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儿童健身运动的特殊效益

青少年儿童健身运动的特殊效益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界限,国内外没有一个确切的划分依据,相关研究对青少年儿童的概念界定还不够一致。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已有经验性的研究表明,中国少年儿童的身体自尊在其整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徐霞、姚家新曾作过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身体自尊这一概念在中国青少年身上的存在,并且通过体育锻炼干预手段可以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身体自尊水平。

二、青少年儿童健身运动的特殊效益

青少年儿童时期是智力、心理发育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青少年儿童是未来社会发展和建设的生力军,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儿童的健康状况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对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的健身运动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增强体质。目前,很多青少年儿童缺少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必须准确了解青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界限,国内外没有一个确切的划分依据,相关研究对青少年儿童的概念界定还不够一致。在我国,广义的儿童期指12岁以下,青少年时期则集中在12~25岁之间,并且分为3个阶段:青少年前期、青少年早期和青少年后期;狭义的青少年一般指12~18岁之间。而国外一般把13~19岁之间的人称为青少年。

健身运动在人的一生中是重要的,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维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二是建立起不威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儿童相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吸烟的可能性更小。而且,学业成绩也与体育锻炼有积极关系,参加有氧锻炼的自闭症儿童的学业表现提升。自闭儿童的一些刻板行为在经过一段时间慢跑之后也有所减少。另外,有各种各样身体或心理疾病的儿童可以通过参与体育锻炼获得益处。一项关于脊柱裂(一种脊髓疾病)患儿(9~12岁)的研究证明,手臂活动能促进显著的周边视力提高和各种学习方式的增加。报道这些结果的研究者推测,锻炼可以增加脑部血液流动速度,给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加速大脑所需营养物质的输送,从而促进大脑更加有效地活动。

2007年3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神经学家斯莫尔宣布:增氧健身运动能健脑。他的科研团队在经过近10年动物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把这个原理运用到人身上:即连续锻炼3个月之后,所有参加实验的人都有了新的神经细胞。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神经学家查尔斯·希尔曼则认为,肌肉与大脑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例如,我国著名歌唱家谢莉斯在中央电视屏幕上自述,她59岁时已经瘫痪,医学检查其大脑的沟回纹理已模糊,甚至已达80岁老人的老化程度,连说话都已口齿不清了,医生断言她只可活3个月,可她在坚持数年的有氧健身和康复训练后,脑细胞得到大量增生,大脑沟回纹理清晰,现在奇迹般地又重返了舞台。

具体来说,青少年儿童参与健身运动的益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健身运动青少年儿童认知发展的良好影响

大量的研究发现,健身运动与认知功能发展的密切关系在儿童身上有着直接的体现。如,智力发展落后的婴儿,在身体活动发展上也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有研究者以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和小学二年级学生为被试者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左右侧肢体运动技能发展的均衡程度与幼儿心理潜能有关,运动技能的提高可以促进智商的相应改善,使幼儿的智力潜能得以充分开发。综合历来的研究可以发现,被试者的年龄越小,或运动任务越复杂,或小肌肉运动越多,则运动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与身体活动能力的发展逐渐分化开来,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不那么密切了。

2.健身运动对青少年儿童情感发展和情绪的良好影响

青少年儿童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参加健身运动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多变性、竞争性和娱乐性等方面的特点,他们在参加健身运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高兴、愉快、兴奋、激动、紧张以及焦虑等方面的情绪体验,最终对他们的情感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健身运动能够显著降低人们的抑郁和焦虑水平。蒋碧艳、祝蓓里(1997)对上海市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能有效地降低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提高自尊感,中等到较大强度的运动具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效应,体育运动的坚持性与运动者的兴趣有密切关系。

徐波、季浏等对参加了为期3个月体育锻炼的被试者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能使抑郁超临界值人数明显降低,参加锻炼的男、女研究生的抑郁程度较锻炼前有显著降低,参加锻炼的女研究生的焦虑程度比锻炼前显著降低。

3.健身运动对青少年儿童意志品质发展的良好影响

青少年儿童在参加健身运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障碍的影响,其中既有来自内心的,如紧张、害怕、失意等情绪,也有来自外界的,如教学条件设备、环境、气候、身体素质与能力的限制等。为了实现目的,就必须发挥意志的作用,克服困难,而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意志过程,必将对青少年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4.健身运动对青少年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良好影响

健康、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绝大多数有关健身运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健身运动对人格的培养有积极的效应。青少年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格的许多方面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健身运动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对他们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意义更大。

5.健身运动对青少年儿童身体自尊的良好影响

心理学界有关自尊的研究虽然很多,但迄今为止却没能形成一个有关自尊的统一概述。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自尊是对个体特点的认知评价及情感反应,是对自我价值的判断。有关自尊的结构,也经历了一个由单一维度结构向多维度、多等级结构转变的过程。身体自尊是整体自尊下面一个较为重要的维度,个体身体自尊的提高可导致整体自尊水平的提高。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已有经验性的研究表明,中国少年儿童的身体自尊在其整体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徐霞、姚家新曾作过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身体自尊这一概念在中国青少年身上的存在,并且通过体育锻炼干预手段可以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身体自尊水平。

目前有大量关于身体自尊和体育锻炼之间的研究成果,而且结果表明,不论对于任何群体,有规律、科学的体育锻炼和体育课都可以增加个体对身体自我概念的满意程度。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儿童群体,由于他们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可塑性很强,通过科学的健身运动可以明显增强青少年对身体自我概念的评价。江雄的研究认为,参与健身运动的中学生比不锻炼的中学生有更高的身体自我价值感,随着健身运动强度的增大,健身运动对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锻炼时间也与身体自我价值感成正相关,如中等强度和大强度的健身运动会随着锻炼时间的增长与中学生身体自我价值感的提升成正相关。但Bakker(1994)的研究结论正好与此相反,他从体质和相貌两个维度研究了从事舞蹈的女学生,发现她们身体自我概念的得分比普通女生更低。他认为,这一结果与学校对于外貌和身体技能是否苛求有关。

6.健身运动对青少年儿童社会化的良好影响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社会行为的模塑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模式,对生存其间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刺激能够产生合适、稳定的反应。简单地说,社会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和完善的过程。社会化是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脱离了人际交往就不可能达到社会化。

关于健身运动与青少年儿童社会化的关系,诸多研究指出,健身运动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朱五一、徐峰等指出,健身运动是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所需的重要的社会环境和主要内容,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陈敏等(2008)指出,竞技健身运动是向青少年提供社会规范教育的场所和实践社会规范的模拟机会,可以引导青少年融进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可以给青少年分配“社会角色”,提供深度社会角色的各种机会,可以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7.健身运动对青少年儿童主观幸福感的良好影响

在对健身运动和个人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中,诸多研究认为,健身运动能够增加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如陈作松、季浏研究得出,经常锻炼的青少年儿童比锻炼不足的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这一差异表现在两者之间的情感成分和特殊生活满意感上;一次性的健身运动对青少年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增长,中等锻炼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小锻炼量和大锻炼量的效果;健身运动不仅可以直接对青少年儿童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而且可以通过身体自尊、人际关系、人格等中介变量对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