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京剧中的道具

京剧中的道具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具”一词来自国外,京剧界例称道具为“砌末”。桌上摆放不同的砌末,或表示为会审的公堂,或表示一定规模的宴会等。是京剧中受封诰的人物所用的道具。京剧中的手绢多为旦行中的花旦所用。剧中元帅发号施令用。《失街亭》剧中的报子即使用报子旗。剧中遇有大风情节,即有一角色手持风旗在台上挥舞过场,表示起风。

“道具”一词来自国外,京剧界例称道具为“砌末”。“砌”字行内读“切”。砌末不同于真实生活的用具,与京剧服装一样,是经过夸张和装饰化的舞台用具。某些砌末在使用时具有独特的象征性,如车旗、火旗、风旗、马鞭,结合角色舞蹈和表演动作,即可代表车、表示火、显示风、表现骑马。标枪旗一举,可有千军万马的声势,一根藤条枪拿在演员手中,舞动时颤颤巍巍,则显示出力气用尽,行将败阵的惨象。一物多用,是砌末使用的另一个特点。比如马鞭,在剧中可以表示马或骑马,且不同颜色的马鞭加以不同的装饰,可象征不同颜色的马和不同品种的马,也可以象征牛、驴等牲畜,还可用为打人的鞭子。砌末种类繁多,剧中用途广泛,包括生活用具(如茶具、酒具、文房四宝、扇子、烛台、灯笼等)、兵器(如刀、枪、剑、斧、棍、棒、鞭、戟、锤等)、表现环境的各种物件(如门旗、风旗、火旗、纛旗、飞虎旗、门枪旗、布城、銮仪器仗等)、交通用具(如轿、船桨、车旗、马鞭等),演出临时需添置的物件也都包括在内。

桌椅:俗称大道具,木制、红色。演出中用桌椅不同形式的摆法,来显示地点、环境的各种变化。桌和椅的搭配还可表示城楼、船只等。桌上摆放不同的砌末,或表示为会审的公堂,或表示一定规模的宴会等。此外,尚有二桌二椅、二桌四椅、三桌五椅、三桌六椅、三桌七椅等组合形式。

桌帷椅披:京剧舞台上的桌子前面,饰光缎绣花的帷片,名“桌帷”。桌上覆盖一块与桌帷同色同绣的长条缎片,左右两端垂挂在桌的两侧,叫“桌搭子”。红、黑、蓝、紫等色桌帷,多绣平金菱形回纹、勾云图案,红、粉、月白等色桌帷,多绣彩色花卉图案。纯白色桌帷,素缎制,四周镶蓝缎花边,多用于灵堂。椅子的靠背、座面、椅腿,兼及椅背、座的左右,有与桌帷同色同绣的铺垫绣片,叫“椅披”。

红色的桌帷椅披为最常用,也有白色及其他颜色。桌帷椅披常与人物的化妆、服装相协调,以达到色彩鲜明的效果。如花脸角色多用酱紫、蓝色的桌帷椅披,生行多用秋香、红色桌帷椅披,而旦角则多用粉、月白色的。

守旧:也称堂幕、台幔,即舞台上作为背景使用的底幕。旧时,上场门、下场门就开在守旧的两侧,绸布或丝绒制,素色或刺绣各种装饰性的图案,起衬托演出、美化舞台的作用。一些著名演员如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等,均在守旧的装饰上标新立异,作为突出各自演出风格的一种标志。

大帐子:大型绣花幔帐,由三根帐杆支挑,一根为横杆,两根为立柱插于椅背上。有红、黄、绿、粉红、天蓝等多种颜色。绣有二龙戏珠、鹤鹿同春、团蝠寿字、金彩花卉、珍禽异鸟等等。有大撩帐子、小撩帐子和双帘垂下等用法。

不同位置形式和不同颜色的大帐子,在不同的特定情景中,可象征和表示不同的建筑和场景。如置大撩帐子时,作为帝王的所在,表示为金殿;作为后、妃的所在,表示为宫廷;作为命官所在,表示为府堂;作为主将所在,表示为营帐;作为主帅人物出现,表示为军营或是辕门。如置小撩帐子时,红色帐面,可表示洞房;果绿帐面,可表示绣房。如帐子双帘并垂,则红色帐面,表示为床榻。

