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能剧中精华的演绎

能剧中精华的演绎

时间:2022-02-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能剧全体的节奏比其他的舞蹈缓慢,属于静态的节奏。能剧中的“能”是以言语来表现所有的剧情部分的角色。能剧中的“谣”分为没有调子变化的台词部分和有调子抑扬变化的部分(节)两种。
能剧中精华的演绎_漂洋过海去日本

第二节 能剧中精华的演绎

要想了解日本能剧艺术,就不得不知道其中的“舞、能、谣”与伴奏在剧中所起的作用。

“舞”是能剧中的主要要素,在日文中,“舞”一词主要是以“能”为中心的用语,在能剧中的舞蹈从没被称作跳舞。就这个现象,众多的能剧学者们有着自己的观点,根据继承柳田国男理论的渡边保之的论述,“舞”一词具有“回转”亦是圆形运动的意思,也正是这一点被看做是能舞的特色。

一般的舞台都是以横长形居多,演员在表演时都是正面面对观众,而在能剧里面舞蹈的特色就与一般的舞台不同,他是三面面对观者的正方形舞台,演员在舞台上边意识三方观者的视线,边做出划圆般的动作为基本特点。能舞的演员在表演时是以圆形为运动中心,运用运步和准备姿势两种技法将自身身体造型,并由此表现出能舞蹈中具有诗学般意境的官能部分。

能剧中的“舞”与“歌舞伎舞踊/歌舞伎舞踏”、“日本舞蹈”相比较的话,能舞的特色是静态的,在一曲的舞蹈中没有太大的缓急差异,身体在极度的紧张下,会呈现出彷彿如硬线条般的体态。能舞和西方的舞蹈相较下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和歌舞伎舞蹈、日本舞蹈相比较时,也具有很大差异的特质。它与西方的芭蕾舞相比,“能”的舞蹈否定了借由跳跃以企图上天的动作,而是采取了重心向下全身呈现出坚实量感的动作。能剧全体的节奏比其他的舞蹈缓慢,属于静态的节奏。

能剧中的“能”是以言语来表现所有的剧情部分的角色。在剧中它是说戏曲的自身、戏曲的词章,其中词章、科白里独特的调子或是抑扬变化的部分(节)也被称作谣。在能剧的戏曲里,登场人物除了科白之外,还包含了被称作地谣的齐唱的表现手法。地谣不仅是舞的部分所使用的背景唱曲,它使用的言语表现也包含了登场人物的心理描写或者情景描写,这样的表现手法成为了日本戏剧中特有的演剧形式,这一点也是能的戏曲和西方的对话剧不同的一点,因为在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使用了独白或是叙述的方法。

能剧中的“谣”分为没有调子变化的台词部分和有调子抑扬变化的部分(节)两种。在能剧里如果演员在剧中有对话的场合,一开始先使用台词做双方对话,到了一方的感情达到高潮的同时,中途就转换为有抑扬变化的部分谣,这样的转变手法在能剧中是十分常见的。“谣”中的地谣一定只唱有调子抑扬变化部分(节)的谣。如果是说台词的谣就是属于论理的、散文形式的对话,那样有调子抑扬变化的部分(节)的谣,就是为将感情带到高潮如同诗般的言语,基本上都是用美丽的文句和听起来动人的音调变化作为主眼。但即使是所谓的台词,还是含有异于现代人通常对话感觉的抑扬,并且这样的抑扬是以型的形式固定下来。也就是说能剧里面所有言语的表现,要怎样发话、歌唱都有预先固定好的乐谱作为标准。因此没有办法拿谣和现代新剧里的台词做比较。

能剧的台词又是科白,相当于对话来说,这样的科白只有在剧中演出者才可以使用。而有调子抑扬变化的部分(节),通常也被分为合拍(拍子合)和不合拍两部分。例如小鼓、大鼓(也称大皮)、太鼓(缔太鼓)称为四拍子。演奏小鼓、大鼓、太鼓的时候要吆喝。吆喝声是伴奏里重要的一部分,他们都有自己固定的曲谱。

能剧的伴奏要使用的乐器有笛(能管)、和拍子,但在与唱念(谣)的共同演出吹奏旋律时不和拍子。剧中的伴奏,也是能剧的音乐要素为谣和伴奏的构成。在能剧的乐器团中右起为笛、小鼓、大鼓、太鼓,它们在一曲的演奏中复杂地组合了,有只含有谣构成的场面、谣和伴奏一同演奏的场面、只含有伴奏的场面等三种场面。简而言之,伴奏若是和谣一同演奏的时候,伴奏作为谣的音乐,发挥了辅助谣的功能。当到了伴奏独奏的场合,就可以透过四种或是三种乐器紧密地演奏成为独立的乐曲。

能剧中的小鼓是樱木制作的,沙漏型的鼓身,在里外有两张皮革(马皮蒙在铁圈上),用麻绳拴住固定的乐器。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左手提携麻绳,小鼓置于左肩,右手击打。在演奏的时候常用往皮革上哈气,或者用唾液去浸湿里层皮革上贴着的调子纸(小片和纸)等方法来达到合适的湿度。能剧中能管是竹制的横笛,有吹口和按孔(七个),在它的表面涂了一层漆。因为吹口和按孔间的管内嵌有被称为“喉”的细竹,所以它能发出篠笛等其他乐器无法达到的高音。能管作为四拍子中唯一的旋律乐器,在只有伴奏的舞蹈(序之舞、中之舞等)的能剧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