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善与不善,必先知之

善与不善,必先知之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中庸》有云:“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善与不善,也是事情的两个极端,如何发展善的方面而防止“不善”的发生,所采用的中庸之道都是一个字:知。而小梁和雷鸣原来是打算今年国庆节期间结婚的。  作为一个人,我理解小梁的做法。边干边找突破,这就是做事的中庸之道。

  卡耐基说过:“我们多数人的毛病是,当机会朝我们冲奔而来时,我们兀自闭着眼睛,很少人能够去追寻自己的机会,甚至在绊倒时,还不能见着它。”其实,这种情况也正是不明白做事的中庸之道所造成的,当我们退让甚至隐忍以留给自己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时候,不能忘记我们还必须观察所做事情的突破口,抓住了关键,你的退让才会有价值。

  做事的敏感性

  《中庸》有云:“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善与不善,也是事情的两个极端,如何发展善的方面而防止“不善”的发生,所采用的中庸之道都是一个字:知。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一天中午吃过饭,小梁就被人力资源部部长叫去了。回来的时候,小梁的脸色显得更加苍白,有明显哭过的痕迹。到底出什么事了?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公司开人事会,说是在新加坡办事处的洪刚病了,那边要求公司尽快派人去顶替,所以当时就定了出口部的雷鸣过去。九月一日正式发调令。那天开会正巧是小梁负责送水沏茶,她听见了调雷鸣去新加坡的事。而小梁和雷鸣原来是打算今年国庆节期间结婚的。

  他俩昨晚约会时,小梁把雷鸣要派到新加坡去的事说了出来。如果小梁只对雷鸣说了,事情到此为止,也就没什么大事。可偏偏今天上午雷鸣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之间,把这事在办公室里说了出来。大家都是工薪阶层,谁有个升迁调动,特别是外派新加坡这样的美差,能不敏感吗?所以,没过几分钟,这件事就传到人力资源部部长的耳朵里去了。人力资源部部长马上找到雷鸣,问他是听谁说的,雷鸣只好说是听小梁说的。人事问题是公司机密中的秘中之秘,调令还没有正式公布,就已经满城风雨,人力资源部部长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所以,他刚才把小梁叫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这事怎么处理还没最后定。

  会给小梁一个怎样的处分?是调离秘书科还是炒鱿鱼?大家一个下午都在默默地推测。

  作为一个人,我理解小梁的做法。小梁这种情感是真挚的,不应该将调动这么大的事瞒着雷鸣。但是,我们都应该知道,在公司的所有机密里,人事问题永远是秘中之秘。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力资源部给小梁的任何处分,都不过分。秘书,顾名思义,就要严守秘密。不过,雷鸣毕竟是个普通的员工,不是公司的高层领导,这事还没有给公司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危害,所以,小梁在这一方面并不是说就做大错特错了什么。

  而对于其他做事者来说,大家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吗?在生活中,对于他们这样的女性来说,有什么比爱情和婚姻还重要的东西?所以小梁的做法还是很有一些人情的味道。

  如果反思一下,小梁确实也违背了一个做事者的一个中庸之道,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与环境,就很可能将“善”引向“不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应该用性别袒护自己,错了就错了,我们以此为戒。

  公司对小梁的处理结果出来了,记过处分。听到这个结果,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公司里近一段时期以来气氛比较沉重。每年到这个时候,都要进行例行的人事调整,对于王薪阶层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时期。当然,对于年轻的女秘书来说,没什么大影响,主要是那些男性的中层干部比较关心。调到外地的分公司、办事处或控股企业去,不知是甜还是苦,是福还是祸。

  中午,在餐厅吃饭的时候,研发部的李龙科长端着饭盘来到了总经理秘书小方对面。

  “小方,这次我们研发部人事有什么变动?”

  “对不起,李科长,我不太清楚。”由于总经理的工作重点常放在研发上,小方平时跟李龙打交道也不少,他对小方的工作还是很支持的。

  “你怎么会不知道呢?”他似乎没料到小方会这么回答他,所以脸上出现了尴尬。

  “李科长,我真的不知道。所有人事方面的文件起草都是人力资源部在做。”

  小方说的话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文件是人力资源部起草的,但在送给孙总的时候,她看到了里面的内容。

  “是吗?”李龙转移了话题,随后就悻悻地走了。

  作为平常人,我们理解李龙的心情,他上有老,下有小,真的要是调到外地,的确会有许多实际困难,但职场的生存环境就是这么残酷。作为秘书,小方必须严守不泄露机密这条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否则,小方也不知道自己的饭碗什么时候会被砸掉。

  成功的机会

  古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味先几者非明哲。”这讲的是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需要找准合适的突破口。勤奋苦干自然值得鼓励,但如果不找突破却一味蛮干,只能沦为傻干的地步。边干边找突破,这就是做事的中庸之道。

  已故的哈伯博士原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也就是他那一时代最好的一位大学校长。他喜爱筹募数额庞大的基金。洛克菲勒捐款数百万美元以支持芝加哥大学就是由他介绍的。

