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莫言热”来了,中学语文准备好了吗

“莫言热”来了,中学语文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莫言热”席卷全国,这是不争的事实。总而言之,“莫言热”来了,中学语文不能不面对!在“莫言热”席卷而来的同时,伴随着赞歌,也有不同的声音。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地应对“莫言热”。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指出,“莫言的获奖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回到对文本认真探讨的批评立场上来”,这正是希望我们理性地应对“莫言热”。

5 “莫言热”来了,中学语文准备好了吗?——谈谈理性应对“莫言热”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为世界和世界文学带来不小的变化,给国人带来无比的兴奋和激情,也给中学语文带来新的思考。

“莫言热”席卷全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必说各类媒体在莫言获奖后铺天盖地的宣传,也不必说莫言的家乡和文化教育界的无比激动,单说宣布莫言获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文化部长蔡武的致信祝贺来说,就足见莫言获奖意义之重大。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莫言热”更热——莫言的作品身价大涨,手稿价格一夜飙升,全国各地莫言的书不断脱销……足见莫言作品获得读者的认可和青睐。

从中学语文和语文教学来说,可能因为之前的宣传不够或是莫言作品未选入教材,不要说学生,也许部分语文老师也不一定知道莫言和莫言作品。但莫言获奖会改变未来的语文教材,已有两大出版社表示会考虑在语文课本中增加莫言的作品和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内容,语文出版社已敲定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预计会有更多语文教材增加有关莫言的内容。

不仅语文教材将编入有关莫言的内容,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必然会增加莫言作品阅读分析,甚至中考和高考语文试卷中也会出现有关莫言的内容。

总而言之,“莫言热”来了,中学语文不能不面对!在“莫言热”席卷而来的同时,伴随着赞歌,也有不同的声音。有关专家指出莫言作品不一定适合中学生阅读,如作品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太逼真,选入教材让人担心。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地应对“莫言热”。

一、理直气壮地宣传莫言

莫言成为首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实现了“零”的突破,实至名归,这说明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同时,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取得了骄人成绩。

莫言的获奖有多重意义:一方面,拉近了中国文学和世界各国读者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拉近了诺贝尔文学奖和中国文学界的距离。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莫言,要从文学和中学语文的角度来宣传,让广大中学生,让更多的人认识莫言,学习莫言,走近莫言。

二、辩证地认识莫言及其作品

面对“莫言热”,尤其是面对不同声音,我们应该理性地、辩证地认识莫言及其作品。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表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莫言也许并非最顶尖的作家,比如我觉得贾平凹、余华作品的文化厚重感和艺术成就可能要超过莫言,但莫言无疑是最杰出的少数当代作家之一”,这就是客观的评价。温教授还指出“莫言作品中也有些描写怪异或过于阴暗,而让人读来不快,甚至有所谓‘重口味’之弊”,这正是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的。

有关教材出版社表示,“魔幻现实主义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如果加入莫言先生的作品,会考虑选择浅显一些的文章”,这是恰当的。著名文学评论家陈晓明指出,“莫言的获奖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回到对文本认真探讨的批评立场上来”,这正是希望我们理性地应对“莫言热”。

来自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们也有另外的视角,他们认为,可以适度增加一两篇莫言先生的作品,但是不需要过度渲染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正确的态度。

总而言之,我们要关注莫言和“莫言热”,理直气壮地宣传莫言,更要把握好分寸,一分为二地引导中学生理性地认识莫言及其作品。

三、要让“莫言热”走进语文教学

1.引导学生学习莫言的文风和人品。语文教学的根本在育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莫言的人品和文风。且不说莫言的成长中显现的人品和文风,就是莫言获奖后的淡定和谦逊就很可贵。在得知获奖后莫言说,“实际上有资格问鼎诺贝尔奖的中国作家成群结队,我只是比较幸运”,这样的谦逊和低调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获奖后,莫言在老家高密给母校的师生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获诺奖确实像件大事,但绝没大到媒体渲染的程度。等尘埃落定之后,真正能够让一个作家青史留名的还是作品,对此我十分清楚。”莫言以作家的历史使命来严格要求自己,这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现代社会,莫言的文风和人品是我们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鲜活材料,也是我们引导学生提高读写能力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2.以“莫言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莫言靠他的作品成功获奖形成的“莫言热”,正好激发学生热爱写作。更重要的是要以莫言的写作思想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认真阅读莫言作品,准确把握莫言作品的主题和写作风格。要研究莫言,要以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为切入点,由表及里地研究他写作的成功所在,从而指导我们的写作教学。

以莫言的名作《蛙》来说,就因为他对姑姑的接触和了解,并且在与家人聊天时经常听到有关的故事,才由此产生了这个题材,才有了这个成功之作。莫言曾这样说:“我早期的作品,人物、语言、事件都是取自于乡土。所以我对乡土的依赖性更强。当然我想乡土也不是永远写不尽的,作家要不断地对乡土的变化了如指掌,要深入到乡土气息,对这个乡土发生的变化非常清楚,才能持续地写。”我们可以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

在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材料的同时,我们要灵活地借鉴莫言的写作方法。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莫言作品研究者王光东认为:“莫言一方面可以说很先锋,西方的技法借鉴得比较多;另一方面,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他重新发现和复苏了中国民间文化传统,民间的想象和力量,我认为这是他最大的价值所在。”中国社科院外文研究所研究员陈众议认为:“莫言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迸发出来非常大气,充满了澎湃激情,并且一直在自我超越。”这些研究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向,我们应该根据实际,充分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指导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3.以“莫言热”激发学生阅读时文。从读写关系来说,阅读是基础,因此,我们要善于以“莫言热”来激发和引导学生阅读时文。在学习和借鉴中不断提高。莫言从小的读书热情就是我们指导学生的好例子。据资料显示,莫言从小就对文学表现出浓厚兴趣,8岁开始看《林海雪原》《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文学名著。莫言的一位邻居家有很多藏书,但不轻易外借,为了博取这位邻居的好感,他就去帮人家推石磨磨面。农户家里书比较少,他就一户户去借,实在没书看就拿二哥的新华字典来背。正因为这样,1976年莫言参军,走出了故乡高密。在部队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等职。也就是这个时候,莫言开始文学写作,并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作品。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莫言,进而热爱阅读和写作。

如果中学语文能借助“莫言热”指导学生读写,不断提高,那么莫言获奖就可能空前而不绝后,相信会有更多优秀中国作家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原载北京《语文教学研究》2012·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