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课程回归到生活世界

让课程回归到生活世界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文是作者为《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教学案例集》第一部分的8篇教学案例写的点评。这一部分的主题是“研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本专题中的8个案例正是体现这一课程理念的鲜活事例。可以看出教师对“锚”的确定及选择“抛锚”的时机都是恰到好处的。

课程回归到生活世界——教师案例点评

按语

下文是作者为《初中生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教学案例集》第一部分的8篇教学案例写的点评。这一部分的主题是“研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8篇案例分别是:太西四中高西君《不同居住环境差异调查报告》;太西四中董玉湘《花好月圆话中秋》;庙台中学谢生俊《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石嘴山市四中明辉《小小百鸡宴》;石嘴山市九中于芝敏《课外写作的快乐》;庙台中学刘学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石嘴山市九中陈范华《在模拟生活中学英语》;庙台中学周素萍《关于平均速度的有趣实验》。

一、案例蕴含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策略

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是人生发展的基石。人只有在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中认识自然、理解社会,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本专题中的8个案例正是体现这一课程理念的鲜活事例。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将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因设置在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上,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

儿童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联系。现实的生活世界,不仅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许许多多问号,进而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在走进现实生活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课程,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他们明是非,辨善恶,树立正确的处事态度,同时在与同伴、成人的交往中掌握沟通的技巧,学会做人、做事。案例1中的生物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居住的环境,开展小区居住环境的调查、分析、研究;案例2中的语文老师启发学生搜集中秋节丰富的资料和月饼广告,调查月饼种类和节前促销活动,交流中秋节的感受,探究中秋文化的丰富内涵;案例3中的数学老师指导学生把最常见的三种农作物果实带入课堂,研究三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案例4中的劳技老师指导学生设计以鸡和鸡蛋为主的菜谱,搜集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劳动的辛苦;案例5中的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实际参与自制水果罐头和番茄酱,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感受,使学生的写作成为直接表达生活感受的乐事。

2.研究关注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

研究性学习不仅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而且还必须关注儿童可能的生活。这种关注将满足人的更高的精神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可能生活是一个人意识中去实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相比较,可能生活是更具有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生活。它关注的是人的更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案例6中诱导学生预测自己身高;案例7中启发学生想象快乐的周末活动;案例8中组织学生测速度、量路程、画跑道的活动都是联系学生可能的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

二、案例蕴含的学习策略的类型

1.从学生的已知引出研究的问题

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是一条学习原理,是教学成功的有效策略。案例1正是注意从学生的已知引出研究的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生物课的学习中已经有了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从学生头脑中的这些环保意识和相关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及周围小区的环境现状,巧妙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环保知识,产生了浓厚的探究、调查兴趣,为完成全部调查研究任务形成了动力因子,从而使学生在调查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围绕“锚”组织教学或研究

“锚”指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是向学生提供的一个共享的知识背景,有助于学生与其他成员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围绕“锚”教学或研究,关键是要设计好“锚”,并把握好“抛锚”的时机。所谓设计“锚”就是为所要研究的问题确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和知识确定切入问题的角度或方向。如案例2中教师以过中秋节为共享的知识背景,在节前3周布置3项活动内容:搜集中秋习俗、中秋活动、中秋诗词的相关资料,探究中秋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学生广泛深入的研究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可以看出教师对“锚”的确定及选择“抛锚”的时机都是恰到好处的。

3.提供向上攀登的“支架”

所谓支架,也叫“脚手架”,即在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搭上台阶,每一个台阶就是一个支架,整体形成一个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引发学习者对问题深入探究、理解所需要的。为此,要把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探究一步步引向深入。如例3中,从二元一次方程到三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分步对问题进行研究:(1)未知数的个数及处理方法;(2)题目中有几个相等关系;(3)列出三个方程后为什么要组成方程组。这样一步步将学生分组摆放蚕豆、玉米、黄豆形成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数学应用的阶段,建构了三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图式。又如例6中,教师用“你想知道自己未来的身高吗?怎样预测身高?身高的值和代数式的值的关系等”3个问题巧妙引导学生在探究中理解了学习内容。

4.把知识结构化的策略

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把知识结构化”指新知识获得后,必须像图书馆的图书一样,要按一定方式组合排列,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结构化、网络化。这个过程是知识整合的过程,更是学生深入探究理解的过程。如案例4中学生围绕鸡和鸡蛋搜集图片、资料,设计菜谱,在讨论交流之后,教师深入引导学生总结了“美食”的四个特点:营养丰富、颜色迷人、香味诱人、可口好吃。这种色、香、味、营养俱佳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将零碎、分散的食品(菜谱)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对学生日后运用这种学习策略很好帮助。

5.实践探究感悟体验策略

通过亲自探究产生感悟和体验。这个过程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案例5中,为了改变学生对写说明文没有兴趣的状况,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探究食品罐头的制作过程,在学生有了体验感悟后,再引导写相关的说明文,达到了“不吐不快”的写作境界,作文水平的提高则是情理中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