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钻研源于工作,创新成就人生

钻研源于工作,创新成就人生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获1985年、200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第95届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他一人获得4枚金奖,成为105年来一次获得该展会奖项最多的人。当国际发明展览会主席在郑重宣布本届发明展览会的金奖名单时第一次提到我的名字和中国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的名字被提到了4次,这在由国际权威人士组成、以严格著称的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105年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人做到过。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但我的人生不会停留于此。

包起帆,1951年2月出生。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著名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专家、高级工程师。获1985年、200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四届全国劳动模范。1992年,被授予上海市十大先进标兵和科技功臣称号。1994年4月被推选为全国十大杰出职工。1996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999年获聂荣臻发明创新奖。在第95届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他一人获得4枚金奖,成为105年来一次获得该展会奖项最多的人。2004年,他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研究”,开通了世界上首条带有集装箱电子标签的商业班轮航线,被国外专家誉为“一场改变人类运输方式的革命”。2005年被授予“当代发明家”称号。党的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

口述:包起帆

采访:周 洁

整理:刘晓光

时间:2011年1月13日

地点:上海市总工会

有人说,发明、创新是科学家、工程学家们的事,与普通人无关;有人说,我只是一个普通工作岗位上的“螺丝钉”,创新离我太遥远了;有人说,兢兢业业地按规律办事就是爱岗敬业,总想打破常规,出奇制胜,风险太大;还有人说,中国工人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本来就有很大差距,创新谈何容易。但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创新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我的创新与我从事的工作是分不开的。既然是工作的需要,那么我就要一直走下去。

兄弟遇难 激励创新

我出生在50年代,1968年中学毕业分配的时候,正值国家执行一工一农的政策。哥哥被分配到了农村,我被分配到了上海港白莲泾装卸站工作。当时的码头工作是非常艰辛的,装卸的一切东西都得人拉肩扛,所以,码头工曾被称为“臭苦力”。虽然解放后工人的整体地位有所提高,但其本身的艰辛度、危险性并没有减轻。在1981年这一年里,我亲眼目睹了3名工人兄弟死于木材装卸,3个人加起来的年龄还不到80岁。从1968年到1981年这短短的十几年间,在装卸木材、生铁、废钢过程中,就死了11个工友兄弟,重伤和轻伤共有546人次之多。我也曾多次受伤——脚骨折过,手被吊钩拉破、可以看到手指的骨头。朴素的工人兄弟间的情感使我强烈地感受到,要靠科学文化知识把工人兄弟的生命从虎口中夺回来。其实那时候,我对抓斗是一窍不通。面对重重困难,我顾不上自己的家庭,顾不得刚出世不久的孩子,日夜待在码头上做实验。不上工的时候就去图书馆、情报所查阅资料。在同志们的支持下,我经过将近三年的艰难攻关,克服了无数的困难,终于在码头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木材抓斗装卸工艺系统。从此以后,再也不需要工人下船舱用人力去捆扎木材了,再也没发生过一起重大伤亡事故,同时,装卸效率也提高了2.67倍。

刚工作时,我只有初二的文化水平。1977年,我考进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后来,我成为港务公司工艺科的技革员。我不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只是从自己的本职岗位出发,从小改小革起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我在码头干了6年的木材装卸,又干了4年的修理工,对木材装卸的流程很熟悉,对机械加工的原理也很清楚。为了实现用抓斗装卸木材的梦想,我开始如饥似渴地自学物理、数学等基础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生活被浓缩在起重、力学、机械的理论和计算之中,脑海浮沉着各种数据、原理和构想。经过反反复复的努力,第一只木材抓斗终于制造出来了。站在码头上,看到抓斗把木头抓上来时,我真的感觉自己整颗心都要蹦出来了。

以前,我总有一个梦想,希望将来有一天工人不用再到船舱里面装卸木材,现在我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给了码头一个新的面貌。我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没有人一生下来就知道自己是个发明家。我始终认为创新往往就在脚下,就在岗位这块土壤上,不是高不可攀的。我在创新过程中,始终坚持着三个原则:首先是生产上有需求的,急需的;其次是大家都想做的,都想做好的;再次就是这个项目完成后,会有看得到摸得着的效果。只有开头没有结尾、锁在抽屉里、堆在墙角的科研结果都是不合格、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一再要求自己,我们做项目就要让这个“项目之树”结出果子,只长叶子不结果的树我是坚决不种的。所以在种果树之前,要加以仔细慎重的判断。种树要有土壤,没有适宜的土壤,树是无法成长并结果的。我种树的土壤就是我的码头,就是我的岗位。有岗位就会有机遇,爱岗位才会发现机会。我的岗位虽然几经变化,但我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把创新放在第一位,都在种能结出丰硕果实的树。说句心里话,真正使我动心、动情的不是发明金奖,而是要把工友们从危险的、艰苦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希望发明成果能够为企业增效、为职工造福、为祖国增光的愿望和冲动。

