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解读莫言_中国文化中心刘再复:莫言的故事

解读莫言_中国文化中心刘再复:莫言的故事

时间:2022-07-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刘再复一.解读莫言的三个故事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在瑞典文学院发表了获奖感言《说故事的人》,莫言在说最后三个故事之前,演讲的内容应该说已经结尾了。莫言此次到公开大学,表现出一种重情义的品格与境界。两年前,瑞典学院授予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这并不是给莫言“雪中送炭”,而只是给莫言“锦上添花”。但他的获奖,又确实为中国文学争得更大的光荣,也促进我们思考:莫言为什么能如此成功,他的成功的密码是什么?

刘再复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荣誉教授)

一.解读莫言的三个故事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在瑞典文学院发表了获奖感言《说故事的人》,莫言在说最后三个故事之前,演讲的内容应该说已经结尾了。他指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无论是赞赏(鲜花)或批评(石头)或污蔑(污水),都与自己无关,他建议要了解他最好读一下他的那些作品,因此,最后的三个故事本是不必说的。但是,既然说了,肯定不是画蛇添足,而是有其寓意的,甚至,寓意是十分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的。按我的解读,他最后的三个故事都可以从宽容的角度理解。前两个,应该是反思提醒自己的,而最后一个,或许才是提醒世人的。

第一个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

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别人哭的时候自己该不该哭的问题,诚如张颐武的解读的:“谁也没有逼着别人取悦你的权力。”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每个人也都有表达自己意愿或情感的权力和方式。因此,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允许别人保持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允许别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发表不同的意见。

联系莫言自己,就是说,我虽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我的作品也只是一种我对这个世界的个体体验、感受和认识罢了,只是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而已,大家对我的作品有不同看法,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第二个故事:30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第二个故事是写老长官到办公室没有看到自己,而自己顶撞老长官的事。这并非只是一个文明礼貌的话题,更重要的是说明要人懂得宽容对待别人不知道自己。寓意是,有时候我们并不在别人眼里,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明知道老长官问的不是自己,干嘛偏偏要卖弄自己也是个大活人呢。这里莫言是想提醒自己:虽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也要宽容地允许别人不拿自己当回事。换言之,莫言要借这个作品提醒自己保持平常心。

第三个故事:有八个外出打工的泥瓦匠,为避一场暴风雨,躲进了一座破庙。外边的雷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个个的火球,在庙门外滚来滚去,空中似乎还有吱吱的龙叫声。众人都胆战心惊,面如土色。有一个人说:“我们八个人中,必定一个人干过伤天害理的坏事,谁干过坏事,就自己走出庙接受惩罚吧,免得让好人受到牵连。”自然没有人愿意出去。又有人提议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那我们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外抛吧,谁的草帽被刮出庙门,就说明谁干了坏事,那就请他出去接受惩罚。”

于是大家就将自己的草帽往庙门外抛,七个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庙内,只有一个人的草帽被卷了出去。大家就催这个人出去受罚,他自然不愿出去,众人便将他抬起来扔出了庙门。故事的结局我估计大家都猜到了:那个人刚被扔出庙门,那座破庙轰然坍塌。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谁该出庙接受天谴的。莫言说的意思是,其实每个人都有罪恶,放大别人的罪恶,不能减轻自己的罪恶,只会使自己遭受更大的灾难。那么联系莫言获诺奖后的“惶恐”心理,莫言是不是在提醒人们,大家不要互相挑刺了,挑刺不能使诸位进步,可能还会使大家遭受损失。或者说,我虽然赢得了诺贝尔奖,但我本人和我的作品都毛病很多,我自己很明白,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老挑我让我惶恐了,有这个时间,不如好好发展自己吧。

莫言是“说故事的人”,而好的故事大都寓意丰富,可以多角度多侧面解读,而作者也不会直接告诉读者他的寓意。因此,这里的解读只是从某一特定角度的看法。同时解读对否并不重要,因为莫言说:每个人都有选择哭不哭的机会,特别是当哭成为表演的时候。

二.莫言成功的三个密码

2005年,香港公开大学授予莫言荣誉博士学位,7年之后,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间很快就证明公开大学的慧眼。因为拥有这慧眼与情谊,所以才有今天莫言的还情之旅。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种巨大荣誉的人,是非常辛苦的。整个世界都张着眼睛关注两样东西:一是看他还能不能继续创造;二是看他具有怎样的精神境界。莫言此次到公开大学,表现出一种重情义的品格与境界。