  哈伯先生需要额外的100万美元来兴建一座新的建筑。他拿了一份芝加哥百万富翁的名单,研究他可以向什么人筹募这笔捐款。结果他选了其中两个人,每一个都是百万富翁,而且彼此是仇恨很深的敌人。

  其中一位当时是担任芝加哥市区电车公司的总裁。哈伯伯是选了一天的中午时分——因为,在这时候,办公室的人员,尤其是这位总裁的秘书,可能都以外出用餐了——悠闲地走入他的办公室,发现外面的房间没有人看守,于是径自走入他这位“受害者”的办公室。对方对于他的突然出现,大吃一惊。

  哈伯博士自我介绍说道:“我叫哈伯,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请原谅我自己闯了进来,但我发现外面办公室并没有人,于是我只好自己决定,走了进来。”

  “我曾多次想到你,以及你们的市区电车公司。你已经建立了一套很好的电车系统,而且我知道你赚了很多钱。但是,每一想到你,我总是要想到,总有一天你要进入那个不可知的世界。在你走后,你并未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纪念物,因为其他人将接管你的金钱,而金钱一旦易手,很快就会被人忘记它原来的主人是谁。

  “我常想为你提供一个让你的名字永垂不朽的机会。我可以允许你在芝加哥大学兴建一所新的大楼,以你的名字命名。我本来早就想给你这个机会,但是,学校董事会的一名董事先生却希望把这份荣誉留给X先生(这位是电车公司老板的敌人)。不过,我个人在私底下一向欣赏你,而且我现在还是支持你,如果你能允许我这样做,我将去说服董事会的反对人士,让他们也来支持你。

  “今天我并不是来要求你做出任何的决定,只不过是我刚好经过这儿,想顺便进来坐一下,和你见见面谈谈。你可以把这件事考虑一下,如果你希望和我再谈谈这件事,麻烦你有空时拨个电话给我。

  “再见,先生!我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你聊一聊。”

  说完之后,她低头致意,然后退了出去,不给这位电车公司的老板表示意见的机会。事实上,这位电车公司老板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说话,都是哈伯先生在说话。这也是他事先如此计划的。他进入对方的办公室就是为了埋下种子,他相信,只要时间来到,这个种子就会发芽,成长壮大。

  他的这种想法并非没有基础。他刚回到大学的办公室,电话铃就响了,是电车公司老板打来的电话。他要求和哈伯博士订个约会,获得准许。第二天早上,两人在哈伯博士的办公室见了面,一个小时后,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已经交给哈伯博士的手上了。

  尽管事实上,哈伯博士个子矮小,其貌不扬,但据说他“具有特殊能力,能够使他得到他所追求的每一样东西”。至于他的“特殊能力”究竟是什么呢?那正是他在讲话时透露了若干信息,让对方能从中聆听到重要信息,并且进入了他所设下的“圈套”。

  我们再来假设,他在和那家电车公司老板见面后,开头就这样说:“芝加哥大学急需基金来建造大楼,我特地前来请求你协助。你已经赚了不少钱,你应该对这个使赚大钱的社会尽一份心力才对(也许,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如果你愿意捐100万美元给我们,我们将把你的姓名刻在我们所要兴建的大楼上。”结果会如何呢?

  第一,没有充分的动机足以吸引这位电车公司老板的兴趣。第二,他可能比较喜欢处于这个建议的攻击性的一面,而不愿处于防守性的一面。

  但是,精于透露信息的哈伯博士,却以他特殊的方式提出说辞,而制造出如此突发机会。他使这位电车公司老板处于防守的地位。他告诉这位老板说,他(哈伯博士)不敢肯定一定能说服董事会接受这位老板想使他们姓名出现在新大楼的欲望,因为,他在那位老板脑中灌输了这个念头:如果他不予捐款的话,他的对手及竞争者可能就要获得这项荣誉了。还有,哈伯博士已经针对人类最常见的一个弱点,提出一项有力的攻击。他向这位电车老板指出,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姓名永垂不朽。

  哈伯博士是位杰出的推销员,当他请人捐款时,他总是先为自己能够成功取得这项捐款而铺路。他先在请求捐款对象的脑海中埋下为什么应该把钱捐出的一个充足的好理由;这个理由自然会向这个捐款对象强调捐款后的某些好处。通常,这种好处都是属于商业上的。同时,它也会去吸上这个对象天性中的某些兴趣,而促使他希望他的姓名能够在他死后永垂不朽。但是,通常他总是要根据一项事先仔细思索妥当的计划来加以进行,不光是善于倾听,而且要善于让对方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意图。

  做人所不想做

  我们总结“中庸之道”的时候,评论一句为“抓大放小”,什么是大,什么是小,就是人与人做事效果不同的关键。有的人仿佛把握住了机会,可是无奈人云亦云,顶多维持了自己的温饱,而有的人则抓准了关键,该出手时就出手,事情不愁没有大业绩。

  很多年前,一则小消息平静地传播在人们之间:美国穿越大西洋底的一根电报电缆因破损需要更换。这时,一位不起眼的珠宝店老板却没有等闲视之,他几乎十万火急,毅然买下了这根报废的电缆。

  没有人知道小老板的企图:“他一定是疯了!”

