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案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案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工程创新案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工程创新研究中,案例研究实际上就是要把工程在竣工之前造物的生动过程展现在人们面前,深入地去挖掘和再现工程创新的原初事实和本来面目。案例研究是对工程创新历史宝库的全面发掘,有助于分析和揭示工程创新的“系统性”、“复杂性”、“多主体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案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_工程创新突破壁

第二节 案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在研究工程创新时,我们之所以重视案例分析和研究,是因为案例分析和研究是“解剖麻雀”,有其独立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工程创新案例研究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挖掘和显示工程创新的原初事实和本来面目

在谈到科学发现过程时,爱因斯坦曾说过:“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6]这的确是令人遗憾的,在这方面,工程创新过程又更甚于科学发现过程——因为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之日就是脚手架无影无踪之时。在工程创新研究中,案例研究实际上就是要把工程在竣工之前造物的生动过程展现在人们面前,深入地去挖掘和再现工程创新的原初事实和本来面目。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伟大工程,如埃及的金字塔,至今对其是如何建成的仍然存在着许多猜测,人们很难解答古埃及人在造物时是怎样“想”、怎样“干”的,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将250万块巨大的石料建造成胡夫金字塔的,也很难解释为什么金字塔的建造和星宿有着如此神秘的联系。在中国,秦始皇陵墓、敦煌莫高窟这样鬼斧神工的工程至今也充满谜团。历史典籍中字斟句酌的叙述,使后人看不出这些工程在创造过程中的曲折、迂回、谬误和失败。案例写作者应该通过对典型的工程创新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再现工程家们艰苦漫长的创造过程,通过案例研究而“再现”当年建造这些辉煌工程时的“脚手架”。

伟大的工程不仅在建造的年代是巨大的创新,甚至在整个工程创新史上也是辉煌的创举。研究这样的工程案例,特别是对每个时代最为典型的工程创新案例进行研究,就好比把整个工程创新的历史连成一卷史书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看了这样的史书就可以真真切切地看见这些工程在建造时的背景、环境、条件、优势、劣势,等等。

以桥梁史上著名的钱塘江大桥为例,如果要选取这个工程事件作为案例研究,那就需要通过“史实挖掘”而还原、再现其建造过程中的“原初事实”和“本来面目”。[7]钱塘江的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水势受上游山洪、下游潮汐以及台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钱塘江底的流沙厚达41米,变迁莫测,素有“钱塘江无底”之说。所以,在钱塘江上建桥是很困难的事情。建桥遇到的困难大致有以下四点:一是打桩;二是钱塘江水流湍急,难以施工;三是难以架设钢梁;四是建桥之时正是抗日战争之时,造桥时还要冒着日军空袭的危险。在建桥过程中,茅以升创造性地发明了“射水法”、“浮运法”、“沉箱法”,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钱塘江大桥终于在1937年9月26日顺利建成通车。

二 分析和揭示工程创新的特征和客观规律

工程创新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工程,从熊彼特创新的概念上来说,任何一项工程都有其创新点。虽然唯一性和当时当地的独特个性是工程活动的灵魂,但是工程创新依然遵循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律。规律的普遍性蕴含在各个个例之中,任何一个具体的特殊现象都体现出了一般规律。因此,通过研究典型案例,有助于探索和揭示工程创新的特征及其规律性。

案例研究是对工程创新历史宝库的全面发掘,有助于分析和揭示工程创新的“系统性”、“复杂性”、“多主体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每一项工程创新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就工程和外界关系而言,整个人类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就是一个子系统。工程与整个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就工程自身来讲,它是由许多部门分工协调去实施的,也是由多个步骤相互承接来完成的,所以工程创新具有“系统性”的特征。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诠释这一特征。比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协调南方与北方水资源利用的一座桥梁。从宏观上来讲,南水北调能在相当程度上解决北方水资源匮乏的难题,使得整个社会系统更加协调和完善,作为一个子系统,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整个社会大系统来说具有很大的贡献。从微观上来说,南水北调工程自身内部也是一个系统,作为如此巨大的一项工程,单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多方合作,从国家、科研机构、企业到个人,都要作出自己的贡献,才能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

