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注重自我约束,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对孩子学会内化规则起到强有力的模范作用。如果权威型家长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并帮助孩子自我约束,对孩子的行为奖惩有度,就容易造就责任心强、能够自我控制,并具有成熟的道德感的孩子。这样的溺爱,容易惯出孩子的骄横性格,还使孩子失去了锻炼克制冲动、约束行为的机会,容易经不起诱惑。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目的不是让孩子一味地听从家长的指令,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自我规范,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够自觉地控制行为,遵守规则。

哈佛学子约翰·肯尼迪曾说过,一个连自己都控制不了的人,民众会放心把国家交给他吗?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为了实现目标,往往必须干一些自己并不想干的事,或是放弃一些自己深深喜爱的事。为了生活,为了目标,人们不得不在这样的“约束”引导下,一步步沿着既定的目标,稳妥地前进。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像失去了方向盘或刹车系统的汽车一样,必然会导致“越轨”或“出格”,甚至还有“翻车”的危险。

然而,控制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孩子来说更是困难,所以做父母的要从孩子小时候就教他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成为孩子的榜样

家长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注重自我约束,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对孩子学会内化规则起到强有力的模范作用。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家长喜怒无常、做事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孩子就会学到同样的行为风格。

孩子的所见所闻会影响他们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当孩子看见家长或同伴违反了规定却没有受到惩罚,孩子就容易放纵自己的行为,从而缺少规则意识。

2.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

孩子缺乏自控多半不是孩子的错,虽然有些孩子的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容易受诱惑,但家长的教育方式构筑的成长氛围才真正影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养成。

有研究发现,缺乏自我控制的成年人,大多来自于父母不能提供自控典范的放任型家庭。特别是在青少年初期,如果父母不能将自己的感受和利益放在一边,不能理智地用一贯的原则和纪律约束孩子,只在自己极为愤怒时对孩子加以管束,被父母的暴怒吓坏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学到如何有效地控制冲动。而控制过度的成年人往往来自于权威型父母主宰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对孩子要求很高而且喜欢运用引起孩子负罪感的方法来惩罚孩子,孩子容易变得怯懦、内向、压抑和自卑。如果权威型家长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并帮助孩子自我约束,对孩子的行为奖惩有度,就容易造就责任心强、能够自我控制,并具有成熟的道德感的孩子。

3.制订正确的管束策略

如果家长专制、刻板,孩子就容易学会自我惩罚并缺乏自信。当家长用负罪感或收回对孩子的爱来惩罚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恪守信条,不知变通。当家长使用严厉的、令人琢磨不定的方式惩罚孩子,并不做任何解释的时候,孩子最不容易形成自我规范的意识。如果家长用温和委婉的方式引导孩子,那么孩子在道德方面就会更成熟。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对规则的语言表述很重要。向孩子讲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为什么、如何转换角色、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等,这样能很好地促进孩子理解规则的意义,体验服从规则的益处与快乐。

家长的管束策略必须适应孩子的年龄阶段和性格特点。如果家长的期望和要求超出了孩子所能达到的自我控制的限度,家长的引导措施不能为孩子所接受,就起不到很好的效果。这时家长应该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态度与方式,对于容易“出格”的孩子尤其需要如此,对他们的管教可能需要超乎寻常的耐心和创造性,因为我们不能只接受那些一点就通、懂事听话的孩子。

任何管束策略都需要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家长在采取措施强化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时,需要先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不能控制自己?他想通过这样的行为得到什么?我如何才能帮助他?只有通过沟通,建立了与孩子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的感情纽带,管束策略才可能行之有效。

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需要从小开始,让孩子学会等待是第一步。对此,家长可以采取延迟满足孩子要求的方式来进行。

延迟满足,就是让孩子能够等待,推迟孩子的欲望得到满足的时间。比如,让孩子选择把糖留到明天吃。别小看这样的选择,即便你告诉他今天少吃一块糖,明天可以吃两块,孩子也需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才能下定决心放弃立刻可以得到的满足。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精神考验,是冲动与克制、放纵欲望与自我控制之间的冲突的缩影。

孩子如何选择折射出他的性格特征,自我规范的能力,道德发展水平,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孩子未来的走向。曾有研究表明,那些四五岁时能接受延迟满足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在情感表达、社交技能、人格特征上与那些无法抵御即时满足的孩子有明显差异。前者往往自信、头脑清晰、善于把握大局,能较好地应付生活中的挫折,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而后者,则在人群中约有1/3的人缺乏这些优良品质,比较羞怯、遇到挫折时自我否定、嫉妒心强、脾气暴躁,不会“做人”,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可见,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孩子容易长成睿智、成熟的青年,而迫不及待享受现在的孩子,则容易成为冲动、不顾大局、缺乏远见的人。

可是生活中的许多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而且总是尽可能快地满足孩子:孩子深更半夜要吃大虾,妈妈立刻打发爸爸去买;孩子说要出去玩,父母没等吃完饭就出了门……这样的溺爱,容易惯出孩子的骄横性格,还使孩子失去了锻炼克制冲动、约束行为的机会,容易经不起诱惑。

实际上,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以牺牲暂时的快乐为代价的。比如,要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放弃一些娱乐,抓紧时间学习。延迟满足对一个人获得远见、学会自律、明确目标、取得成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十分重要。

本周的收获:_______________

本周要培养的新习惯:_______________

礼仪规则训练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