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故事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故事的意义和作用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抽象的概念是生硬的、僵化的、冷冰冰的,孩子需要与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以客观的、逻辑的、抽象的方式去观察和思考,也就是说,这种思考要求孩子对世界怀有“离斥感”。“离斥感”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不当的唤醒和硬化,甚至带来伤害。

教学故事的意义和作用

这本书写到这里,相信聪明的读者朋友们已经理解了故事对于儿童心灵成长的意义,那么教学故事对于儿童智力发展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了,对不对?

智力的发展,第一个基础是身体的健康发展,意志力得到锻炼;第二个基础是情感的健康发展,感受和情绪达到和谐。智力是意志力、情感与思维三者的有机平衡结合体,缺一不可。

前边说过,学龄期儿童思维的特性是“图景式”思维,或曰“画面式”思维,即我们常说的“形象思维”。12~14岁,他们的呼吸与心跳达到1比4的规律之前,孩子不适宜进行过多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不适宜接受过多的概念。

抽象的概念是生硬的、僵化的、冷冰冰的,孩子需要与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以客观的、逻辑的、抽象的方式去观察和思考,也就是说,这种思考要求孩子对世界怀有“离斥感”。

然而,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9岁三年级之前的孩子,还感觉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没有和世界分离开,他们沉浸在图景式思维当中,以体验和感受为主来经历人生,来发展自己的情感。“离斥感”会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不当的唤醒和硬化,甚至带来伤害。

这个时期的儿童,需要对世界万物怀有一种“近融感”,需要感觉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美丽的、温暖的、可爱的、值得留恋的。对这个时期儿童进行的教育,需要避免硬邦邦、冷冰冰、枯燥无味、了无生趣的方式,而是采用温暖、有趣、滋润、美好的方式,以唤起孩子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孩子求知的愿望,赋予他们探究世界的动力,并且最大程度上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

换句话说,小学时期的教学,需要以艺术为主,通过教育孩子的情感来进行,而故事是最直接触动孩子情感的方式之一。

通过故事,冰冷的概念变成鲜活有生命的角色,孩子与之产生情感上的联结,不知不觉当中,孩子全身心浸泡在知识的泉水里,全身心吸收着知识,而不仅仅是用脑袋去接受概念。

这种学习方式,吸收得全面、扎实、牢靠,学习效率最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