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制定与达成策略的研究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制定与达成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态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关注本课程的目标问题。据统计,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近十条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多于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力的培养在目标中亦占重要位置。一次,我们组研究的课题是“插花”。教师除了预设可预期的行为目标,表达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还必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展开性目标。达到完成活动任务的目的。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目标制定与达成策略的研究

贵阳市南明实验三小 张 文

一、教师要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阶段需要达成的目标有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要充分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立足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力,体现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可持续性,以及对学生发展过程影响的充分性。常态有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关注本课程的目标问题。那么如何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来设计活动目标?如何将课程总目标细化成可操作的具体主题活动的目标?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课程的总目标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理解。

二、根据以上目标设定策略

1.教师要重视各个目标的独特性和交互性,对目标合理把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尤其是后两者。据统计,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近十条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多于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力的培养在目标中亦占重要位置。因此,在设定具体的学习主题的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三个维度在学生的发展中的独特作用。针对以往教育对“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忽视,现在要特别对其予以关注。要通过三维目标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要求。同时,也要看到目标的交互性特点。

例如,可以通过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带动其他目标的达成。即学生在达到目标中形成的品质会产生交互作用,优良的品质之间有增力作用,优良的品质可以改善不良品质,促使不良的品质向积极方向转化和发展。这提示我们在具体情境中,不必、也不可能在三个维度目标的达成上平均使用力量,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主导目标,以其统领其他目标。主导目标是不断变换的。我们可以以主导目标作为突破口,捕捉学生与此目标相符的“闪光点”。

2.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特色化、梯度化目标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学生的情况和不同的发展需要,在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前提下,教师要为其制订特色目标。可以根据学生的不足设定特色目标。例如,在活动中会有大量的如,采访、调查的任务,但有的学生由于害怕与陌生人交谈,不好意思的种种情况,而无法完成组内布置的采访任务。针对这类学生,教师要为其制订:在活动中掌握交际技巧,消除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大大方方地进行采访的特色目标。一次,我们组研究的课题是“插花”。当我去商店询问时,那个人不肯告诉我。我又访问了另外几家花店,还是杳无音讯,我有点灰心,但我不肯放弃这次机会,这时候,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半途而废,这会阻碍你的成功。”这句话在我耳边重复很多次。我也对自己说:要自信,我一定能问出结果来。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一家能告诉我如何插花以及插花的意义的店主。我十分高兴,我差一点就要大喊:哇噻,我成功了!自从上了综合课,让我懂得很多,是它,让我努力,不要放弃;是它,让我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是它,让我知道了不付出就没有收获;是它,让我知道了成功的含义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在对学生的特色目标的设定上应分阶段来设定,要体现出层次性、在一次次的活动锻炼中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为此,教师要不断注意观察学生的发展情况,适时提出适当的意见,促进他们的提高。

3.教师要注意把握非预期的目标

非预期目标包括: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教师除了预设可预期的行为目标,表达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还必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展开性目标。根据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首创性的反应形式,以及活动后得到的结果,提出表现性目标。这两种非预期目标的准确把握和表达,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灵活施教,能动态地适应学生学习和活动的需要和特点,消除学生畏难、自卑的心理,激发他们积极、健康、快乐、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采用小组交往合作学习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这种交往合作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这种交往也不局限于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一项课题、一次社会服务或劳动实践,常常需要多人合作、多组合作、社会多方人员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困难。如:有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愿动脑筋;注意力不集中;表达能力较差,胆子小又不愿发言;活动中遇到困难不敢面对,不与老师和同学沟通;面对问题不能独立解决,对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根据自己的经验等,所以我认为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根据每次的活动主题学生分别组成研究小组,小组成立后每个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活动中承担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员。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通过角色轮换,使小组成员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根据每个人的表现来评价小组活动的质量,促进小组成员的相互依赖、交流和帮助。 达到完成活动任务的目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师生单面交流,教师垄断了活动课堂的信息源而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局面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可以充分的发挥。

例如,在主题“调查身边的浪费现象”“我们身边的隐形杀手——噪音”“我们身边的茶文化”等等活动中,我都涉及了倡议书的内容设计,有了前面活动阶段的铺垫,往往此时学生积极性高涨,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一会儿讨论倡议书的内容,一会儿讨论词语的用法,兴趣非常的浓厚。每组都有自己的特色,最后根据各个小组的设计内容提炼出完整的倡议书。每个学生在这一环节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家都能畅所欲言,毫无顾忌……

又如在“纸与我们”确定小主题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归纳出:纸的种类、用途、发展,然后让学生自己找找还想知道纸的哪些知识,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收集资料,概括记录,最后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内的合作学习的成果,学生都是好胜的,每一小组只有这么六七位同学,谁也不愿落后,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兴致勃勃,既达到了教学活动目标,又培养了合作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提高。