  他呢?关起店门,将那根电缆洗净、弄直,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金属段,然后装饰起来,作为纪念物出售。大西洋底的电缆纪念物,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纪念品吗?

  就这样,他轻松地发迹了。接着,他买下了欧仁皇后的一枚钻石。那淡黄色的钻石闪烁着稀世的华采,人们不禁问:他自己珍藏还是抬出更高的价位转手?

  他不慌不忙地筹备了一个首饰展示会,当然是冲着皇后的钻石而来。可想而知,梦想一睹皇后钻石风采的参观者会怎样蜂拥着从世界各地接踵而至。

  他几乎坐享其成,毫不费力就赚了大笔的钱财。

  他,就是后来美国赫赫有名、享有“钻石之王”美誉的查尔斯·刘易斯·蒂梵尼,一个磨房主的儿子!

  这个年代,已经不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挣钱和物美价廉,质量过人仿佛已经不能简单的划上等号了。一方面,人们的消费层次在上升,精神上的消费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次,“眼球经济”也确实是当今经济的重头戏。能不能发财,就看你能不能“抓”住大家的眼球了。

  敢想则敢做

  想,是在头脑中的风暴;做,则是风暴在外在的表现,古语说:“大胆天下去得,小心寸步难行。”如何好好做事,则先要在头脑中掀起一场风暴。而且,能够利用想像力赚大钱的并不只是学者或者教授这一类型的做事者而已。不管是商界的生手或是已经“功成名就”的老手,都能够拥有这种伟大的力量。

  有一天,铁钢大亨史威伯的私人汽车刚在他的贝泰钢铁工厂的停车场上停下来,当他从车上下来时,一个年轻的速记员立刻迎上前去。这位速记员说,他之所以立刻赶上前来,只是希望如果史威伯先生有任何信件或电报要写的话,他能够立即提供服务。没有任何人吩咐这位年轻人一定要在场,但他有足够的想像力,他这样做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丝毫坏处。从那一天起,这位年轻人就被“注定”要升官发财了。史威伯先生之所以看中这个年轻人,是因为他做了贝泰公司其余十几名速记员可以去做但一直没做的事情。在今天,这位年轻人已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家药品公司的总裁,拥有难以估计的庞大财富

  几年以前,某位老板接到了一位年轻人的来信,他刚从商学院毕业,希望到他的办公室工作。他在信中夹了一张崭新而从未折叠过的10元新钞。这封信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我刚刚自一家第一流的商学院毕业,希望能到您的办公室服务。因为我了解到,一个刚刚展开他的商业生涯的年轻小伙子,能够幸运地在像您这样的人的指挥上从事工作,实在太有价值了。

  “随函附上的10元钞票,足以偿付您给我的第一周指示所花的时间,我希望您能收下这张钞票。在第一个月里,我愿意免费替您工作,然后,您可以根据我的表现,而决定我的薪水。我希望能获得这项工作,渴望的程度,超过我一生当中对任何事情的热望,为了获得这项工作,我愿意作任何合理的牺牲。”

  这位年轻人如愿所偿地进入了这间办公室。他的“想像力”,使他获得了他所希望得到的机会。在他工作的第一个月即将届满前,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总裁知道了这件事,立即请这位年轻人去当他的私人秘书,薪水相当高。今天,他已是世界上最大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重要干部。

  几年以前,有位年轻人写信给发明大王爱迪生,希望能进入他的公司服务。为了某种原因,爱迪生没有给他回信。但这位年轻人并未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下定决心,不仅要得到爱迪生的答复,更重要的是,还要得到他所寻求的工作。他居住的地方,距离爱迪生公司所在地的新泽西州西橘市很远,而且他连买火车票的钱也没有。但他却有丰富的想像力。他搭乘货车到了西橘市,接受面谈,亲口说出自己的经历,并得到了他想要的工作。

  今天,这位先生住在俄罗里达州的布瑞登镇。他已经退休,已是百万富翁。如果你想查证我这些话的可靠性,我可以把他的姓名告诉你:巴尼斯。

  巴尼斯运用他的想像力,看出了和像爱迪生这样伟大人物一起工作的好处。他看出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使他有机会去研究爱迪生,同时又使他和爱迪生的朋友们有所接触,因为这些人都可以算作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这些都是众所周知几件个案。在这些个案中,我看到了人们如何实际运用他们的想像力,而使他们获得了在这个世界中的高级职位,并且积聚了大笔财富。

  突发奇想

  灵感是我们做事情不能缺乏的激情,要知道,做事情的我们不是机器里的螺丝钉。中庸之道讲求的是:在踏踏实实做事情与突发奇想的灵感之间,找到最合适的成功方法。

  一次,一位教授在系他的马甲纽扣的时候突发奇想,更确切地说,是因为他淘气的小女儿把马甲的扣眼给缝上了,他系不上纽扣才做出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发现。当时他的手指正在进行我们平时所熟悉的动作:系纽扣,如果你想知道这个动作是多么精密,你自己试一试就会知道:一定不要无意识地、自然地去系,要注意并计算每一个手指的作用,它们如何动作以及如何产生效果,这样的话,你就能像这个教授一样发现一点东西。教授系纽扣的动作像往常一样进行着,但意外发生了:有颗纽扣系不上了。

