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之善,用为上

读之善,用为上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行知,中国现代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一位教育家,考虑问题往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非常重视对于书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从教育的目的出发,陶行知认为要把书读好,首先得把书选好。陶行知在《陶行知全集》中特别强调读书和用书的关系,认为读了书要善于运用。此外,陶行知认为不可尽信书,有不懂或怀疑处要多问、多钻研。陶行知很赞赏这句话,并认为“在书里没有上过大当的人,决不能说出这一句话来”。

●人物光影

陶行知(1891—1946),中国现代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于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学,次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其间,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对陶行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17年,回国后主要从事平民教育运动。1927年,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晓庄师范。1931年春,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1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古庙敲钟录》。

作为一名卓越的教育家,陶行知对读书问题也很重视。他的读书方法和经验,大致可分为三点。

要选好书。陶行知是一位教育家,考虑问题往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非常重视对于书的选择。他认为,世上的图书有两种,“一种是吃的书,一种是用的书”。所谓“吃的书”,主要是指文学等一类非应用型的书,而“用的书”,主要是指一些能指导读者动手操作的理工类图书。“中国是吃的书多,用的书少”,而在“吃的书”当中,也有好有坏,“有的好比是白米饭,有的好比是点心,有的好比是零食,有的好比是药,有的好比是鸦片”。在这种情况下,从教育的目的出发,陶行知认为要把书读好,首先得把书选好。他觉得一本书是好是坏,可以拿三种标准来加以衡量、判断:一是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求新的价值的力量;二是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思想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想了又想的力量;三是我们要看这本书有没有引导人动作的力量,有没有引导人完成一个动作又完成另一个动作的力量。

读书重在应用。陶行知在《陶行知全集》中特别强调读书和用书的关系,认为读了书要善于运用。他在《陶行知全集》中说:“我们应当明白,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是一样的性质,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伪知识,读一辈子,不能辨别它的真伪的话,可以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了出来,真的使用得出去,伪的使用不出去。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新知几乎完全被挥于门外。新知也被忽略,最多是些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

生活教育与教学做合一之总要求。“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书是一种工具,只可看,只可用,看也是为着用,为着解决问题,断不可以呆读。认清这一点,书是最好的东西,有好书,我们就受用无穷了。正是:用书如用刀,不书自需磨,呆磨不切菜,何以见婆婆。”

此外,陶行知认为不可尽信书,有不懂或怀疑处要多问、多钻研。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陶行知很赞赏这句话,并认为“在书里没有上过大当的人,决不能说出这一句话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