包起帆在工地搞试验

执著信念 永葆本色

2004年5月,国际发明界最权威的展览会之一——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拉开了序幕。这是一场世界级发明项目的盛宴。当国际发明展览会主席在郑重宣布本届发明展览会的金奖名单时第一次提到我的名字和中国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的名字被提到了4次,这在由国际权威人士组成、以严格著称的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105年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人做到过。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但我的人生不会停留于此。20多年来,我连续获得4届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作为一个工人发明家,我拥有了许多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辉煌,但我不会满足于这些荣誉。我知道,这只代表过去。我不会因此停步,我会一直为创新的理想而阔步前行!

我清楚地记得,“文革”期间,父亲得了气喘病,家穷无药。我不忍心父亲受罪,便从单位医务室里领了一瓶“半夏露”。父亲却说:“孩子,这药是公家的,是配给你劳保用的。我没有劳保,是不能用的。”简单朴实的一席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一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一直记住父亲的这句话,并以此作为我生命航程的导向标。

我是工人中的一个幸运儿,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走过来。从码头装卸工开始,到修理工、工程师,再到公司经理,最后到现在的集团副总裁,一直有很多股力量在支持着我,包括我们的党组织、企业集团的各级领导,还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就是一直在我身边患难与共的工友兄弟们。在我创新的初期,在别人都不理解不支持我的情况下,他们给了我勇气与力量,让我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完成了自身的使命,改变了码头装卸工人手拉肩扛的原始的劳动方式。

我的成绩是大家一起打拼出来的,这棵树是大家一起种起来的,所得到的果实理所应当要一起分享。虽然我的工友兄弟们中有的已光荣牺牲,有的现在身有残疾,赋闲在家,可他们始终都是我的兄弟,没有他们一如既往的支持与没日没夜的一起打拼,也就没有今天的我。就是这份纯粹的兄弟情义,一直支撑着我这么多年来每次把各级领导颁发的奖金,大部分都分给了这些工友兄弟。我清楚,他们并不在乎我每年能给他们多少钱,在乎的是这份珍贵的兄弟情谊。对他们一如既往的资助,也了却了我的一个心愿:我要让这些兄弟们从精神上感受到祖国没有抛弃他们,我包起帆也从没有遗忘他们!

对于在岗位上的工人兄弟们,我也是打心底里想让他们好。但发奖金、在大会上夸奖等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让他们好起来,甚至会让他们骄傲落后。所以,根本上的支持,就是要让他们有职业技术。我认为,作为一名工人,最主要的就是要有职业技术。所以我常常创造一些让他们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从根本上提高职业素质,给他们一个“永远摔不破的铁饭碗”,让他们在这家公司可以做,下岗了或辞职了换一家公司也许会做得更好:手里有技术就不怕没饭吃。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使他们的生活有保障。我从来不后悔把自己继续深造的机会让给别人,因为我就是国家培养起来的,我不可以自私地独自享受好的机会而忘了祖国给予我的神圣使命。只有让更多的人掌握核心技术,他们才会以更多的成绩来回报祖国,对祖国的贡献也就相应的会更大。直到现在,我们的工人每年还会有一部分人到日本去学习技术,满载而归后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

我一直告诫自己,我是很普通的人。尽管我今天名声很大,但本质上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所以我尊重每个人,争取与每个人保持良好的沟通。至少我心理上不能高人一等。走路,就退后一步;拍照,站边上一点。有了这样平和的心态,平时就会少许多烦恼,精神状态就会很好,就会有益于身心的健康。随着我的地位和职务的不断提升,我越来越感觉到,一个人如果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如何走过来的,那就不是一个大写的人。所以不管以后人生的路怎样,我都铭记着自己当初的岁月!