  这时候手指无助地摸索了一会儿,然后发出了求助的信号,接着意识被唤醒,眼睛朝下看去……就这样,一个新的理论诞生了,教授发现手指有记忆动作的本能,现在人们把这种能力叫做:生理记忆。

  然后教授开始到课堂上对学生们做实验,他发现结论总是相同的,如果人们能够顺利地完成他们平常习惯做的工作,他们就不会对工作本身产生任何意识,只有当类似纽扣眼儿被缝起来了或笔记本被偷走了等这类事情发生的时候,自己习惯的动作、事物发生了改变,影响到一项工作的成败的时候,人们的意识才会开始活动。

  教授因此创造了一项伟大的、广为接受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意识是一种“应对紧急事件的装置”,它能够尽最大的可能性调动身体的各项机能来解决问题,但这仅在惯例被打破或是习惯的办法不再有效的时候才会生效。

  我们的历史无数次记载了这样的事: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来改变历史。

  有一天,在丹麦,芬森医生(18601904年,丹麦医师,因首创用紫外线法治疗皮肤病而获1903年诺贝尔奖)出神地望着窗外,一只猫晒着太阳在打盹儿,当日渐西斜,阳光照不到猫的时候,那只猫就会站起来重新走到太阳光里去。芬森医生一阵好奇,是什么让猫总是愿意呆在太阳下头呢?如果太阳的光和热对猫有好处的话,那是不是对人类也同样有好处呢?这就是芬森医生闻名世界的皮肤病紫外线疗法的由来。

  伊格·艾特里奇是鸠形单翼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造)的确明者,他的发明创意来源于一种生长于印度的植物,这种植物的种子像蒲公英那样自己靠风力飞扬,伊格·艾特里奇就靠这个原理发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名噪一时的德国战斗机。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福尔莫斯博士说,大约95%的人都是在进行发散性的、不连贯的思维,只有大约5%的人能明确思考的方向,并最终能得到确定的结论。

  有一天一家公司的一位销售经理谈到了一个在一年前被聘用的年轻销售员,从他的个性、外表、能力来看,他似乎可以在这方面有长足的发展,然而事实是他没有。这位销售经理把他解雇之后告诉我说,这个年轻人毫无长处,他在每一个方面都懂一点,可当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的时候,他却只停留在表面上,无法深入到问题的实质。现在,我们的生活不乏平庸之辈,但如果你能深入地思考,你就定期超越平凡。在当今社会,一个不能独立思考的人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虽然这样做会花费你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你会发现,你在这方面的努力将会得到成倍的回报。

  评估自己的能力

  有一种东西,比才能更罕见,更优美,更珍奇,那就是自知之明。自知之明不是一句客气话,倒更像是一个人做事之前的准备。为什么我们有一句“人贵有自知之明”的祖训,就在于自知方能达到“贵”的目的。

  我有一个朋友经常向我发牢骚,看来他的工作已经让他心烦意乱了。他经常对我说,他的工作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他却不得不浪费许多时间,用来说服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接受他的想法。他已经受够了陪客户跳舞、向女士们亲吻手背道别的应酬。他想躲避这一切就像躲避自己的债主一样。

  不久前,我住院观察,吃医院里的病人食堂,而躺在我旁边的人不停地嘀响咕咕。

  “你怎么啦?”我问。

  “这东西就算给我喂猪,我也不要!”他抱怨。

  “你就不要把它当作食物,”我说,“就把它当作一种游戏,你不觉得把一些东西从饭盒里取出,其实就像在运动吗?这样有没有让你觉得舒服些?”

  他有点困惑的看着我,过了一会儿,微笑著打开自己的饭盒开始用餐。

  要病人餐做得和餐厅的菜一样好吃,是不切实际的要求。同样的道理,面对工作上你不得不去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时候,你也必须采取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其将它视为跳舞、应酬的苦差事,不如把它想成是“完成任务的方法”。因为,这的确就是应酬的最终目的;当你必须和一群要求高、反应敏锐、主观意识强烈的人一块儿工作,这是绝对无法避免的事情。而你的挑战,便是找出能让你应付自如、乐在其中的方法。

  注意观察。在你公司里,最有效率的人如何将工作完成。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成功者在欧洲担任高级采购主管。当人们问他,做这工作有什么成功秘诀,他说:“和对方喝几杯苏格兰威士忌。我最满意的一次,是用四件防水外套换来一部吉普车。”没错,这是政治手腕,但他了解体制的运作,而那些年轻的军官却一无所知。当然,苏格兰威士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行得通,在你公司里可能没什么用武之地;不过我相信,贵公司那些大官们一定想出了别的方式,以达到相同的目的。仔细观察他们,看看能不能学到一招半式。

  事先评估你的工作所可能引发的各种效应,并做好准备。政治是无所不在的,因此,千万别天真的以为,人们只会从工作品质来评断你的表现。对于那些手握生杀大权的人,你也必须花点心思。我认识一位领班,就曾经领悟到这么做的好处。例如,他知道,他上司的上司对于他的能力怀有戒心,因此他总是把重要的工作交给别人,这一来,他和这些工作完全没有瓜葛;虽然,这让别人得到好处,但也使得他自己的工作总能顺利完成。

  事先评估自己的能力。在我看来,肯尼·罗杰斯的歌,唱出了其中精髓:“知道什么时候该拥抱,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知道什么时候该更新(你的履历表)。”任何一位职场高手都会告诉你:要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

  一个萝卜一个坑

  找工作,办事情,对号入座很重要,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情,亘古以来,这就是一条真理。我们说中庸之道在于“有方有圆”,方的不就是你适合这个“坑”的能力吗?

