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教师心理咨询中获益

从教师心理咨询中获益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用教师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解决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新时期教师应有的意识。寻求教师心理咨询帮助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心理咨询虽然日渐被人们接受,但民众中仍存在一些普遍的错误认识。当前,社会对心理咨询需求强烈,合格心理咨询者供给严重不足,心理咨询行业管理混乱无序,求询者应当有一双能识别的慧眼。教师心理咨询对咨询者的专业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其资源供给自然就更为稀缺。

三、从教师心理咨询中获益

利用教师心理咨询来帮助自己解决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新时期教师应有的意识。寻求教师心理咨询帮助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1.正确认识教师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虽然日渐被人们接受,但民众中仍存在一些普遍的错误认识。最为突出的依然是,认为只有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才需要寻求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者打交道是不光彩、需要隐藏甚至见不得人的事。这常常使得许多人的心理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生活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这种错误认识在一些教师中同样有市场。这就使得他们在急需帮助时错失了被帮助的机会。其实,寻求教师心理咨询,扫除自己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犹如在陌生之地向人问路、有字不识查阅字典一样,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善于利用外界的发展资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

2.寻求合格的咨询者

好的心理咨询有助人的发展,不当的心理咨询则误导人的发展,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恶化问题、泛化问题。当前,社会对心理咨询需求强烈,合格心理咨询者供给严重不足,心理咨询行业管理混乱无序,求询者应当有一双能识别的慧眼。这一点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要求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判别一个有心理咨询专业资质者的实际资质本身就有相当的难度,何况“病急乱投医”是一种普遍心理,这就造成时下不少心理咨询悲剧的上演。

教师心理咨询对咨询者的专业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其资源供给自然就更为稀缺。青年教师要做专业发展的有心人,了解、熟悉当地的教师心理咨询者。如果身边没有合适的求助对象,可以通过报刊、网络查找,采用电话、通信、网络聊天等方式进行咨询。

阅读链接

教师心理信函咨询

王文老师:

您好!

我是一位与您素不相识的中学语文老师。前不久,我在《班主任之友》杂志上读了您的《“一巴掌”引起的谈话》这篇文章,觉得您分析得很细致,也有道理,猜想您是一位教师心理研究方面的专家。因此,我鼓起勇气,向您咨询并请教一个困扰我多年的心理问题,请您在百忙之中为我看一看,在此我深表谢意。

我大学毕业后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已有五年了。在工作方面,我自己觉得还是挺努力的。有很强的进取心和事业心,现在教师之间的竞争很激烈,我不想干得比别人差。但是,我现在有强烈的职业倦怠感,觉得做老师太累了,身心疲惫,没有意思。这样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使我对教学工作失去了兴趣。

可能我这个人是个完美主义者,课堂上我对学生的纪律要求特别严格,具体表现为不允许学生随便讲话、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等。2003年教高三,班上有几个男生喜欢讲话,我在课上骂过多次,但并不见效。特别是我板书的时候,他们喜欢乘机窃窃私语,这让我非常生气,因为我上课习惯于不讨论问题时教室里要保持绝对的安静,哪怕有一个人小声讲话,都是我所不能容忍的,肯定想把他揪出来,找他算账。这件事大大影响了我上课的心情,从此,只要上课无端有人讲话,我的心情便会急转直下,心中很难受,几乎不想把课讲完。这几乎成了我的致命伤,大大影响了我的教学兴趣和教学效果。有时,我也这样想,是不是我对学生要求太苛刻了,以致庸人自扰。但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明确规定,学生上课不允许随便讲话,这也不是我故意为难学生啊!难道上课有人讲话能置之不理吗?

2004年我教高二,相对于高三来说,班上的情况要好得多,但也不是风平浪静,也有几个学生较活跃,时不时也有人交头接耳,因此上课时我总是盯着这几个人,生怕他们讲话。如果没人讲话,这节课自然上得较舒服;如果有人讲话,我心里就不舒服,闷闷不乐,上课没有激情,甚至有时大发雷霆,影响了课堂气氛。长此以往,学生都认为我这个人严肃死板,有点怕我,这让我很苦恼。因为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死气沉沉的人,我很懂得幽默,如果不是课上有人讲话,我也会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让学生爱听。我有一个顾虑,如果课上放开点、活跃点,有些学生就会乘机讲话,这是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我上课气氛自然就不能活跃,可是看看学生的评价,我真的很委屈。凭我的才华,凭我的刻苦,我应该是能把课教好的,这一点我很自信。可是由于产生了这样一个心理问题,使我深感力不从心。再看看我的同事,似乎很少有人像我这样,有时我觉得自己很怪、很可笑。从2003年到2005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使我很少有快乐的时候。我的教学兴趣在一点点消失,我觉得我再也不是大学刚刚毕业时那个血气方刚的我了。如果要摆脱这个噩梦,我想只有放弃教学工作,因此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非常强烈的倦怠感,我只想干点别的……

