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指导青少年过好“心理断乳关”

积极指导青少年过好“心理断乳关”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要减少消极因素对自己成长的影响,避免危机的发生,就应该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我,积极当好“心理断乳”的主人。教师在严格要求青少年时,要注意爱护青少年,而不是压制青少年。

青少年“大人心理”和“断乳心理”“离巢心理”的出现,虽然是他们心理发展上的一种质的飞跃,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是他们从依赖走向独立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但是,心理断乳与生理断乳一样,也潜伏着一定的危机,会面临一道道的“关口”。因此,要充分认识出现“大人心理”“断乳心理”“离巢心理”的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顺利过好“心理断乳关”。

一、青少年在“心理断乳”期间容易出现的两种偏差

研究表明,青少年在“心理断乳”期间容易出现以下两种偏差:

(一)“心理断乳”和“离巢”的愿望过早、过强

“心理断乳”和“离巢”愿望出现过早、过强的青少年,主要表现为要求独立自主的意识发展过快,自尊心发展过强,他们希望一夜之间就完成“心理断乳”,就完全脱离大人的心理乳汁,盲目拒绝大人的指导和监护,或者稍受批评就觉得大伤面子而不满,稍受挫折就觉得没脸见人而悲观失望,等等。

(二)“心理断乳”和“离巢”的愿望过晚、过慢

“心理断乳”和“离巢”的愿望出现过晚、过慢的青少年,主要表现是人长大了,“心”没有跟着长大,迟迟没有独立自主的愿望,大事小事都要请教大人,都要大人拿主意、想办法,说话办事始终像小孩子。

二、“心理断乳”期间容易出现的三种矛盾

青少年进入“心理断乳”期以后,容易出现的三种矛盾是:

(一)要求独立自主与独立自主能力差的矛盾

青少年的独立自主要求日益强烈,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有限,能力与心理需要之间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教师要引导青少年认识自己的弱点,勇于承认自己还缺乏应有的独立自主能力。

(二)要求理解与自己不会正确理解自己、也不会正确理解别人的矛盾

青少年十分渴望得到大人的理解,他们对“理解万岁”十分感兴趣,但是,他们说的“理解万岁”,主要就是要求别人理解他们,很少想到自己怎样理解自己,更很少考虑怎样理解别人。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理解是相互的,不能只要求别人理解自己,自己不理解别人。

(三)要求尊重与自己不大会尊重自己、也不会很好地尊重别人的矛盾

青少年十分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十分讲究“面子”,但是,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的限制,他们还不大会尊重别人,也不大会尊重自己,甚至会做出某些有损自己“面子”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懂得,尊重是相互的,不能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也应该尊重别人,同时还要会尊重自己;而且,只有会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积极帮助青少年顺利完成“心理断乳”的对策

指导青少年顺利完成“心理断乳”,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青少年自己的主体作用。

(一)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变化特点,不但教师需要知道,青少年自己也需要知道。青少年知道了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就能掌握心理发展的主动权,成为心理发展的主人。青少年应该知道自己的哪些心理发展特点呢?

1.认识“大人心理”“断乳心理”“离巢心理”的双重性

教师要教育青少年懂得,他们“大人心理”“断乳心理”“离巢心理”的出现,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甚至潜伏着一定的危机。而要减少消极因素对自己成长的影响,避免危机的发生,就应该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我,积极当好“心理断乳”的主人。

2.教育青少年既积极搞好“心理断乳”,又不急于求成

前文提到的三种矛盾,归根结底是“大”与“小”的矛盾,即青少年既有已经长大的一面,又有还没有完全长大的一面。与童年时期相比,他们长大了,比过去成熟了;与成年人相比,他们还没有完全长大,还有许多幼稚的地方。因此,要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既看到自己已经长大和正在走向成熟的一面,又看到自己还小、还幼稚的一面;既积极培养和发展独立自主的能力,又认真听取大人的指导;既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断乳”,又不急于求成,不企图一夜之间就完全摆脱大人“心理乳汁”的哺育,完全摆脱大人的监护与指导。

(二)在教育中处理好几个关系

针对“心理断乳期”的青少年心理特点,教师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教育与尊重的关系

教师在教育青少年的时候,要注意尊重青少年,要把教育青少年与尊重青少年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教育中有尊重,在尊重中进行教育。