每一项工程创新都是复杂的集合体,从工程造价的事前评估到建造,再到最后投入正式使用,无一不涉及集合体的复杂性。例如,以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命名的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从1961年开始实施,先后动员了120所大学、2万家企业、20万人参加,耗资240亿美元,1972年宣告结束,历时12年。该工程包括17次飞行,其中以1969年7月21日“阿波罗11”将宇航员首次送上月球的伟大创举最引人注目。阿波罗飞船和土星—V运载火箭共有约700万个原件和零部件,其拥有精密的组装、可靠的运行、自动的控制和灵敏的通信联络,若没有高、精、尖的技术设备和材料,要完成该工程绝对是无法想象的。阿波罗登月工程十分生动地反映出了工程的复杂性。

此外,工程创新还体现出“多主体性”和“社会性”等特点。没有一项工程是可以单凭一方力量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单单依靠科学或单纯依靠技术或仅仅依靠工程就可以完成的。实际上,每个工程创新都是有多主体参与的,每一个工程创新也都应该放进“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框架中去考虑。工程创新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概念。如果单纯从某一个角度去考虑工程创新,那永远都不可能真正了解工程创新。当然,工程都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而且大部分的工程建立的背景也都是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建造万里长城是为了军事,建造都江堰是为了水利,我们当代建造高速铁路是为了加速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甚至我们建造每一栋房子也是为了人们居住。所以,每一项工程都存在于社会之中,顺应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其本身也构成社会的一部分。

案例研究是对工程创新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有助于我们分析和揭示工程创新的客观规律。工程创新是整个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的主战场,它同样也遵循人类社会活动的规律。这种规律既不像宏观的机械运动,是动力型的;也不同于分子热运动,是统计型的。工程创新的任何一个原理、一条原则或一个结论,都不仅仅是对某一项或几项工程实践所作的说明,而是对大量工程创新案例研究的结晶。

工程创新案例研究揭示,作为历史规律,工程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任何一项工程创新都必然包含了大量的继承性因素。无论是一款最新的手机或是一艘待发的载人航天飞船,虽然其功能各异,大小、价值相差悬殊,但都包含着对力学、材料学、机械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集成。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作为人类物质文明的标志性成果,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不同方面体现了人类文化成果和文化境界,都是对人类文明的传承。

工程创新案例研究揭示,作为历史规律,工程创新是选择基础上的创新,是选择性和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工程创新的总趋势受社会、历史制约,也受工程活动本身发展的要求所制约,存在着决定发展趋势的内在机制。同时,管理者和工程师的个人才能、素质的差异也会影响工程创新的发展。

工程创新案例研究还揭示,作为历史规律,工程创新是价值负载基础上的创新。工程是“双刃剑”,兼有正、负面的多元价值。工程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效应和社会风险。二三十年前,我国学术界反复宣讲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也没有国界,它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些年来,许多人又在讲科学是“双刃剑”,有人称颂科学,也有人批判科学。其实工程才是真正的“双刃剑”。

案例分析和研究还有助于我们从价值上评价不断深化的对何谓工程的“终结”、何谓工程的“全过程”的认识。以往人们一般都认为,工程竣工、产品制成或销出之后,工程的价值便可“盖棺定论”,其实,工程的自然和社会生命远远没有完结。在“绪论”中,我们已经指出,我国有许多煤矿工程,过去只考虑有煤时如何多开采,尽快开采,“大干快上”、“有水快流”,而没有考虑资源枯竭时,“工程”如何才能“终结”得好,这就造成了我们现在不得不面临的许多“苦果”。

三 探究和寻求思维方式和战略战术

工程思维方式与工程行为方式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工程思维方式就是工程行为方式的内在规定性。这一说法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工程创新活动中生动地体现了工程思维方式的性质、特征和意义,研究工程思维方式、研究工程智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其二,工程创新思维是工程思维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进一步说是其基本内容,在深入研究工程思维方式——特别是工程创新思维方式——的性质、内涵和意义时,案例研究是一条重要的研究途径,是一种大有可为的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对工程创新思维方式进行理论分析和探索。

