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敏捷共创教学开发模式

敏捷共创教学开发模式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敏捷共创教学模式以真实问题为牵引,构成整个课程的基本张力。在课程设计阶段,明确课程的目标与成果,并与学员及企业相关部门达成共识目标。敏捷共创教学模式就像是一个智慧与新知的发生器,当我们将真实问题、知识工具、团队共创与教师引导各项要素与条件投入好,就可以将学员与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与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形成“化学反应”,最终产生高于现场每一个人的智慧。

敏捷共创教学模式以真实问题为牵引,构成整个课程的基本张力。课程之前应做课前调研与访谈,厘清学员企业的真实问题与真实情境。在教学现场,教师抛出真实问题,引发现场讨论,激发学员兴趣。在课程设计阶段,明确课程的目标与成果,并与学员及企业相关部门达成共识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准备知识工具与案例,帮助学员搭建知识阶梯,掌握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与案例。教师在教学现场精练讲授,课前课后可以通过在线资源补充知识学习。学员学习掌握知识工具后,现场分组运用所学知识工具,针对问题进行新知共创。教师在过程中扮演两个角色:一是利用引导技术组织学员高效研讨;二是要对研讨过程与结果进行咨询指导。在教师引导下,汇集学员与教师智慧,突破常规思维,达到认识的升华,形成策略方案等共创成果,最终实现新知的创造。同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员的认知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敏捷共创教学模式就像是一个智慧与新知的发生器,当我们将真实问题、知识工具、团队共创与教师引导各项要素与条件投入好,就可以将学员与教师自身的知识、经验与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形成“化学反应”,最终产生高于现场每一个人的智慧。课后则进入绩效落地阶段,将产生的智慧成果梳理形成计划方案,推动学员企业执行落地,产生最终成果。

具体来说,敏捷共创教学开发模式由相互衔接的5个步骤、18个具体步骤组成,见表2.2。

步骤一: 问题导向

课程教学是否指向明确的企业问题,反映复杂真实的情境。

1. 收集问题

课程所面向的问题是否是学员企业所面临的真实、重要与迫切的问题。

表2.2 敏捷共创教学开发模式

2. 明确问题

能够准确地描述问题,并将之具体化,能够被学员充分理解。

3. 设定范围

去除相关但不关键的问题,将问题的范围边界清晰化。

4. 问题分解

问题是否已经分解为子问题,形成了问题链条。

步骤二: 共识目标

与课程相关的教师、企业组织与学员,对课程产出的目标成果,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时间、资源投入达成共识承诺。

1. 利益相关人分析

课程的发起人、组织者与相关部门是否明确。

2. 学员识别

学员是谁,学员的知识结构、学习风格是否清晰。

3. 目标结果

课程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商业成果与产出。

4. 共识承诺

课程相关部门与学员是否就课程目标达成共识,并对时间、资源等投入达成共识承诺。

步骤三: 知识建构

围绕问题有效识别学员的知识短板,搭建知识阶梯,帮助学员探索未知。

1. 构建逻辑

课程是否把问题转化成提问链,提问链的逻辑是否清晰。

2. 知识准备

问题解决所需的知识点是否足够,并转化为简单易掌握的工具。

3. 案例学习

案例与解决问题的相关性如何,是否具有启发性,呈现方式是否有效鲜活。

步骤四: 新知共创

课程的过程设计完美,能够汇聚与激发众智,达成智慧升华,创造新的洞见与知识。

1. 破冰充能

课程是否能够有效管理能量场域,营造共创氛围。

2. 学习共创

学习共创环节是否卓有成效,将知识学习与转化现场高效实现。

3. 质疑反思

课程能否引发学员的深入思考与自我反省,实现思维的创新突破。

4. 总结提升

共创环节能够融合教师与学员智慧,系统提炼,创造新知。

步骤五: 绩效落地

教学共创的成果能够转化为计划方案,并在企业落地执行,产生绩效成果。

1. 方案梳理

课程共创成果系统化,形成能够执行的计划方案。

2. 落地执行

课程成果能够在企业落地执行,创造绩效结果。

3. 固化传承

课程执行过程所累积的知识能够在组织内传播,并运用于课程的新一轮迭代开发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