  有一位外交大臣决定挑选某人当他的随从,当这个结果宣布后,全部的人都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个人根本不适合当随从。在众人眼中,随从都是勤勤恳恳、少言少语的,讲话很少,做事谨慎,对领导体贴入微。但是外交大臣选的人,处事完全不一样。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从来不会照顾人。每次外交大臣和他出国,都是外交大臣亲自走到他房间里说,快起来,到点了。对于日程安排,他有时甚至不如外交大臣清楚,原本9点的活动,他却说930,经过核查,十有八九他是错的。

  为什么外交大臣会选这么粗心大意的人当随从呢?外交大臣是在一项非常因难的谈判即将开始的情况下选此人当随从的。每当谈判的压力增大,外交大臣的脾气也会变得很大,有时候甚至和外国人拍桌子,回来以后一句话也不说。每次外交大臣回到房间后,其他人都不愿自讨没趣到他房间里来。惟有那位随从,每次不敲门就大大咧咧走进来,坐到外交大臣的房间就翘起腿,说他今天听到什么了,还说外交大臣某句话讲得不一定对等等,而且他从来都是直呼外交大臣的名字,就像是和一个普通人交往一样。

  他还经常出一些馊主意,被大臣骂得一塌糊涂,但他最大的优点就是经得住骂。无论怎么骂,他都不大在意,5分钟以后又回来了,我说呀,你刚才那个说法不太对。其实这位随从是个学者型的人物,他是这次谈判内容专题的专家,他对自已研究的问题简直像着迷一样,以至他对很多事情不敏感,人家对他的批评他也不敏感,所以在外交大臣脾气非常暴躁的情况下,在外交大臣当时难以听到不同声音的情况下,有那位经骂的随从对外交大臣就显得分外重要了。

  谈判成功以后,外交大臣的脾气好多了,稀里糊涂的随从已不再适合外交大臣的“胃口”,于是外交大臣很快给他换了一个职位。

  不要误解故事中的外交大臣是个过河拆桥之人,因为一个人在某个特定的历史背景、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他做某件事情适合,但是换一个时间,他可能就不适合了。

  诚然,外交大臣是位卓越的领导,因为他非常清楚什么时候什么人最适合什么工作,什么时候该用什么人,什么时候不该用什么人,这一点,是常人所无法望其项背的。所以,管理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摆在合适的地方做一件正确的事,然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意完成手上的工作。

  君子藏器

  《中庸》讲:“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待时,自然是时机尚未成熟,还不到获得做事最好突破口之际,而要使这种机会不至于白白丧失,便需要“藏器于身”,随时接受命运的考验。

  查里是在布鲁塞罗长大的,那时他非常胆小,而且说起话来口吃得厉害,他最怕被老师叫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话。有时,查里知道上课时老师会叫他,他就逃学,每逢躲不开的时候,查里就背着全班站着朗读,同学们常常取笑他。

  查里真正得到解脱是在15岁的时候。那时正赶上经济大萧条,他不得不辍学,在曼哈顿地区帮父亲和叔叔把服装和鞋送到顾客家里去。父亲和叔叔付不起查里的工钱,但是干那种跑腿的差事改变了他的生活道路。

  起初查里对歌剧的爱好不断增加——这主要是受妈妈的影响,他妈妈是一个业余歌手,她的嗓音优美。听到查里在家里唱歌,她就带他去拜见一位声乐老师。这位声乐老师的工作室就在大都会歌剧院里。查里心里充满了对老师的敬畏。他们交不起学费,但是老师同意靠奖学金教他唱歌。

  查里利用午餐的时间,手里抱着一大堆鞋盒和衣物去上课,或是干完了活去上课。那时他已经累得精疲力竭。查里和妈妈都没有把上课的事告诉父亲,因为他们知道父亲是不会理解的。

  一天上完课后查里回家晚了,父亲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家。查里不能再保密了,他忍不住就把上声乐课的事告诉了父亲。虽然父亲不知道什么是声乐课,但他没有阻止查里。

  这以后不久,一天查里去第57街送货的时候,看见音乐大厅前围着一群人。原来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要招收一名暑假帮工,正在这里进行面试。

  查里唱了一首歌,压倒了40多名对手,得到了这份工作。那时候他18岁,因为缺乏实际经验,查里感到非常紧张。但是在工作中他什么活都得干,所以这种紧张感很快就消失了。男声合唱队唱歌的时候,查里给他们伴唱。查里同时还为一个青年喜剧演员当助手。第一次听到观众的掌声时,查里就知道他这条路是走对了。