2.爱护与严格要求的关系

教师在严格要求青少年时,要注意爱护青少年,而不是压制青少年。对青少年的严格要求要讲究方式方法,凡事多用平等的、尊重的态度与他们商量,努力把严格要求青少年与尊重青少年、爱护青少年结合起来。

3.“大”和“小”及“管”和“放”的关系

教师既不要把青少年完全当小孩看待,也不要把他们完全当大人看待。青少年是什么人?是“小大人”。对于“小大人”,该管的要管,该放手的要放手。努力做到“管”中有“放”,“放”中有“管”。把“管”和“放”巧妙地结合起来。

在以上三种关系中,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好教育青少年与尊重青少年的关系。尊重青少年,要着重做到下面四个尊重:

(1)尊重青少年的面子和人格。

教师在教育青少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方式,要坚持以正面教育和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多从正面引导青少年,多给青少年以肯定和表扬,可以不批评的就不要批评,不得不批评的,要十分注意言辞、语气、态度、时间、地点与场合,要使青少年感到教师的批评完全是为了关心他和爱护他。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能有狠狠收拾和整治青少年、要扫青少年的面子的想法和做法,都不要使用过激的、有伤青少年“面子”、有辱青少年人格的语言。

(2)尊重青少年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

在教育青少年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民主作风,要容许青少年说话,要鼓励青少年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青少年的意见与教师的不一致,甚至是错误的,教师都要耐心听,要让青少年把话讲完,然后再耐心地给青少年以指导和帮助。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教师都不能“封”青少年的嘴,都不能以教师的地位压青少年。特别是在青少年有缺点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容许他们说明情况,容许他们为自己申辩,决不能因青少年申辩就批评青少年是不肯承认错误。不过,教师要时刻提醒和教育青少年,必须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和态度跟大人讲话。

(3)尊重青少年的正当兴趣爱好。

有的教师认为,青少年只有把功课学好了才能有课外的兴趣爱好。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当然,学生的任务首先是要学好功课,但是,学生没有学好功课的原因很复杂,所以,无论功课学得好还是学得不好的学生,都有权利有自己正当的课余兴趣与爱好。古今中外功课没有学好,而在课外的发展却大有作为的大有人在。爱迪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此,教师既要教育青少年努力学好正课,又要尊重他们正当的课余兴趣和爱好。教师要做的是帮助青少年正确处理好正课学习与课余爱好的关系,而不是强迫青少年放弃正当的兴趣爱好。

(4)尊重青少年的“秘密”和“隐私”。

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秘密”和“隐私”会逐步增多,对此,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决不可以强迫青少年交代他们的“秘密”。

苏联教育家、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最难教育的就是“小大人”。克鲁普斯卡娅所说的“小大人”,就是十几岁的青少年。这些“小大人”之所以“难教育”,就是因为他们处于心理发展的巨变期,特别是进入了“心理断乳期”。只要教师充分把握好他们的心理特点,并善于根据其特点因势利导,“难教”就可以变为“不难教”。

(三)正确认识“代沟”,积极沟通“代沟”

不少青少年和教师都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了,并且都在为越来越深的“代沟”而大伤脑筋。

怎样看待“代沟”呢?

所谓“代沟”,是指不同“代”的人在思想观念、生活态度、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这个角度讲,所谓的“沟”,不仅存在于不同“代”的人之间,而且也存在于同代人之间。不同“代”的人之间,“沟”就更不可避免了。

既然“代沟”是不可避免的,怎么正确对待呢?

1.承认“代沟”的合理性

不同的人,特别是不同代的人,由于生活的时代和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所经历的人生道路等各不相同,因此,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工作和生活习惯等出现差异和分歧,这是必然的、合情合理的。比如,经历过艰难困苦、缺吃少穿,养成了勤俭节约习惯的人,即使现在比较富裕了,也总是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甚至看不惯别人大手大脚多花钱;吃过没有文化的亏的人,总爱强调努力学习的重要和希望别人,特别是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上了年纪的人,总爱讲“我们过去怎么怎么”,年纪轻的人又爱讲“我们将来要怎样怎样”,等等。

