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敢于承担的小男子汉

敢于承担的小男子汉

时间:2022-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敢于承担的小男子汉童年的邓小平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邓小平年纪虽小,但很懂事。在北山小学堂师生中还流传着邓小平“偷钱”义助同学的动人故事。于是他放下竹片,大声问邓小平拿钱干什么用,邓小平说了实情。听了儿子的叙述后,父亲一把抱住邓小平,称赞他做得对。父亲被感动了,他看到了邓小平身上不同凡响的品德,决心使儿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将来有更大的作为。

敢于承担的小男子汉

童年的邓小平是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平时在外面经常帮助一些贫苦孩子割草放牛,在家里则尽力帮助母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照看弟妹等样样都干。邓小平家每年都要养几发蚕,家里正堂屋和两间厢房都摆满蚕簸。这时候母亲很辛苦,除了繁重的家务外还要抽时间来照看蚕宝宝,白天忙家务,晚上侍弄蚕子,经常忙到深夜。邓小平年纪虽小,但很懂事。看到母亲这样忙碌,十分心疼,于是放学后就径自回家,并帮助母亲做些活。不是背着背篼去采桑叶,就是帮着添些桑叶,捉小蚕,总是忙个不停。捉小蚕是件细致的活,一家人经常捉到很晚。入夜了,母亲再三催促邓小平先去睡觉,但是邓小平总是坚持到最后和母亲、姐姐把所有的活都干完了才去睡。这时往往是深夜了。

童年的邓小平十分乐于助人。邓小平的毛笔字有基础,读小学后进步很快,而他的同桌胡德银的毛笔字却写得很差,邓小平主动帮助他,放学后他留下来与胡德银一起练字,帮助他纠正写字动作,掌握要领,胡德银学得也认真,在邓小平的帮助下,他的毛笔字有很大进步,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直到几十年后,胡德银对邓小平的热情助人的精神还啧啧赞叹。

在北山小学堂师生中还流传着邓小平“偷钱”义助同学的动人故事。一天,在放学的路上,他看到一个同学在哭,哭得好伤心。他便走上前去询问原因,这位同学说,妹妹病了,发高烧,躺在床上快要死了。“那快去请医生呀!”有的同学建议,听了这话,那位同学哭得更伤心了。邓小平打量了一下这个同学,他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心里明白了:没有钱怎么请医生呀!回到家里,邓小平一个晚上没睡好觉。

第二天早上他悄悄拿了父亲的五块银元来到学校塞给那个同学,嘱咐他快去请医生给妹妹看病。这笔钱在当时是买500斤稻谷的钱。父亲发现钱丢了钱,就把全家人召集在一起,大声问是谁干的,邓小平主动承认拿了钱,并拿起一根竹片递到父亲手里,转过身去,意思是情愿挨打。父亲气得脸都变了色,挥起竹片打了下去,一下,两下、三下……父亲打了几下,看到邓小平忍着不哭,泪水在眼睛里转来转去,他想到平时这孩子很知道节俭,给他零花钱都舍不得花,怎么偷偷拿这么多钱呢?于是他放下竹片,大声问邓小平拿钱干什么用,邓小平说了实情。听了儿子的叙述后,父亲一把抱住邓小平,称赞他做得对。父亲问邓小平,为什么受到惩罚时一声不吭,也不申辩?邓小平回答,不管为什么,偷了家里的钱是不对的,应该受到惩罚。父亲被感动了,他看到了邓小平身上不同凡响的品德,决心使儿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将来有更大的作为。

1919年暑假,父亲邓绍昌从重庆回来,带来了重庆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重庆分会,并准备开设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消息,他主张儿子报考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将来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学习。这个决定使邓小平走出广安。1919年9月,邓小平考到重庆留法学校,15岁的邓小平告别了亲人,告别了故乡,奔向重庆,继而走出国门,开始了留学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