  连查里自己都不敢相信,他一上台演唱,口吃就消失了。每次站到一批新的观众面前,他的自信心就得到进一步加强,胆怯也随之消失。查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使人变软弱的不利条件是有可能克服掉的。

  那天如果查里去送货,他就永远不会遇上那次面试,就不会有那第一次转机。这段经历告诉查里,只有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摔打,才会知道能遇到的机会是无穷无尽的。

  没有机会试着创造机会,有了机会决不能放过机会。机会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是平等的,但是抓不抓的住可就看自己的了。那么怎么才能帮助自己抓住机会呢?制定合理的目标恐怕是个好办法。

  自己的利益不可马虎

  自尊自强,这是为人做事的根本,要做事,就要有自己做事的尊严,俗语说:“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如果你真有一片做事情的雄心,就要有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勇气。

  由于家里穷,王苇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做家庭教师来赚取大学生活中所需要的生活费。前几天,李小华请王苇到自己的家里。她在这里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需要结算一下工资了。

  李小华对她说:“请坐,王苇!让我们算算这段时间以来您的工资吧。您也许要用钱,您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我和您讲妥,每月400元……”

  “600元……”

  “不,400元……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400元付教师的工资的……您呆了两月……”

  “两月另5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800元,扣除其中15天,实际上您这15天没有教李林什么东西,只是和他在一起玩,另外还有两个节日。我想我没有弄错吧。”

  王苇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15天,3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234元……李林有病4天没学习……您牙痛3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这应该扣85元,扣除……还剩……嗯……481元。对吧?”

  王苇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擦了擦鼻涕,但一语不发!

  “前一段时间,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25元……按理茶杯的价格远比这高,它是传家之宝……您要知道自从您来了之后,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由于您的疏忽,李林爬树撕破了才给他买的新衣服……扣除50元……丢失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付一切负责,所以,也就是说,从您的工资当中再扣60元……19日您从我这提前拿了点生活费……”

  “我什么时候,从您这里拿走过生活费?”王苇慑懦着。

  “您可能是自己不记得了,您可以看看我这里的记录。”

  “……那您的生活费就是481135,再减掉您拿的50块生活费……也就是说您的工资就是296元。”

  王苇两眼充满了泪水,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拿过20元钱,因为出来的时候忘了拿钱包了,我当时身上没有一分钱了,才找大姐借了20元。

  “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296元再扣除您从大姐那借的20元……呐,这就是您的工资,276元,请收下吧。”

  李小华把工资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谢谢。”

  李小华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他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我?两个月您才拿了276元的工资,难道够您两个月的生活费吗?”李小华问。

  “为了钱。”

  “为了钱?不应该得1200元的工资,但是现在才拿到276元,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您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不会吧,现在真的有那么多人这样做吗?不过您放心好啦,我在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我要把您应得的1200元钱如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李小华没有等王苇辩解接着说,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她是不会进行辩解的:“您知道吗?您这样做只会令那些不付人工资的强盗,更加大胆妄为。所以从今以后面对这样的情况,您不应该再保持沉默,而是要大胆维护自己的权利。”

  她苦笑了一下,而他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一答案,这就是“可以”。

  李小华请她对自己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1200元递给了她。

  她羞羞地过了一下数,就走出去了……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我们不能心存恶念,坑害别人,但却应该坚持维护自己应得的权益。当今社会,陷阱比比皆是,恶人也不算少,合理合法的保护自己是我们必备的意识。虽说是一份厚道一份福,但也得分时分地,对于要欺负我们的人,“迎接他的也要有猎枪”。

  尽在你掌握

  不管我们做什么,成功的关键只有一条,那就是这件事情究竟在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中庸之道在于抓大放小,放掉的可以是细枝末节的东西,而需要抓住的,则是你人生中不可多得的机会。这也是苏东坡告诉我们的:“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曾有一位40出头的经理人员苦恼地采见心理专家拿破仑·希尔。他负责一个大规模的零售部门。

  他很苦恼地解释说:“我怕会失去工作了,我有预感我离开这家公司的日子不远了。

  “为什么呢?

  “因为统计资料对我不利。我这个部门的销售业绩比去年降低了7%,这实在糟糕,特别是全公司的销售额堪加了65%。最近,商品部经理把我叫去,责备我跟不上公司的进度。”

  “我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他继续说,“我已经丧失掌握的能力,我的助理也感觉出来了。其他的主管也觉察到我正在走下坡路。好像一个快淹死的人,旁边站着一群旁观者等着我没顶。我猜我是无能为力了,我很害怕,但是我仍希望会有转机。”

  拿破仑·希尔反问他:“只是希望能够吧?”接着希尔停了一下,没等他回答又接着问:“为什么不采取行动来支持你的希望呢?”

  “请继续说下去。”他说。

  “有两种行动似乎可行。第一,今天下午就想办法将那些销售数字提高。这是必须采取的措施。你的营业额下降一定有原因,把原因找出来。你可能需要一次廉价大清仓,好买进些新颖的货物,或者重新布置柜台的陈列;你的销售员可能也需要更多的热忱。我并不能准确指出提高营业额的方法,但是总会有方法的。最好能私下与你的商品经理商谈。也许他正打算把你开除,但假如你告诉他你的构想,并征求他的意见,他一定会给你一些时间去进行。只要他们知道你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他们是不会做划不来的事情的。”

  希尔继续说:·还要使你的助理打起精神,你自己也不能再像一个快淹死的人,要让你周围的人都知道你还活得好好的。这时他的眼神又露出勇气。

  然后他问道:“刚才你说有两项行动。第二项是什么?”

