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会与人打交道

学会与人打交道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与各种各样的同学伙伴交往,自己选择朋友,既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性,也促使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自发地学习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适应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的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要求每个人都善于与人打交道,社会活动能力强,能较快适应环境。因此,父母应当正视孩子的交往,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会与人打交道

众所周知,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树立自信的根本,也是幸福生活的保证,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人需要交往,人离不开交往。在这个独生子女普遍化的时代,孩子更渴望友谊,渴望拥有一个同龄的朋友圈子,而不是仅仅与身边对他关怀备至的亲人进行交往。孩子与各种各样的同学伙伴交往,自己选择朋友,既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性,也促使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自发地学习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适应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有些家长却忽视了人际交往教育的重要性,怕孩子在外面出危险,孩子离开学校,就要求孩子马上回家,导致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少。

一个女孩在日记中倾吐自己的烦恼:

我爸妈对我什么事都管,他们对和哪些同学交朋友特别敏感。如果我和女生交朋友,他们要逐一进行资格审查。学习不好的不能交,爱说话的不能交,把自己打扮得太漂亮的不能交,眼神太灵活的也不能交。如果是男生,干脆免谈。我的电话也要经过父母审核才能接进来,现在都没有同学打电话给我了,嫌我爸妈像审犯人一样盘问。

上周我和两个男生同路回家,被妈妈看到了,她晚饭时就问:“和你同路的那两个男生是谁?”爸爸接着说:“你在右边,他们两个在左边。”

我实在受不了他们这种监视的态度,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们盯得这么紧,管得这么严,都没有人愿意和我交朋友了,真是郁闷。

女孩的父母限制的不仅仅是女儿和谁交朋友,更重要的是窒息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独立精神。孩子不仅属于家庭,属于父母,也属于社会,总有一天他们要走上社会,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果父母从小就限制孩子的交往,连孩子选择什么朋友都要一管到底,设限设卡,孩子根本无从获得交往能力。当孩子走向社会时,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也不具备合作精神和适应能力,又怎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呢?

事实上,封闭式教育已经不符合现在这个开放的社会的要求,也不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现在的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要求每个人都善于与人打交道,社会活动能力强,能较快适应环境。如果孩子从小交往范围就很狭窄,长大后也不能很快做到这一点。现代心理学认为,孩子成才的基础是智商,而至关重要的却是情商。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是孩子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存必备的技能和素质。放眼世界,每个成功的人,往往都是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未来社会需要孩子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独生子女所处的环境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因此,父母应当正视孩子的交往,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从降临人世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同他人、同社会的交往。乐群是人的本能,交往是人的需要。通过交往,才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交往,才形成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孩子也是在交往中,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学习、成长,并走向成熟的。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交往需求,支持孩子的正常交往活动。

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交往需求,尚在襁褓中的婴儿用哭、笑来表达和交流自己的需要与感情;孩子学会走路说话以后,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游戏成为他们交往的重要内容;孩子上学后,开始注重交往中与同伴友谊的持久性;孩子到达青春期时,少男少女们更急切地想要冲出家庭的狭小天地,寻觅知心的朋友;进入青年中后期,他们开始新的、更大范围的交往,独立地和陌生人交往,和挚友推心置腹,和父母协商对话,在交往中他们渐趋持重老练,形成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自主性和稳定性的交往心理。交往心理的发展,促使孩子从自我走向社会,从幼稚走向成熟。

因此,父母不妨拉开与孩子的距离,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朋友,让孩子融入到由同龄伙伴组成的团体中去,而不是用心良苦地限制孩子的交往对象。孩子在选择朋友时,常常有一种潜在的互补意识。如果他乐于和调皮淘气的孩子交往,也许正是他自己太过温顺、懦弱,渴望自己能具有对方一样的性格特征,所以和调皮淘气的孩子做朋友,反而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完善。如果他喜欢和学习不太好的孩子交往,家长也不要因此担心,学习不太好的孩子可能威信很高,热心助人,富有正义感。在与不同人的交往过程中,孩子掌握了与人相处的艺术,将来也会成为一个非常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人。

心灵悟语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人们之间的交往、沟通、联系和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人际关系越来越被人看重。父母爱孩子,希望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要从现在起,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正视孩子的交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