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异则事异”的历史观

“世异则事异”的历史观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韩非的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政治理论是建立在其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之上的。韩非继承了商鞅的思想,用历史分期的观点分析历史的进程。社会变化了,一切事情也要随着变化,情况变化了,政治设施也必须相应地变化。对于决定历史变化的内在原因,韩非认为,这主要是由人口因素和社会物质财富的状况决定的。因此,他明确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韩非的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政治理论是建立在其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之上的。《商君书·开塞》曾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即“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韩非继承了商鞅的思想,用历史分期的观点分析历史的进程。他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上古之世、中古之世、近古之世和当今之世等四个不同时期,“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五蠹》)。上古时,人们为了避免自然界禽兽虫蛇的危害,架木居住,为了避免疾病,钻木取火煮食;到了中古时期,天下大水,禹疏导江河,受到人民的拥护;到了近古时期,有桀纣的暴乱,出现了汤、武的讨伐。他说,如果到了禹的时代,再有人架木居住,钻木取火,就必然使禹时代的人感到可笑;如果到殷周时代,再像禹那样疏导江河,必然使汤武时代的人感到可笑;同样,时代发展到今天,还有人赞美尧、舜、汤、武治理国家的办法,必然要遭到当代圣明君主的讥笑。因此,他认为:“圣人不期修(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五蠹》)社会变化了,一切事情也要随着变化,情况变化了,政治设施也必须相应地变化。他说:“夫物之一存一亡,乍生乍死,初盛而后衰者,不可谓常。”(《解老》)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

对于决定历史变化的内在原因,韩非认为,这主要是由人口因素和社会物质财富的状况决定的。他说:“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由此,他得出结论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五蠹》)因此,他明确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更法》)时代在变迁,客观环境在变化,治国的办法也必须相应地作出改变。“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五蠹》)即使先王的政治措施在古时是多么奏效,但如果将它原封不动地照搬到后世,就同“守株待兔”没有什么两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