  “第二项行动是为了保险起见,去爵章更好的工作机会。我并不认为在你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提高销售额后,工作不会保不住。但是骑驴找马,比失业了再找工作好十倍。”一段时间后这位一度遭受挫折的经理打电话给希尔;“我们上次见过以后,我就努力去改进。最重要的步骤是改变我的推销员。我以前都是一周开一次会,现在每天早上开。我真的使推销员们又充满了干劲。”

  成果当然也出现了。我们上周的周营业额比去年的业绩好得多,而且比所有部门的平均业绩也好得多。”

  “喔,顺便提一下,还有个好消息,我们谈过以后,我就得到两个工作机会。当然我很高兴,但我都回绝了,因为这里的一切又变得十分美好。”

  机遇之神以无与伦比的技巧向我们表明,与它的恩惠和仁慈相比,任何才华能力都是罔效无用的。而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小中才见大

  《韩非子》说:“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大和小,看上去像两个极端,然而,在大、小之间找到中庸之道,从细节入手,以小博大的事例比比皆是。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想成功,我们只有一心想着目标,不能被其他的想法所困扰,或者诱惑。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会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于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们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这项研究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但丁的伟大作品《神曲》,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句千古名言。但丁在其导师、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引导下,游历了惨烈的九层地狱后来到炼狱,一个魂灵呼喊但丁,但丁便转过身去观望。

  这时导师维吉尔这样告诉他:

  “为什么你的精神分散?为什么你的脚步放慢?人家的窃窃私语与你何干?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要像一座卓立的塔,决不因暴风雨而倾斜。”

  无论在哪里,无论你面对什么,“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向着目标,心无旁鹜地前进。

  日本有位叫河村的船舶大王,他在创业之初曾以收捡别人丢弃的生菜为业。他每天将别人丢掉的菜叶洗干净,加盐做成酱菜卖给贫苦的劳工,当时许多亲戚和朋友都十分看不起他。

  “那个家伙是一个乞丐!”

  “那个家伙已经没有希望娶太太啦!”

  河村并没有被他人的舆论所吓倒,别人越轻视他,他干得越起劲。后来,他不断改进酱菜的味道,成了规模很大的酱菜批发商,最后逐渐成为船舶大王。

  人们在行动中应该只看到目标,这样就使人采取最与众不同的,最有创意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达到目标。

  传说公元前233年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

  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子。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从何处着手。

  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幸好,这个结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庙里。

  亚历山大仔细观察着这个结,许久许久,始终连绳头都找不到。

  这时,他突然想到:

  “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打开这个绳结?!”

  于是,他拨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

  亚历山大立刻行动、一心朝向目标、不墨守成规、按自己的行动规则做事的作风,注定了他必然成为亚细亚王。

  困难或许是美好的

  我们做事情往往会遇到不如意,这份不如意往往隐藏着美好,因为最美好的事往往也是最困难的。爱默生也曾说过:“真正的快乐不见得是愉悦的,它多半是一种胜利。”没错,快乐来自一种成就感,一种超越的胜利。

  有一位住在佛罗里达州的快乐农人,他曾将一个注定失败的现实变成走向成功的道路。当他买下农地时,他心情十分低落。土地贫瘠,既不适合种植果树,也不适合种庄稼,甚至连养猪也不适宜。除了一些矮灌木与响尾蛇,什么都活不了。后来他忽然有了主意,决定将负债转为资产,他要利用这些响尾蛇。于是不顾大家的惊异,他开始生产响尾蛇肉罐头。之后的几年,几乎每年有平均两万名游客到他的响尾蛇农庄来参观,他的生意好极了。他将毒液抽出后送往实验室制作血清,蛇皮以高价售给工厂生产女鞋与皮包,蛇肉装罐运往世界各地。甚至当地邮局的邮戳都盖着“佛罗里达州响尾蛇村”,可见当地人很是以这位农人为荣。

  一些社会学家曾对许多身体有缺陷的成功人士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些人的成功大部分是因为某种缺陷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威廉·詹姆士曾说:

  “我们最大的弱点,也许会给我们提供一种出乎意料的助力。”

  没错,弥尔顿如果不是失去视力,可能写不出精彩的诗篇;贝多芬则可能因为耳聋才得以完成更动人的音乐作品;而海伦·凯勒的创作事业完全是受到了耳聋目盲的激发。

  如果柴可夫斯基的婚姻不是这么悲惨,逼得他几乎要自杀,他可能难以创作出不朽的《悲惨交响曲》;托尔斯泰与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是因为本身命运悲惨,才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动人小说。