再从人类的发展历史看,我们还可以说“代沟”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正因为下代的人与上代的人有不一样的想法和做法,人类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发展。如果人们总是沿袭着老祖宗的,甚至是原始人的思想观念和做法,那么,人类社会说不定还停留在吃生肉、穿树叶的原始社会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代沟”是好事,不是坏事。

2.教师要主动与青少年沟通

既然“代沟”是不可避免和不能完全消除的现象,那么,作为年长者的教师,要主动与被教育的、年龄小的青少年沟通。要承认他们有与大人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意见、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如果他们的想法、意见、爱好、追求、做法是正确的,就要给以肯定和支持;如果他们的想法、意见、爱好、追求、做法是不恰当的,就要主动做沟通、疏导工作,在沟通疏导中引导他们放弃,改变不恰当的想法、意见、爱好、追求、做法。总而言之,教师不要期望学生与自己之间没有“代沟”,而要立足于沟通“代沟”,在沟通中缩小代沟,求得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相互间的交流、沟通多了,矛盾就减少了。

3.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代沟”

既然“代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两代人”之间的事,那么,要处理好因“代沟”带来的问题,不但需要教师努力,也需要青少年努力。因此,教师除了要带头正确对待“代沟”外,还要从以下两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代沟”:

(1)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积极主动与大人沟通。

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积极主动与大人沟通,首先是教育引导他们积极与自己的家长、老师沟通,主动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告诉大人,争取求得大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2)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虚心学习前人的经验。

青少年的优点是自信、敢想、敢说、敢闯,勇于破除常规和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他们也容易产生一个缺点,就是爱否定传统的思想观念,容易把前人的经验及做法统统说成是“老皇历”“老经验”“老保守”而加以拒绝。如果大人不同意他们的想法与做法,他们就认为大人是“老顽固”,是与他们“代沟”太深,等等。因此,教师要教育帮助青少年懂得:优良的传统思想观念、前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善于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更快更好地发展自己。只有善于借助前人的“肩膀”,才可能使自己比前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四)教育青少年学会理解教师和家长

不少青少年以为,理解就是教师要理解学生,家长要理解孩子。其实,理解是双向的、相互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教师需要得到学生的理解,家长需要得到孩子的理解,青少年要学会理解老师、理解家长。

青少年怎样理解教师、理解家长呢?

1.理解教师、家长的期望

教师、家长对青少年的期望很多,集中起来就是一条:期望他们努力学习,成为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期望他们在家做个孝敬父母和长辈的好孩子,在学校做个爱校、尊师、守纪、刻苦学习的好学生,在社会做个遵纪守法和遵守公共道德的好公民。青少年对老师和家长最好的理解,就是为实现他们的期望而刻苦努力。

2.理解教师、家长付出的苦心

天下的教师、家长,不但有盼望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的期望,而且有为“龙”为“凤”的成长而不惜呕尽心血、不惜做出牺牲的精神。大家只要细心想一想就会发现:老师为学生、家长为儿女所做的奉献、所做的牺牲,是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怎样感激也难以报答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青少年每时每刻都要牢牢记住这一古训。

3.理解教师、家长希望得到尊敬的心理需要

希望得到尊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心理需要,作为学生教育者的教师,他们更希望得到自己的学生的尊敬,因为他们为学生的成长付出了艰巨的劳动。作为孩子生养者的家长,他们更希望得到自己儿女的尊敬,因为他们为儿女的成长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因此,理解教师、理解家长,就是尊敬他们。希望青少年朋友一定要尊敬自己的老师、家长。

尊敬教师、家长的具体要求是:

一要尊重他们的教师和长辈地位,对他们要有礼貌。

二要尊重他们为教育自己所付出的劳动,虚心听从他们的教导,为实现他们的期望而努力。

三要尊重他们长年形成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与生活习惯,不要要求他们时时都顺自己的心、事事都合自己的意。

4.理解家长、教师在教育中的失误

教师、家长在教育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在他们出现失误的时候,青少年首先要理解他们的一片苦心,不要过多计较他们的态度和方法。如果实在觉得难以接受,可以找适当的机会,采取适当的方法(如通过口头交谈或写信等)给他们提出。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向教师、家长提意见,都要用礼貌的、善意的、尊敬的、建议的方式和语言,切忌用埋怨的、质问的、指责的方式和语言给老师和家长提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