对于工程思维方式,《工程哲学[8]一书中曾有专节进行分析,本书第四章对工程智慧问题的研究实际上也属于研究工程思维问题的范围。工程思维是一个特别困难但又具有特别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目前的研究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

古往今来,任何一项工程,就其自身来说,无论规模大小、结构繁简、价值高低,都是由缺一不可的各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整体。从工程与外部因素看,各类工程活动,无论是城市规划、水利设施、建筑工艺、航船制造、港口建设,还是军事工程,无一不是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社会因素、审美因素和伦理因素等多因素的集成。这就决定了工程思维也必然是以整体性为根本特征的整体思维方式。

工程创新的这种整体思维方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正像现代工程与古代工程不可同日而语一样,现代工程思维与古代工程思维相比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思维过程本身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长起来的,它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9]追溯历史,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工程思维的性质、内容、形式、特点和作用,揭示其变化、发展的历程,可以为我们展示这种整体思维方式从古代直观性整体思维方式演变为近代机械性整体思维方式并进而发展为现代复杂性或系统性整体思维方式的图景。

案例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对工程创新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方式的深入认识。形象思维是相对于抽象思维而言的。钱学森在《自然辩证法通讯》(1957年第1期)发表文章,讲到“工程师处理问题,别人看来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譬如总工程师最后下了决心,大家就这么干。一干对了,究竟怎样对的?为什么要这样干?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当时,我说的是总工程师……但是现在我觉得,这里头最根本的是形象思维,或者叫直感思维”[10]

工程师设计飞机,头脑中会有群燕展翅;建筑师设计大厦,大脑中也有各种新型楼房的生动形象。对此,马克思曾有生动的论述:“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11]建筑师在自己头脑中建造大厦,他们用的材料,不是蜂蜡,不是砖瓦,也不是抽象概念或理论,而是一些具体的形象。这些形象以及借此而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在他的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这正是形象思维的生动写照。

案例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工程创新思维方式的认识,这对工程师和工程工作者突破壁垒和躲避陷阱具有启发作用。工程创新案例分析和研究揭示出本来似乎互不相干的多种事物之间深层次的联系。人们看到,工程建设越来越普遍地与社会的、经济的、环境的影响联系在一起,工程建设的成败甚至往往受其直接制约。因此,对于环境演变的历史与趋势,建设思想与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研究日益重要。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单纯依靠工程技术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恰恰在这些宏观问题方面,案例分析和研究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这是由于案例是前人已有的实践,这种实践所显示的是综合了自然、社会各种影响因素的内在总体结果。因而历史实践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

在案例研究中,不但应该注意研究成功工程的经验,而且必须注意研究失败工程的教训,换言之,在案例选取时,不但必须注意从成功的工程中选取典型案例,而且必须注意从失败的工程中选取典型案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工程思维方式的本质和特征,不但生动、集中而典型地体现在成功工程的案例中,而且也生动、集中而典型地体现在失败工程的案例中。在思维活动中,战略性思维和战术性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工程活动的成败无不有其战略性思维和战术性思维方面的原因或根据。战略性思维能保障一项工程在大方向上的正确性,而战术则可以保障项目在具体环节上的正确性。案例研究可以为探究和寻求工程活动合理的战略战术提供生动、深刻的启迪。

【注释】

[1]所谓“案例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其具体含义中应该既包括“案例写作者”方面的目的和要求又包括“案例读者”方面的目的和需要。

[2]陈昌曙:《重视工程、工程技术与工程家》,刘则渊、王续琨主编:《工程·技术·哲学》(2001年技术哲学研究年鉴),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3]余凯成:《管理案例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1页。

[4]郑金洲:《认识“案例”》,《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2期。

[5]李玲玲:《案例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新课程教学案例》2005年第2期。

[6]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许良英等编译,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79页。

[7]详见本书第六章第二节。

[8]殷瑞钰等:《工程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41页。

[10]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5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0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