  达尔文在英国诞生的同一天,在美国肯德基州的小木屋里也诞生了一位婴儿。他也是受到自己缺陷的激发而成功的,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如果他生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得到哈佛大学的法律学位,又有圆满的婚姻,他可能永远不能在葛底斯堡讲出那深刻动人、不朽的词句,更别提他连任就职时的演说——可算得上是一位统治者最高贵优美的情操,他说:“对人无恶意,常怀慈悲于世人……”

  冰冷的北极风造成了爱斯基摩人。我们什么时候相信人们会因为舒适的日子,没有任何困难而觉得快乐?刚好相反,一个自怜的人即使舒服地靠在沙发上,也不会停止自怜。反倒是不计环境优劣的人常能快乐,他们极富个人的责任,从不逃避。我要再强调一遍——坚毅的爱斯基摩人是冰冷的北极风所造成的。

  如果你正处于极端失望与自怨自艾之中,这里有两个我们起码应该一试的理由,这两个理由保证我们试了只有更好,不会更坏。

  第一个理由:我们可能成功。

  第二个理由:即使未能成功,这种努力的本身已迫使我们向前看,而不是只会悔恨,它会驱除消极的想法,代之以积极的思想。它激发创造力,促使我们忙碌,也就没有时间与心情去为那些已成过去的事忧伤了。

  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欧尔·布尔在巴黎的一次音乐会上,忽然小提琴的A弦断了,他面不改色地以剩余的三条弦奏完全曲。佛斯狄克说:“这就是人生,断了一条弦,你还能以剩余的三条弦继续演奏。”

  谈判的资本

  “资本”是一个影响做事者做事效果和业绩的重要因素,资本的大与小直接影响做事的后果,如果你还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那么最好就不要展现自己的资本,以免给自己带来过多的麻烦。

  小徐刚从学校毕业,很顺利地进人一家小型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说好试用3个月,期满调薪。公司人不多,小徐自认工作胜任愉快,和学校的生活并没差多少。有次同学聚会,一比之下才发现自己拿的薪水和别人差很多。

  “你的能力不应只拿这样的薪水!”同学这么说。小徐如梦初醒,愤愤难平,终于按捺不住,找老板“谈”。她向老板表示她有能力,不应只拿这样的薪水。

  老板不置可否。小徐认为自己“胜券在握”,谁知5天后,她的薪水并没调整,小徐十分尴尬,觉得进退两难,忍耐了半个月,终于辞职了。

  人性虽然复杂,但在复杂中还是有不变的铁律。这些铁律在任何人身上、在任何时间及场合都不太可能会改变,王珊因为把握了这些铁律而功德圆满,而小徐很明显地触犯了这些铁律。因此也可以说,从这些铁律来观察,小徐的要求落空,根本不用等到发薪日就可以确定的。

  小徐触犯了哪些铁律?

  (1)“资历”的铁律。资历不代表能力,但却代表了“力量”,他可以让人在某些时机、场合取得优势。换句话说,资历深的人声音大,有“分量”;资历浅的人不要说声音大小,甚至连发音的机会都没有,就算主管或老板让你有“发音,,的机会,其他人也会有意见,哪怕他们的学历能力都不如你!这种人性的特质,连老板或主管也无可奈何,而这也就是有些初来乍到的人不随便开口,一开口就表示“我是来学习…‘请多指教”的原因。小徐来不到3个月,还在“试用”期间,而且也才刚从大学毕业,一般事都难开口了,更何况“薪事”呢!

  (2)“贡献”的铁律。人眼看高不看低,有成就有贡献,自然可以获得别人的尊敬与“臣服”。在一个单位,“贡献,,更是奠定个人地位的重要条件,也是谈判时的重要筹码。有“贡献”,说明了你是个有能力的人,也标明了你的“价值”,老板需要你的能力,你的要求,他当然会接受!若没有丝毫贡献就去谈判,老板是不可能基于“善意,,而答应你的!因为他不了解你的能力,而且他若答应你,他将如何面对他人?小徐才到公司,工作还不算熟练,这么草率就去找老板谈,实在是不知天高地厚!

  (3)“平衡”的铁律。一个无资历、无贡献的人是没有权利要求什么,也不可能得到什么的。这是因为一个团体里需要平衡,不仅老板或主管会主动去制造、维持平衡,同侪之间也会去制造、维持平衡。能有平衡的状态,则每个人都可受到“平衡”的庇护,而不致失去立足的根本。另外,老板也需要和下属维持一种平衡的相对关系,也就是说,老板不希望他的下属爬到他头上去。

  因为一旦这种平衡遭到破坏,老板将会在领导统御上产生困扰,一旦属下壮大,他将失去统御的力量,成为被宰割者。以小徐为例,如果老板轻易在各种条件未备的情况下答应小徐的要求,以后怎么办?是不是任由小徐要挟?对其他员工又要如何交代?

  小徐不自觉地触犯了这3个铁律,期望落空势所必然,理想的做法应是:先做满3个月,看老板是否调薪,如果没有,再去“了解”,确定试用是否“及格”;如果老板并无不用你的意思,那么可在工作上多表现,再去要求调薪。请记住,对所有的工作来说,活到老学到老都是增加你与老板谈判的资本。

  总而言之,没有力量,是没有谈判的权利的!这是人类社会中的铁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