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政上之组织

财政上之组织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武二十三年,为天下度支事务浩繁,改为十二部,各令清理一省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仍量其事务之繁简,带管直隶府州。清初财政组织,对于国家财务行政及皇室财务行政之区别,规定极严。其总司国家财政者曰户部,户部设三库,曰银库,曰缎匹库,曰颜料库。至政府经费及物之待给者,皆取诸三库。以上均关于中央财务行政之规定。至光绪二十六七年间,各省竞铸铜元,视为入款大宗。

第二节 财政上之组织

(一)财政上之官制

元设户部尚书三人,掌天下户口钱粮田土之政令。凡贡赋出纳之经,金币转通之法,府藏委积之宝,物货贵贱之值,敛散准驳之宜,悉以任之。明置户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户口田粮政令。户部属有四,一曰民部,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洪武二十三年,为天下度支事务浩繁,改为十二部,各令清理一省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仍量其事务之繁简,带管直隶府州。每一部内,仍分为民度金仓四科,以领其事。洪武二十九年,又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司,永为定制。定都北京而后,裁北京清吏司,增云南贵州交趾三清吏司。宣德十年,又裁交趾清吏司,附十三司带管。清初财政组织,对于国家财务行政及皇室财务行政之区别,规定极严。其总司国家财政者曰户部,户部设三库,曰银库,曰缎匹库,曰颜料库。银库为全国财赋总汇,各省岁输田赋、漕赋、盐课、关税、杂赋,除存留本省支用外,凡起运至京者咸入焉。宝泉局所铸钱,亦贮库以待度支。缎匹库专管各省所输之绸缎、绢布、丝绵、线麻之属。颜料库专管各省所输之铜铁、铅锡、硃砂、黄丹等物。至政府经费及物之待给者,皆取诸三库。所司藉其数移户部,户部稽核其数而后,乃送交掌库官,掌库官颁之承用之府,核实而发之。其总皇室财政者曰内务府,府内有广储会计二司,专管皇室一部分之财政。广储司有六库,曰银库,曰缎库,曰皮库,曰衣库,曰茶库,曰磁库。会计司掌领皇庄田亩诸事。以上均关于中央财务行政之规定。其关于地方之财政,曰布政司库,为一省财赋总汇,各州县岁征田赋杂赋,除存留支用外,余悉输布政司库,布政司稽核收支出纳之数,汇册申巡抚建于户部。户部制全国之经费,凡岁出之款十有二:一曰祭祀之款,二曰仪宪之款,三曰俸食之款,四曰科场之款,五曰饷乾之款,六曰驿站之款,七曰廩膳之款,八曰赏恤之款,九曰修缮之款,十曰采办之款,十一曰织造之款,十二曰公廉之款。凡奏销必用四柱清册,一曰旧管,二曰新收,三曰开除,四曰实存。司道以册申于督抚,加印而送部,部设十四清吏司,各按其所隶而覈之。例如江南清吏司,掌覈江南三布政司之钱粮,及江宁苏州织造之奏销是。

(二)官俸

元初未置禄秩,武官多取诸虏获,文官多待颁赏。世祖时始命给官禄以养廉耻,内如朝臣百司,外如路府州县,微如府吏胥徒,各有等级。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所制俸例,最多者月俸钞六锭、五锭,最少者三十五两。按元史上又载内外官俸,自三师左右丞相以下,凡俸钱多至百四十贯,少至十余贯,米多自十五石,少至一石,此或由于后来之更改。以上就京官而言,至于外官,则有职田之规定。明代百官禄廩之薄,似较元代为甚,其宗藩皆可得厚享,而将军以逮百官,多不能自存。洪武十三年,曾定内外文武官岁给禄米俸钞之制,其时官俸全给米,间以钱钞,岁给钱一千钞一贯,抵米一石。后钞法不行,新钞一贯,仅值十钱,旧钞仅一二钱,故官俸之薄,未有甚于此者。兼之明废职田之制,故表面上虽与元不同,而实质上尚不如元代。清初官俸之别有八,一、宗室之俸,其等二十有一,二、公主格格之俸,其等十有四,三、世爵之俸,其等二十有七,四、文职官之俸,其等十,五、八旗武职官之俸,其等九,六、绿营武职官之俸,其等九,七、外藩蒙古之俸,其等九,八、回爵之俸,其等六。以外饷之别有二,一、八旗兵之饷,其等五,二、八营兵之饷,其等三。雍正十二年以后,又定外官养廉额,但同官而异额者甚多,例如云南总督二万两,而直隶总督只一万五千两,又如八旗京官有养廉,而汉京官无之,此皆不可思议者。

(三)币制

在本时期中,财政上有一特点可纪者,即币制之侧重于钞是。钞法虽非创始于元代,但元代钞法之流行最广,可分为四期研究:第一期为中统交钞,交钞以丝为本,每银五十两,易丝钞千两,另造中统宝钞,有以贯计者,有以百计者,有以文计者,每贯等于中统交钞一两,两贯等于白银一两。第二期为至元宝钞,自二贯至五百文,凡十有一种,每一贯等于中统钞五贯,与中统钞相辅而行。第三期为大银钞,自二两至二厘,定为十三种,每两等于至元宝钞五贯,白银一两,赤金一钱。第四期为至正交钞,但行之未久,物价高涨,有京师钞十锭不可易一斗粟之象。明代虽惩于元钞之流弊,欲置宝源局铸钱,但承元代之恶习,亦不能离钞,且明定以钞纳税之法。其最显著者,如大明宝钞是。终明之世,钱钞并行,钞币以滥发之故,有时不能通,钱币亦以滥铸之故,至有十余种名目,民间以恶钱伪钱为苦。清代设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鼓铸制钱,如顺治通宝钱康熙通宝钱以及随后各种通宝钱是。但其值之制不一,或百文等于银一钱,或千文等于银七钱,比价之紊乱,达于极点。钱钞而外,在清代时,银亦为通行货币,纳税时有钱与银配搭之制。乾隆而后,沿海各省,又有洋钱之使行,鸦片战争而后,推行之范围更广。然本国自铸银币,实自光绪十三年始。至光绪二十六七年间,各省竞铸铜元,视为入款大宗。结果遂至铜元充斥,币制日乱。以言钞法,清初惩于元明两代之恶习,力求矫正其弊,只准通用银钱两种。但数传而后,亦不能维持原来之政策,而发行银钱钞票,且官银钱号所发行之银钱钞票而外,私商店亦环起而仿效之,政府又不明钞票为国权之作用,不加取缔,遂至名目繁滋,人民受其荼毒。币制之紊乱,亦可谓达于极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