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君子怀仁,不失中庸

君子怀仁,不失中庸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诸,“之于”的合音。

【原典】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①觚:音gū,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②约:约束,或简要。③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④南子:卫国灵公的夫人。⑤矢:同“誓”,此处讲发誓。⑥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不正当的事。⑦众:指众人。⑧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⑨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释】

孔子说:“齐国一改变,可以达到鲁国这个样子,鲁国一改变,就可以达到先王之道了。”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说:‘井里有仁德’,他会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君子可以不顾一切地去追求真理,但他不会落入别人设置的陷阱;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