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敢于承担治天下责任

敢于承担治天下责任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这是执政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最古老、最有力的表述。周公姓姬名旦,是西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周公被封到曲阜,称鲁公。周公贵为天子之弟,又是执掌国政的重臣,他却从不把地位和职权当作特权和享乐的资本。武王死后,成王年纪尚幼,周公担心主轻国危,诸侯乘机叛乱,就决定自己代替成王执掌国政。如果不能像周公那样以天下为己任,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还是趁早把政位让给贤能之士,以防留下骂名。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这是执政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最古老、最有力的表述。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最好的为政者,才能真正治理好国家?人们当然都会想到有才能者,但仅仅有才能,并不见得是“最好”的。一个真正有大作为的人,首先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和先国后家的精神。否则,即使有一些看得见的“政绩”,而不能以德化民,使天下归心,长治久安,又怎能算得上好的为政者?

历史上真正的贤能为政者其实屈指可数,这其中,周公算是一位。

周公姓姬名旦,是西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周公,是人们对他的尊称。文王死后,周公辅佐武王讨灭残暴的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是周朝功劳卓著的开国元勋。

武王灭殷以后,遍封功臣宗室,受封的诸侯都忙着赶到自己的封国,辟地斥土,招民纳税,去当一国之君。周公被封到曲阜,称鲁公。他看到国家刚刚建立,天下尚未安定,诸侯叛乱不断,朝廷的礼乐制度也亟待建立,在这个时候,自己不能只顾经营个人的封国,享受王侯之乐,而弃国家急难于不顾。于是,他让儿子代替自己管理封国,自己留在京师,帮助武王处理国政。

周公贵为天子之弟,又是执掌国政的重臣,他却从不把地位和职权当作特权和享乐的资本。相反,他更加勤勉谨慎,每天都勤勤恳恳地为国事操劳,唯恐因为自己的怠慢和过失给国家造成损失。

当时,各地很多贤良之士来到周朝投效,周公非常恭敬地接待他们。如果他正在吃饭,宁肯把口中的饭食吐出来,也不咽下饭食而让贤士多等片刻;他若正在洗发,会马上停止,把头发挽起,决不让贤士等他洗完发,有时,他甚至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挽发,他这种恭谨勤勉地对待政事和礼贤下士的精神受到天下贤士的敬重。

武王死后,成王年纪尚幼,周公担心主轻国危,诸侯乘机叛乱,就决定自己代替成王执掌国政。周公的哥哥管叔和弟弟蔡叔,心怀不轨,到处散布谣言,说周公要加害成王,自己当国君。一些人误解周公,以为他真的要取成王而代之,一时间谣言四起,对周公很不利。

周公想到,国家正处在危机时期,如果自己为了顾及名声,回避谣言,放弃摄政,可能会使周朝几代人艰苦创立的事业毁于一旦,于是,他默默忍受着人们的误解,不顾流言中伤,尽心竭力地主持国政。他执政七年后,见成王长大成人,可以临朝听政了,就将国政交还给成王,自己每天仍然站在臣子的位置上,恭敬谨慎地听从成王的命令。

成王执政后,却听信了别人对周公的诬告,周公只得离开朝廷,躲到楚地。一次,成王在内府发现周公的一篇祷告文,是以前自己生病时,周公向河神祝告,请求河神让成王早日康复,并且在文中说为了周国的安宁,自己愿意代替成王受到神的处罚。后来,成王又发现另一篇祷告文,内容是早年武王病情垂危时,周公请求天神,说自己愿意代替武王去死。这两篇祷告文深深感动了成王,他明白了周公对国家是一片赤诚忠心!自己却误信谣言,让他离开朝廷。成王又悔又恨,失声痛哭,亲自去请求周公原谅,把他请回朝廷。

周公回来后,仍然尽心竭力地辅佐成王,直到他病逝前,还嘱咐把自己埋葬在成周,永远不离开成王。

边塞诗人高适所作《送董判官》中说得好:“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有救国济世的良策应当付诸实施,切莫计较个人身前身后的享受与美名,应以国家至上,忧在人先,乐在人后。如果不能像周公那样以天下为己任,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还是趁早把政位让给贤能之士,以防留下骂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