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方法及其设计意图

教学方法及其设计意图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知识类型有不同的教学设计要求,应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着重处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利用教材呈现技术,如先行组织者、符号标志和设计附加问题等,使教材简单易懂。所谓“组块”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每次呈示教材的分量。

第三节 不同知识类型与课型的教学设计

不同性质的知识对学生完成智慧任务的作用是不同的。这就要研究如何有效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以促进智力发展,这又与教学设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知识类型有不同的教学设计要求,应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

一、陈述性知识类型的设计

在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中,教学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保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着重处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利用教材呈现技术,如先行组织者、符号标志和设计附加问题等,使教材简单易懂。第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一环节要注意,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而不是完全受控于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除了采用先行组织者、精加工、事件概况结构和举例等技术来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外,还要促进学生参与理解活动,使学生能够自我控制理解活动,并进行知识理解的策略训练。第三,指导复习,促进知识的巩固。在这一环节,教师可选择精加工、组织、复述和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等策略。

对陈述性知识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要求:①要能检测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②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奥苏贝尔认为,下列三种变量是需要关注的:首先,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教材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是否可利用。其次,这些概念与要学习的新概念之间区别的程度如何。最后,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概念是否稳定、清晰。③符号标志技术。符号标志是在学习材料中加入的,虽不增加实际内容但却有助于强调材料的概念结构和组织的标志或词语。它们虽不提供实际的信息,但材料的结构更为清晰,使人一目了然。使用符号标志的形式多种多样。④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可选用讲解、图示、提问、回忆等方法。⑤媒体的设计应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来展现事物的结构和事物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并做好及时反馈。

二、程序性知识类型的设计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主要是概念和规则的学习。首先,要理解要学习的概念和规则是什么,并能陈述所习得的概念和规则的本质特征,这是陈述性知识学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正确处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然后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加深理解,并知道应用概念和规则的条件,此时陈述性知识开始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在变式练习中,要注意提供的变式的典型性及问题情境由同至异的过渡性,还要注意及时对练习提供反馈。最后,概念与规则经过在多种条件下的应用,逐渐变得自动化,从而完成了转化过程。

策略性知识也是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类型,因而上述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设计也适合于认知策略的教学。但构成策略性知识的概念与规则不同于反映具体事物性质的概念和对它们加工操作的规则。因此,教师应根据策略性知识教学的特殊性进行教学设计,其具体要求有:①应明确策略性知识教学组织的效果,以学生是否会学习为指标。②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渗透到程序性教学组织中。③把自己内隐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能加以仿效。

三、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一)课的类型及特点

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单元。按照课的主要教学目的的不同,可以把课划分为两大类型:单一课及综合课。单一课又可分为授新知识的课、检查课和复习课等,不同类型的课包括不同的教学环节,同一教学环节在不同类型课中所占时间比例也不相同。例如,传授新知识的课的结构是:①揭示课题;②说明讲课计划;③依次叙述课题;④按照每个题目总结基本原理;⑤释疑,并指示如何用独立作业去扩展、加深、牢记新授的知识;⑥指定家庭作业。又如,综合课的结构是:①组织教学(1~2分钟);②检查作业(3~8分钟);③揭示课题,确立新旧教材的联系(5~10分钟);④讲授新课(10~12分钟);⑤巩固复习(10分钟左右);⑥布置家庭作业(5~8分钟)。

课的类型、结构问题的提出,不仅对教学具有改革意义,而且把教学程序问题的探索又深化了一步。

(二)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众多的教学活动设计内部过程的界定中,加涅提出的八种学习的内部过程是各类学习(认知、态度和运动技能等)所共有的内部机制,因此,与之相对应的八类教学活动对各类学习均有促进作用,这些分类可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一般指导。

1.引起注意

这种活动用以唤起和控制学习者的注意,保证了学习者对刺激的接受和神经冲动模式的形成。基本方式通常有:突然改变刺激,如电影、电视画面迅速切换或突然出现闪烁的指示符号、教师突然提高音量等;引起学习者兴趣,如提出学习者感兴趣的问题、电视画面描述一个异常现象等;用体态语(手势、表情等)引起学生注意。

2.告诉学习者目标

在教学刚开始时,应让学习者具体了解当达成学习目标之后,他们将学会做什么,从而激起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用学习者熟悉的语言讲解学习目标,不仅能提高学习动机,还能起“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使学习者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便于学习者对将要学习的具体知识进行组织。这项活动可设计在自学教材中,或直接在视听媒体中体现出来,或在配套的文字教材中提出。

3.刺激对先前学习的记忆

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可指出学习新的技能所需具备的先决技能,以此刺激学习者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让学习者看到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学习目标的联系与差距,意识到学习的需要。这使学习者有可能充分利用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合适的观念来同化新知识,有助于避免机械学习。这项活动的主要作用,除了促进“工作记忆检索”的内部过程外,还能使新旧知识产生有机联系。由于学习者之间存在个别差异,课堂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宜的教学活动。

4.呈示刺激材料

当学习者做好准备后,可以向学习者呈示教材。刺激材料应具有鲜明的特征,以促进选择性知觉的内部过程。教材呈示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顺序的安排,应按一定的顺序呈示刺激材料;二是“组块”大小的设计。所谓“组块”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每次呈示教材的分量。组块过小,学习者可能会感到太容易而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积极性;组块过大,有些学习者可能不胜负担,容易气馁,所以呈示的刺激材料尽可能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学习者特征分析已在前面得到论述。

5.提供学习指导

我们需要从外部,或通过教师、或通过教材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指导,以便帮助学习者用命题、各种概念的层次关系等有意义的形式组织好所要接受的信息。例如,可以为言语信息的学习者提供一个有意义的组织结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为学习者提供思路,启发学习者去寻求答案,掌握新的规律,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与学习记忆。学习指导的程度根据学习目标的性质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而定。

6.提供反馈

提供反馈的活动是指在学习者作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应及时让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通过反馈信息,学习者能确定自己的理解与行为是否正确,以便及时改正。很多情况下,这种反馈是由学习者自己提供的。教师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反馈给学生,如教师观察学生行为时点头、微笑、及时批改作业以及教材在适当的地方出现答案等。

通过反馈,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得到肯定,容易产生成就感,而且受到一定的鼓励,容易帮助学习者建立信心。

7.评定行为

评定行为的目的是促进进一步的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即检索与强化的内部过程。具体表现为要求学习者进一步作业,并评定学习成绩。测试是评定行为的主要方式,既检查学习结果,又能起强化作用。与评定行为有关的测试一般可分三种:①插入测验。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可插入类似练习题的小测验。这类测验常常能最准确地了解学习者当时的学习状况,可作为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完成预期行为的依据。此外,这类小测验若能恰当使用也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②自我检测: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不同程度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他们通过回答问题或进行各种练习等实践活动,一般可以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还可以通过教师或教材的反馈作自我检测。这样,学习者参与的许多教学活动均可视为自我检查性质的测试。③后测:是指完成一个单元或“组块”的学习之后进行的测试,也可称单元测试。测试要求应稍高于插入测验,比较全面、系统。后测的结果常常成为决定下一阶段组织教学和学习的依据。

8.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检索与归纳的内部过程,使学习者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言语信息的学习而言,要提供有意义的结构,使结构在检索过程中发挥线索作用,供学习者回忆知识时使用。

总之,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单靠传统的经验进行教学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深入研究,人人都可编制出高质量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不应只停留在书面文字,付诸实施才是最重要的。做好教学设计是教育理论专家和普通一线教师共同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