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学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文献之一《社会契约论》

政治学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文献之一《社会契约论》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49年,卢梭的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获奖。《社会契约论》又译为《民约论》,是卢梭的代表作,是最为深刻和成熟的政治理论著作,是世界政治学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文献之一,标志着民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卢梭认为众意是个别意志的总和,是着眼于私人利益的,和公意的区别是,公意是公共意志,着眼于公共利益,因而是公正的,主权代表了公意,因为是公共意志,因而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和不可分割的。

·作者简介·

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富民主倾向的代表人物。卢梭生于日内瓦。母亲死于难产,父亲酷爱读书,在父亲的指导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10岁时,父亲被流放,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16岁时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

1749年,卢梭的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获奖。他一举成名,却同其他启蒙主义者、作家朋友在思想立场上产生分歧,同伏尔泰成为终生仇敌。他与百科全书派决裂后的几年开始写政论文章,并与当局发生纠纷,在此后的二十年里,凄惨度日直至在法国埃及迈农维尔一个侯爵的庄园里去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他的遗体于1794年移葬于巴黎先贤祠。

·作品导读·

社会契约论》又译为《民约论》,是卢梭的代表作,是最为深刻和成熟的政治理论著作,是世界政治学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文献之一,标志着民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此书内容不多,思想以深刻见长,意蕴丰富,是一部经典政治学和法哲学著作。卢梭在这部著作中关于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公民选举领袖的共和制度,在《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都有所体现,但由于这是一部推论性的著作,提出的理想社会模式不是具体的革命纲领,而只是逻辑推论,几乎不可能适用于一种历史事实,因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作品概要·

《社会契约论》全书共分4卷,一共48章。

第1卷主要讲述的是社会结构与社会契约,书中说道:社会秩序是神圣的,它的神圣之处在于,社会秩序为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秩序并非来源于自然,这种秩序的建立,在于一种约定,而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比如家庭,家庭是最古老和自然的社会形态,父母与自立的子女之间的联系,有必要用一系列约定来维系,这种约定便是社会秩序的一种。

第2卷论述的是主权、法律和人民。卢梭认为众意是个别意志的总和,是着眼于私人利益的,和公意的区别是,公意是公共意志,着眼于公共利益,因而是公正的,主权代表了公意,因为是公共意志,因而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和不可分割的。因而他建议,建立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通过讨论产生公共意志,继而达成被统治者认可政府的权力。卢梭把立法权看做是人民主权的主要形式,因而法律是应该由服从法律的人民来制定的。

第3卷包括18章,论述的是政府的体制。卢梭认为,政府有三种形态,一种是民主制,即全体人民,或者大部分人民治理,不过卢梭认为,世上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因为它需要太多的条件,以及人们的美德。二是贵族制,自然贵族制、选举贵族制和世袭贵族制,他认为选举贵族制最好。第三种是国君制,这种制度容易使国君走向极端,即,国君不追求公共利益,则会对国家造成危害。

第4卷包括9章,论述与选举有关的制度。他认为既然每一个人生来是自由的,并且是自己的主人,所以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寻找借口,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条件下奴役别人。因此无论如何都不能剥夺公民的投票权。卢梭介绍了罗马的人民大会,论述了罗马选举平民担任的保民官制、在紧急情况下采用的独裁制和从退职的执政官中选出的监察官制,最后论述了公民宗教。他认为公民的宗教服从本国的神及其教义,把对神明的崇拜与对法律的热爱结合在一起,君主就是教主,因而这种宗教全是谬误和谎话,是欺骗人民的空洞仪式。

·经典章节·

第二册第一章

主权不能放弃

从以上建立的原则,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结果就是,只有一般意志才能使得国家力量达成它应有的目的,也就是共同利益;个体利益交织既然使社会的产生成为必需,而这种利益的约法也使社会的存在成为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共同的利益形成了社会的紧密纽带,没有这些共同利益的交集,社会就不可能存在了。统治社会也只有以这种共同利益作为基础。

因此我要说,主权,不过是一般意志的实践,它不能放弃自己。作为一个集体存在的主权者,只能由它自己代表自己;权力是可以转移的,但是意志是不能转移的。

个体意志虽然在某些特定事物上可能和一般意志重叠,这种重叠不可能维持不变,因为个体意志本质上就是局部的,而一般意志追求的是平等;这种重叠更不可能有任何保障,即便它曾经一直存在,它也只能是出于巧合而非机制。主权者确实可以说:这个人的意愿现在就是我的意愿,但是它不能说:明天他的意愿还仍是我的意愿,这是因为意志并不能延伸到未来,而意志也不可能不利于意志的主体。因此,如果人民信誓无条件地臣服,人民也就解体不再成为人民了;宗主帝王扬威立万之日,主权政体分崩离析之时。

但这并不是说统治者的政令不能成为一般意志;只要主权者仍然拥有否决的自由而没有行使否决。此时,整体的沉默就是人民的认同。这一点以后还会深入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