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正言顺则事成

名正言顺则事成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国时期的曹操之所以能在群雄纷争、诸侯割据的局面下迅速崛起,吞并其他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与他灵活运用“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的策略有着很大关系。可以说正是“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的结果。有了天子之名,则说话做事就有权威,自然能产生效果。“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在孔子这里是一条堂堂正正的“说道”,要求为人、从政、做学问都要踏踏实实地先把名分、概念弄清楚,弄明确。

三国时期的曹操之所以能在群雄纷争、诸侯割据的局面下迅速崛起,吞并其他政治、军事集团,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与他灵活运用“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的策略有着很大关系。

曹操当年矫诏联络的十几路大军讨伐董卓不成,纷纷离去之后,各军阀趁朝廷动乱、无暇他顾的机会,彼此争城夺地混战开来。今天袁绍打公孙瓒,明天是孙坚击刘表,后天是曹操攻陶谦,然后袁术袭刘备,过后是吕布战完曹操又攻刘备。你争我夺,互不相让。

这时的曹操,正在许昌一带发展势力。他的谋士看到汉朝天子几经辗转,如今初定洛阳,正需要人扶持。尽管汉朝天子已无能力行令天下,但这块牌子有它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对曹操这样想成大事而眼下势力还不够雄厚的人。于是谋士便极力建议曹操西进洛阳“护驾”。谋士对曹操说:“春秋时,晋文公迎周襄公,终于当上了霸主;秦朝末年,汉高祖为义帝发丧佩孝,争得天下人心。近年来董卓作乱,皇上蒙难,是将军你首先起义兵,只是因为关东诸军彼此兼并战乱,您才没有能远上关中去辅佐朝廷,但天下人还是知道您有效忠皇上的心。现在皇上已经到达洛阳,忠义之士思念汉朝,黎民百姓也怀念过去的日子,将军若此时能去保驾,下可顺从民众的愿望,上可以宾服四方的豪杰。至于皇上周围那几个武将不过是盗贼之流,不值得顾虑。如果万一失去了这个机会,让别人抢先把皇上接走,那就悔之晚矣!”曹操一听十分有道理,就带领本部人马来洛阳“护驾”,并把汉献帝“请”到许昌。

挟天子幸许昌,令曹操喜出望外。他在许昌大兴土木盖起宫殿,请献帝入宫,又修建宗庙,便于天子祭祀先皇,大有匡扶汉室之势。献帝感谢不尽,遂封曹操为大将军,地位在三公之上。

天子既已在自己手中,曹操便想试试这张王牌的威力了。当时各地军阀中,以袁绍为最强,曹操原来还是袁绍的属下。曹操让汉献帝下一道诏书,责备袁绍地大兵多,却不思朝廷,只一心树立私党,扩充势力,意欲何为?袁绍一见此诏书,果然不敢怠慢,连忙上书申辩并表示愿意效忠朝廷。曹操牛刀小试即获成功,深感挟天子以令诸侯比自己东拼西杀省力得多也管用得多。从此,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越来越多,给他带来的好处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奉天子就能慑服诸侯,发号施令?可以说正是“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的结果。有了天子之名,则说话做事就有权威,自然能产生效果。可见“正名”是非常重要的。

“必也正名”这一治事思想,自古到今都有极深的影响。“师出有道”、“师出有名”都是这一原则的沿用。“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在孔子这里是一条堂堂正正的“说道”,要求为人、从政、做学问都要踏踏实实地先把名分、概念弄清楚,弄明确。否则,在现实中,即使事情本身合情合理,但名分却不冠冕堂皇,也是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