有时,我静心想想,产生这样一个心理问题,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系。追求完美,争强好胜,同时又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很小的事情容易想得过于严重。有事憋在心里,不肯与人交流,哪怕是妻子,痛苦只是一个人独自承受。性格上的这些弱点,我想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

王老师,您在大学任教,时间很宝贵,冒昧给您去信,心中很不安。可是我被这样的问题困扰,我真心希望得到您的指导。请谅解我的冒昧与无礼。

盼复!

工作顺利!

××

2005.11.24

×老师:

您好!

很感谢您对我的信任。我出差刚回,对您的来信今天才回复,请您见谅。

“老师难当!”这是时下教师的共同感慨。应该说,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以为,改变自己是当今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唯一选择,因为学生的改变是教师的自我改变换来的。不知道您会不会认同这一观点?

您来信所提到的问题,我认为涉及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在课堂上讲话和如何对待学生在课堂上讲话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其实也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平和看待自然就难以宁静对待,不能有效解决自然就更加反感和厌恶。

先说第一个方面吧,不知您为什么对学生在课堂上讲话如此生气,甚至发展到后来的担心?不知道您发现学生讲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其实学生讲话并不都是有意破坏课堂纪律,更不都是有意挑战教师的权威,有的可能是一种不良习惯,有的可能缘于自制力较差,有的只是当时有一些急于要说的话。课堂上鸦雀无声当然是好事,但出现一些人讲话也并不是无法忍耐的坏事。我猜想您工作的学校可能生源不错,其实现在有很多教师的课堂吵闹得连正常教学都无法进行。如果说是学生的讲话败坏了您的教学情绪,不如说是您理想化、绝对化的要求败坏了自己的教学情绪。

再说对待学生课堂讲话的问题,愤怒时切勿行动,因为愤怒时的行动通常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把问题弄得更糟糕。可愤怒中的人很容易行动,您自然也难以例外。我觉得对于课堂讲话的学生,除了及时的暗示、善意提醒外,课下的沟通可能更为重要,了解原因,区别对待。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宽容格外重要,这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好,您的话对学生就有影响力,学生都不好意思违反您的要求。对抗便没有教育。

我刚参加工作时也有和您差不多的经历,老想管住学生,学生必须按照我的要求办,结果自己很痛苦。这些年的人生经历和教育经历让我有许多新的领悟,我现在更喜欢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弟妹,看作学生时代的我,看作一个活生生的会犯各种错误的有情有义的人,与学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感,学生也乐于与我一起去创造教育生活。

正如您所说的,您的这些问题源自您内在的个性缺陷。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您的性格中存在一些所谓“好过了头的优点”,如追求完美,好胜心强,过分敏感。这些缺陷在您自己过去的生活经历中通常被别人甚至是自己当做好东西而不断强化,然而正是它们造成了您现在的痛苦。如果这些缺陷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当遇到生活和工作中较大的挫折和复杂的矛盾时,还会给您的心理健康造成大的危害。关于性格修养的问题,您可以找有关的书籍看看。

以上所言,不知对您有无帮助?

如意!

王文

2005.12.12

3.善于转化咨询成果

不要指望咨询者能够替代自己解决问题。好的咨询只是在咨访双方的有效沟通中,发现问题,明确原因,找到对策,起一种“点化”作用,真正的问题解决要靠自己在实践中摒弃错误的习惯,践行正确的方法,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常听一些求询老师对我说,你讲得有道理,可我就是做不到。既然有道理,你为什么就做不到?难道你能做到的就是没有道理的事?其实,常人有一种通病,就是抵制自我改变,容易被习惯支配,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转化咨询成果的关键,是拿出极大的勇气和毅力,改造“旧我”中根深蒂固的势力,重塑“新我”。这种变化有时是脱胎换骨的,自然免不了一番撕心裂肺的痛。

【注释】

(1)王文:《“一巴掌”引起的谈话》,《班主任之友》,2005.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