只有细致,没有马虎

如果干什么都马马虎虎的,还能让客户感觉满意吗?当然不能。所以,我们对客户一定要用心。

(4)在团队面前,只有“我们”,没有“他们”

酒店是一个整体,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分工不分家。但是我发现,在开会的时候,很多领班会说“他们部门怎么怎么样”、“都是他们后厨的责任”、“那是他们的事”等,经常把“他们”挂嘴边。“他们”是谁?当听到人家称我们为“他们”时,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净雅大酒店这一点做得很好,它的员工在面对顾客时都说“咱”。“易先生您好!咱点些什么?”“易先生您好!咱一共点了五道菜,我觉得咱四个人肯定够吃了。”这个“咱”拉近了他们与顾客的距离,把双方变成了一家人。他们能对顾客说“咱”,我们在一个企业内部,在一个团队内部,为什么就不能呢?

说“我们”,代表大家是一个整体,是一家人,而说“他们”,关系就疏远了。所以领班要明白,在团队面前,只有“我们”,没有“他们”,因为“我们”比“他们”要具亲和力。

(5)在错误面前,只有“是我的错”,没有“我以为”

很多人在错误面前,喜欢说“我以为”。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面对错误,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大声说“是我的错”。

案 例

一次,我让下属帮我准备一份文件。我说:“我马上要去四川,今天下午的飞机,你赶紧帮我复印一下这份文件,是一份很重要的课程资料,弄好以后赶紧绐我。”

可当我绐他打电话,找他要的时候,他竟然说:“易老师,我以为你今天晚上才要呢!我下午去见客户了,忘了做这件事了。”

我说:“我今天下午就要,你没有听明白吗?”

他说:“你说的是今天要。”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的一句“我以为”,就是想把自己身上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我想问的是,说句“这是我的错”就那么难吗?其实,既然要去见客户,他完全可以让另外一个同事帮助他做这件事情,或者给我一个反馈。“易老师,您交给我做的事情,估计我今天没法完成,我要去见一个客户。您看我请小张或小李来做可以吗?”他自己没有去做,也没有给我反馈,在我想走的那一刻,给他打电话,他却来一句“我以为”,这让我非常生气。

“易”家之言:问题出来了,不要说“我以为”,不要推卸责任。

很多领班也经常说这样的话,比如“我以为顾客六点钟来,可是他们五点半就来了”、“我以为顾客要的是小包间不是大包间”等。

在错误面前,不要一开口就是“我以为”,而一定要说“是我的错”,这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6)在任务面前,只有“怎么才能”,没有“怎么可能”

“怎么才能”表示在想办法,“怎么可能”表示在推卸责任。

当领导给我们布置任务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样的态度?首先想的是“怎么才能”,还是“怎么可能”?当我们给员工布置任务的时候,员工首先想的是“怎么才能”,还是“怎么可能”?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总认为领导布置的任务跟自己没多大关系。

记得很早以前有篇新闻报道《出生时没心跳没呼吸,英国“奇迹宝贝”起死回生》,讲的是英国一个男婴在医院出生时已停止心跳,但在医生全力抢救8分钟后,男婴居然又活了过来。

我想,面对这样的报道,很多人都会说,怎么可能呢?小孩一出生就没呼吸了,怎么会抢救呢?这样的孩子肯定没希望了。我想,这就是我们要回答“怎么可能”还是“怎么才能”的时候。如果当时医院的医生不去想“怎么才能”,这个男婴就永远见不到他妈妈和这个世界了,他妈妈也永远看不到可爱的宝宝了。但正是因为医生们想着“怎么才能”,通过全力抢救,没心跳没呼吸的宝宝竟然起死回生了。这是一个奇迹。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太多这样“不可能”变“可能”的事情。

案 例

2009年3月7日,广空航空兵团某机场上空天高云淡,下午1点54分,广空航空兵某团副团长、特级飞行员李峰,驾驶我国国产的第三代新型战机歼-10腾空而起,飞到了数千米高空。正当李峰全神贯注做动作的时候,发动机降转信号灯突然闪亮,空中停车,同时耳机里传来语音,告警信号随即消失。

告警的时候距离机场50公里,李峰不得不返航,其间陆续出现黑屏、电源故障(后切换备用电源)等问题。在距离机场7公里、高度不到1400米的时候,地面要求李峰跳伞。在与地面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李峰并没有跳伞,而是持续操纵飞机、保持姿态,最终使飞机平稳着陆,成功迫降。

在发动机空中停车的那一刻,空气都凝固了。时间就是生命,是跳还是不跳?按照训练大纲的有关规定,只要飞机发动机空中停车了,2000米以下飞行员就可以跳伞。李峰在那一刻肯定很紧张,但他表现出来的更多是镇定和坚强的信心。望着下方熟悉的住宅区和军营,李峰想的是怎么才能安全着陆,于是他做出了抉择,放弃跳伞,最终成功迫降。如果李峰想的是“怎么可能”,就不可能平稳着陆。

我相信,这件事情一定让你感触很深。所以面对“怎么可能”和“怎么才能”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我们要拒绝“怎么可能”、“不可能”等,永远不要说“怎么可能”,永远不要说“不可能”。如果有一天我们说“怎么可能”,那就意味着我们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是在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开脱。

“易”家之言:只要有勇气去承担责任,就可能完成一些看似艰难的、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