小帐子:较大帐子形制窄而短。亦常用三根帐杆支撑张挂。门帐、堂帐、灵帐、布帐、卦帐等,均属小帐子类。

布城:布制,有支架。高约二米、宽三四米不等。上有雉堞,下有城门,以灰、白颜色绘制而成。在舞台上用以代表城楼、城墙或城门。如《空城计》、《战马超》等戏所用即是。

龙头杖:亦称“龙头拐”,木制。杖顶饰贴金曲颈龙头,杖身漆朱红色。是京剧中受封诰的人物所用的道具。如《太君辞朝》剧中的佘太君、《打龙袍》中的陈琳所持。

手绢:绸或布制,正方形,有各种颜色,或素面或绣面。京剧中的手绢多为旦行中的花旦所用。除作为角色的衬托饰物外,手绢还用做表演道具,可结合生动活泼的形体动作耍出美妙的舞姿,烘托舞台气氛,帮助演员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马鞭:藤条制成。京剧中的马鞭一种为漆金柄,杆上缠丝线,挂三绺同色丝缨穗,是为剧中文人所用。还有一种以马尾缠柄,杆弹性强,缠丝成网眼状,杆上挂同色五绺丝缨穗,是为剧中武人所用。

马鞭上的丝穗长约五至七寸,有红、黄、白、黑、粉等颜色。红色表示红鬃马,黄色表示黄骠马,白色代表白龙马,黑色表示乌骓马,粉色表示桃红马。剧中人执鞭而舞,表示骑马奔驰,持鞭不舞,即是牵马而行。马鞭还可以代表牛、驴,在一些剧目中还可作为打人的鞭子。马鞭上若加饰彩球时,表示不是普通马匹,如《盗御马》剧中所用。

銮驾:皇宫内仪仗的统称。包括御棍、金瓜、钺斧等多种物件。使用时由宫女、太监执举。多用于后、妃及公主出场前的先导,如《贵妃醉酒》剧中杨贵妃出场前的情景。演出时,銮驾有全堂和半堂之分。

娃娃:即京剧中的婴儿,在舞台上是临时简制小道具,用椅披卷裹云肩取代。一般情况下戏班的戏箱只有一个“喜神”(即彩娃子),如遇《法场换子》等戏同时需用两个彩娃子时,即以此法充之。

文房:置于桌上的砌末,全套文房包括方形朱红文具盘,内有木制长方砚台一方,墨一块,白杆黑头笔一支,木制山字形笔架一座。另有一块惊堂木,用于审案等公堂场面。

车旗:布质黄色方形旗。上画车轮形状,用以代表车辆。成对使用。除诸葛亮、姜子牙等少数角色外,剧中大多为女性人物如《打龙袍》剧中的李后、《御碑亭》剧中的孟月华等所用。

飞虎旗:绸质方形旗,旗心绣飞虎。四面旗为一堂,兵卒使用。如《芦花荡》剧中张飞出场时,即用一堂飞虎旗。

令旗:布质白色方旗,中间绣有“令”字,四周沿红色边。剧中元帅发号施令用。《战宛城》、《南阳关》、《洪羊洞》等大量剧目都用令旗。

报子旗:剧中探马、探子使用的小旗。短杆、方形,有的旗心有黑色“报”字。《失街亭》剧中的报子即使用报子旗。

水旗:布或绸制。短杆,方形,白色旗上画水纹,表示波浪。《金山寺》剧中水族所用的即是水旗。

风旗:也叫“黑门旗”。布或绸制,方形,黑色。剧中遇有大风情节,即有一角色手持风旗在台上挥舞过场,表示起风。《黑风帕》剧中高旺游庄遇黑风,即用此。

火旗:布或绸制,白色正方形。旗面四周绘红火焰图案,旗心为一红色方块。四面旗为一堂,表示烈火,《竹林计》剧中火烧余洪一场,即用火旗。

把子:京剧武器道具的统称。一作“靶子”,也叫“刀枪把子”。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锐、棍、槊、拐、鞭、锏、锤、挝、镖等。置放把子的戏箱叫“把子箱”。把子亦引申为武打的同义语,如训练武打技术的基本功叫把子功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