2.教师情感调控策略

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线索有两条:一是教师的情感线索,二是学生的情感线索。学生的情感总是在教师的情感的感染下逐渐萌发的。进而迸发出对教师的爱以及对真理和科学追求,激发出学生对活动的探究欲望。活动中教师要适时把握好学生的情绪状态,以自己振奋、愉快等情感,调动、感染和调节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经常处于积极的状态,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满足。

教师单一的情感状态会对学生产生抑制的反效果,而丰富多彩的情感状态则会起到积极的效果。因此在活动中要注重信息传输的多样性、奇异性与灵活性,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一次性木筷的调查活动”主题开展中,在确定研究活动主题的环节上我先播放人们随意丢弃一次性木筷的录像片段,一张张的浪费现象通过画面传递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加上我富有激情的话语,与学生的交流,最后确定活动主题。这种方法,既有真情实感,对学生又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再如,这节活动课上,我还出示了几道数学题:据统计,一个中等城市至少有100来条这样的街道,类似的小吃店,累计约有1000多家,如果以每天使用一次性筷子200双来算的话,这个城市大概一天要用多少双筷子呢?(学生们埋头计算后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算得真快!出示课件: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约1000多个大中小型城市。以每市每日20万双筷子的用量,那全国大概一天要用多少双筷子呢?

生:全国一天大概能用2亿双左右。

师: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出示课件:我们动手来测量一双木筷的体积,老师抽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每个小组在组内测量计算后填写在表格里,(学生算出一双筷子有6立方厘米)出示课件我们以一棵长了三年的树为木材的话,假如它去除枝叶,余下的主干算0.5立方米的话,那么一天将用掉多少棵树?(学生计算288万棵树)

师:为了小小的一双木筷,一天将用掉288万棵树,也就等于我国每天为了一次性木筷而砍掉一片森林,这是多么悲哀啊!同学们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破坏森林的后果吧!播放图片讲述:原本以为的小问题,变成了一个复杂的、值得人们关注的大问题。就像这一次性木筷,它本来的用意并不坏,既方便又卫生。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各地灾情不断发生,环境恶劣,动物流离失所,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这种种天灾人祸,不正是人们自己一手造成的吗?地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毁掉它,不就等于自取灭亡吗?你们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吗?(不愿意)这样,学生通过分析、计算数据,深切地感受破坏森林的严重后果。保护环境的确是一件关系每一个人的迫在眉睫的大事。通过我的语言渲染,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能通过情感调控,也可使学生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好奇、好问、好学、好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那么在学生进行自己收集资料展示汇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和思维的最佳状态中。例如:在“纸与我们”主题活动课上,各组学生针对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大胆、大方的汇报,虽然他们的资料存在着不完整或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不管怎样都是学生努力的成果,当学生的努力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时,他们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快感。教师合理的情感调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镜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又激发出新的求知欲望,为下次的活动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生也能更积极地投入主题的探索研究中。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学生可按照课程的一般目标,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主设定具体活动的目标,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现有的水平选定活动内容和方式,他们有权利参与决定学什么和怎样学,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负起责任来。以研究性学习为例,从具体的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任务的确定,到研究内容的落实和研究方法的采用,都可由学生自己规划和设计,教师只需适度引导和组织。社区服务与社会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也十分注重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时而是一个引导者、时而是一个肯定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者。

(1)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具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情感态度的人,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诚、平等、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氛围。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表现为帮助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澄清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而不是规定他们必须学什么;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发现自己所学内容的用处、所做事情的意义,包括: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接纳和欣赏别人。比如:尊重同学,承认同伴享有发言权、听发言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并用言语或行为表示正在倾听、不随意插话等。培养学生开阔的胸怀,既能够欣赏别人的优点,又能够适度宽容别人的不足,在互相取长补短和彼此鼓励提携中共同进步。而不是要求学生按统一的方式接受他们无法感受、不能理解其意义的东西。

(3)从指导力度而言,不同学段甚至是同一学段的不同年级之间,指导的力度应不同。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越大。总之,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4)学生在活动中,教师要巡视、观察和听取意见,主动发现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判断小组合作成功与否,以此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教师可给予适当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包办代替,而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通过师生互动中适当的启发、点拨和建议,促使学生思考得更深刻、体会得更深入或在认识基础上操作的更得要领。当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越过重重障碍获得成功时,他们会感受自身的价值和学习的意义,从而愿意更深入、更持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5)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局限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具体任务上,而应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如,学生开展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如,垃圾问题、水污染问题、水土流失、噪声污染、噪音污染等)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了解了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得出了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案或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做些环境保护法律的社会宣传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这样较好地把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使得三类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又达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发展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