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时快读《力与美》

计时快读《力与美》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北京,曾听到一位名家说起:“在原野上奔腾的马,是力与美的化身:力是飞跃着的速度;美,是流线型的身躯。”这个传说,载于《西湖志》中。当然不是科学的,但是,却包含着一种美好的情操:人们凭借这大自然的壮美,为忠良含冤而鸣不平。而今,我又想:我们这个时代的无数健儿,应该让这些力与美,化为千千万万颗明珠,照耀中华大地,这才是更新的力,更新的美!

力与美(1650字)

在北京,曾听到一位名家说起:“在原野上奔腾的马,是力与美的化身:力是飞跃着的速度;美,是流线型的身躯。”

这话,常在脑际萦回,也不断地浮想:如果再有英姿飒爽的骑手呢?“花下看美人,马上看壮士”。壮士骏马,珠联璧合,这不是更加令人神往的境界?

在浙江,看了钱江潮,不由赞叹:这就是那个令人神往的境界!

钱江潮,夜半子时来。它尽管不像日中午潮那样受到古今中外无数人士的赞叹,却自有壮丽动人之处。

在浓淡时变的夜色中,静静地伫立在海宁境的钱塘江畔,看那浩浩茫茫的江水,时而浅灰,时而微黑,渐去渐远,渐远渐高,终于与阴晦的苍穹吻合,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好像用铅铸在一起似的。

海风,呜——,呜——,似乎深感自身力量的不足,很艰难地吹进来。

就在这样的时刻,凝神细看,在那铅铸似的水天吻合处,突然挤出一条裂缝,是白白的、细细的线条。还伴随着阵阵涛声,是轻轻的、微微的音响。然而,一霎眼间,白线又隐没了,声音也消失了。

再凝神细看,白线和声音又出现了。

一次又一次,白线终于越来越粗,愈来愈长,声音也愈来愈宏,愈来愈壮。

白线,原来不是直的,而是上下波动,有点像瓦楞。它也不是平衡地推过来,而是一忽儿左段在前,一忽儿右段争先,一忽儿中段跃进。

声音,原来也不是匀称的,而是一忽儿沉闷,一忽儿昂扬,好像多辆动力不一的火车正在发动。声音,似乎不是从空中传来,而是从地层里滚出来,震得你脚底似乎有点麻。

“十万军声夜半潮”,终于来临了。

这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出来了:白线,原来又不是一条线,那是一座座潮峰,映着微微的光,不甚分明,依稀可辨,正像一匹匹骏马,昂首长嘶,奔腾而来。

骏马,又是那么成排而来,而且一排紧跟一排,接连不断,仿佛汪洋无垠的原野——东海,把它遮天盖地的马群一齐驱入钱塘江里来。

一匹骏马,一条流线。

成排的流线,一排紧跟一排的流线,直向你眼底闯过,直向你后方奔去。

目睹此境,谁不赞叹这壮丽的美!这飞跃着的速度,到底蕴藏着多少力量!

千百年来的海塘,一般都有数丈高,全是用石板筑成。石板与石板之间,都凿凹字形槽,用铁闩闩住。可是,这成排而来的流线,那么一掀,就可能把连续数十丈的石板一起掀起。杭州一带有个传说:“伍子胥累谏吴王,忤旨,赐属镂剑而死。临终戒其子曰:扶吾目于南门,以观越兵伐吴,以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来潮,以观吴之败。”就因为忠臣喋血,怨愤积郁,一旦喷爆,自当爆烈。所以,钱江潮,“其声震怒,雷奔电激”。

这个传说,载于《西湖志》中。当然不是科学的,但是,却包含着一种美好的情操:人们凭借这大自然的壮美,为忠良含冤而鸣不平。传说中,甚至还有伍子胥“乘素白马,在潮头之中”的生动描写。这,固然是夜色朦胧中对那座座潮峰的幻觉,但是,也包含着豪情满怀的赞美。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果然是有值得豪情满怀去赞美的水上健儿,英姿飒爽地腾跃“在潮头之上”的。这,并非古代的“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潘阆《酒泉子》),而是当今“弄潮儿”。这里土话叫“潮头鱼”的人。

每当潮峰可辨,潮声滚滚之际,你就可能看到这些叫“潮头鱼”的人,如箭之离弦,飞向潮头。哪怕是严冬腊月,也只穿一条裤衩。他们背上扎一只竹筒做的火把,火光熊熊,照见胸脯和两臂全是紫铜色,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中世纪雄壮的武士。他们手中擎一支长柄网斗,眼瞅潮头波谷,突然像老鹰抓小鸡似的这边一掠又是那边一掠,于是神态自若地“骑”着潮头,跃上河滩来。呵,花鲢、白鲢、鲤瓜儿、螺丝青样样都有。有时候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小河豚。这些淡水鱼,经不住突然袭来的盐水压力,立刻翻了过来,肚皮朝天,自然被他们那么一掠而进入网斗了。

每当你在浓淡时变的夜色里,在滚滚而来的潮声中,看到那“潮头鱼”的成串火把,闪闪烁烁,星星点点“骑”着潮头,宛然壮士跨骏马,奔腾于浩渺的江天之间,人与自然美,如此和谐,相得益彰,试想象一下吧:这是一个何等扣人心弦的境界!

在群丑狞笑,家国遭殃的日子里,每当面对这个境界,我便想着:如果让这些英姿飒爽的健儿,驶着这无数流线,乘着飞跃的速度,横扫一下群丑,岂不也发泄一下大家的怨愤?而今,我又想:我们这个时代的无数健儿,应该让这些力与美,化为千千万万颗明珠,照耀中华大地,这才是更新的力,更新的美!(马成生)(《美的研究与欣赏》丛刊第一辑,1984)(1650字)

自测试题

1.“在原野上奔腾的马是力与美的化身”,力是____,美是____。

A.气势、身躯

B.速度、气势

C.飞跃着的速度,流线型的身躯

2.作者观潮的时间和地点是____。

A.子时,海宁县

B.午时,宁海县

C.子时,宁海县

D.午时,海宁县

3.“看了钱江潮,不由不赞叹:这就是那个____的境界”。

4.白线终于越来越____,愈来愈____,声音也愈来愈____,愈来愈____。

5.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钱塘潮的____。

A.细浪、涛声

B.涛声、风声

C.涛声、涛色

D.A和C

6.作者在写海塘时,引用了《____》所载____的传说。

A.西湖志,伯乐

B.吴国志,伍子胥

C.西湖志,伍子胥

7.当地土话叫“潮头鱼”的人,当今叫____。

8.叫“潮头鱼”的人能捉到鱼的原因是____。

A.潮头鱼很笨

B.潮水冲力很大,将鱼冲浮了起来

C.海水中含盐多,鱼承受不住盐水的压力

9.“十万军声夜半潮”用了什么修辞手法?____

A.对比

B.拟人

C.夸张

10.题目为“力与美”,其实写的是____。

A.潮水的力与美

B.海的力与美

C.人的力与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