包起帆在码头查看成果

“抓斗”人生 无怨无悔

说到人生,一个人很难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定义。我总感觉到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一点贡献,实现自己作为一个工人的价值,就足矣。从整个历史长河来看,人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所以我认为生命的长短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紧的是在这段时间里做成了什么事情。这种看法,其实也是我平和心态的一个方面。我就像上海港的一颗螺丝钉,拧在了上海港这台机器上,为上海港作出了微薄的贡献。当上海港有所成就时,也有小螺丝钉的一份努力。虽然其间我也付出了艰辛,但回头一想既然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工作起来自然也就有力量了。也许期间我对自己的家庭有些忽略,但那是不可避免的。我的家人刚开始有些不理解甚至是埋怨,认为我心里没有家只有工作。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研制的起始阶段,我常常几天不回家,连刚出生的孩子都没空照料。我是67届初中生,1968年进港务局白莲泾码头做装卸工,我妻子张敏英比我小3岁,因为4个兄姐都去了农村她才得以分到码头上。在我任组长的装卸小组里,我们天天都一起在船舱底层干着极为艰苦繁重的体力活。当时男女同事一起装卸,总是一个男的搭一个女的,劳动力强的帮个劳动力弱的。一网络的生铁,男的搬70块,女的搬30块。可是我妻子也是一个好强有个性的人,别人搬30块,她总是努力搬40块,决不示弱。当时在我眼里,她除了坚强,还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很会关心人,情愿自己吃亏也不肯让别人受损害。经过那些艰苦的日子后,我们也算是患难见真情。时间长了,她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我的良苦用心,渐渐地开始理解并支持我的事业,使我更没有后顾之忧,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有时候,她还会提醒我去资助那些有困难或是残疾在家的工友们。这么多年了,她也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了。

我们不可能总是付出或总是得到,有得到就必定会有付出,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心做好每份工作就够了。我在刚开始做劳模的时候,也很希望自己做的事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但后来渐渐不再把那些荣誉看得太重,毕竟那些都是过眼云烟。老式的抓斗肯定会被新的抓斗所代替,老的方法肯定会被更先进的方法所取代,多少年之后,那些荣誉也将褪去。经过历史的打磨,沉淀下来的只有你做事的质量与做人的品质。所以,我始终坚信有价值的付出肯定就会有得到,也许时间会很漫长,但我从来都不后悔自己的付出。

大家给予我好的评价,我会当作是激励我前进的动力。但人不可能总是被夸奖围绕着,偶尔也会有一些冷言冷语与不公平的对待,我就当它是清醒我头脑的凉水。工作哪有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对于抓斗的创新,更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始终坚信,好的东西讲不坏,坏的东西讲不好,让事实说话。好的就会被大家理解接纳,坏的最终都会被淘汰出局,我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问心无愧地对待别人,大家肯定都会感受得到的。

我希望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都要有吃苦与奉献的精神。这种吃苦精神不仅是体现在生活上,还包括在精神上要经得起磨炼、经得起挫折。只有经历过苦,才知道甜,才有创作的欲望,才可以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再有就是奉献的精神。我们要为自己的祖国、为社会、为企业奉献自己的力量。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有舍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我的价值,才不会让自己的人生有所遗憾!还记得我们刚开始在码头上工作时,老师傅们力气大,能把那些很重的生铁块等东西往船舱里扔。但我们不行啊,都是十几岁的瘦弱的小男孩。老师傅就骂我们,说我们偷懒不干活。但就是因为我们不行,我们才会动脑筋思考问题搞创新。如果我们也有那么大的力气,可能只会埋头苦干而不会一心钻研搞创新。所以我坚信,一代会比一代更强。以后这电子化、信息化的社会就交给你们这一代了。你们就像那蓬勃的朝阳,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采访札记

他是一盏指路的明灯

我是带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去采访“抓斗大王”包起帆老师的,通过对这位穿着蓝色工作服,谦逊、慈祥的老人的采访,我深深感受到,首先,一个人想要成功,就要付出努力。一个普通的人想要成功,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就像古人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任何成功都必须经过磨炼与考验,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再就是做人要有原则,不能忘本。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生根发芽,就像蜡烛一样发光发热、服务他人,同时不要在乎世俗的眼光和舆论,只要用心去做,最终肯定会被大家接受与认可的。只有经得起反复考验与淘汰,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

这次采访,将会使我受用一生,它就像我的指航标一样,使我朝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