两年前,瑞典学院授予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这并不是给莫言“雪中送炭”,而只是给莫言“锦上添花”。因为莫言本来就是一个大作家。他早就是一个文学的天才和生命的伟大旗手。但他的获奖,又确实为中国文学争得更大的光荣,也促进我们思考:莫言为什么能如此成功,他的成功的密码是什么?莫言的密码有三个:一是大地的滋养;二是上帝心灵与魔鬼手法相结合的“神魔写作”;三是鲸鱼气象即鲸鱼胸怀与鲸鱼胆魄。

第一点,许多大作家的成功都是靠天赋的才华与书本的泽溉。莫言也仰仗天生才情与书本泽溉,但他又明显地得益于大地的滋养。大地给他山光水色与钟灵毓秀等大自然气息固然赋予他想象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大地以不同寻常的苦难丰富他的人生,并给了他巨大的充满激情的良心。莫言从童年开始就在饥饿中滚爬,从懂事开始就知道民间的疾苦和底层人民的艰辛。他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和整个中国的动荡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给他刻骨铭心的记忆也给他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精神资源。他作为大地的赤子得到这种大地养分,便无敌于天下。莫言的文学创作水平超过无数天下人,首先是因为他的饥饿体验、苦难体验超过无数天下人。

莫言成功的第二个密码是他的“神魔结合”,首先是他的魔鬼写作。一百年前,中国现代最伟大的作家鲁迅就发表了《摩罗诗力说》,呼唤中国文学能出现密尔顿、拜伦、雪莱这种魔鬼似的天才诗人。这种摩罗诗人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打破旧套,敢于打破平庸,敢于打破一切教条,敢于独闯新写法新天地。一百年过去了,中国终于出了一个名字叫做莫言的“摩罗小说家”,出了一种敢于宣称“文学就是在上帝金杯里撒尿”的拜伦似的大浪漫。莫言的充满突破性与梦幻性的写作,莫言的魔术师似的变幻无穷的写作,莫言颠覆官修历史和颠覆平庸规则的鬼才似的写作,就是鲁迅百年前所期待的“魔鬼写作”。正因为是这种特殊写作,所以很多人看不懂。我还要说,莫言的魔鬼写作只是他的创作方式,而在这种创作法之中,他还有一颗上帝心灵,这就是“大悲悯”的心灵,他郑重地解释过什么叫做“大悲悯”的心灵。他说,所谓大悲悯,就是不仅要同情“好人”,也要同情“坏人”;不仅要悲悯“他人”,也要悲悯自己。在他的视野下,无论是“好人”或“恶人”,还是“他人”或“自己”,都是可怜的人。也就是说,文学境界,不仅要高于好坏判断的功利境界,还要高于善恶判断的道德境界,它属于慈无量心、悲无量心的天地境界。莫言的这种思想完全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相通。这两位文学巨人之所以能走上文学巅峰,就因为他们抵达这一文学境界。所以他们不仅拷问世俗意义上的所谓“罪人”(坏),而且拷问罪恶掩盖下的“洁白”(好),从而显示出“灵魂的深”(鲁迅语)。莫言因为拥有大悲悯的心灵,所以才写出《丰乳肥臀》这种颠覆权力书写的历史而写出完全文学化也完全莫言化的中国百年史。这部长篇小说以母亲为核心,她的大悲悯的胸怀容纳20世纪中国的全部动荡,全部苦难,全部纷争,全部是非。母亲八个女儿和相关的生命,不管他们是属于军阀或土匪,共产党或国民党,“革命”或“反动”,左派或右派,母亲都展示出超党派、超善恶的胸脯,一律报以悲悯,一律报以眼泪和乳汁。《丰乳肥臀》里的母亲又是最伟大的母亲,又是最可怜的母亲。她承受一切屈辱,承受一切灾难,她是中华的伟大圣母,又是中华的可怜女人。她的胸脯是一片慈悲的大地,一片上帝的心灵。莫言的密码正是这种上帝之心和魔鬼之法相结合的文学思路。

最后,我再讲一下莫言的鲸鱼气象。一九九六年,我曾对莫言表明过这一期待,希望他成为文学海洋里的一条鲸鱼。鲸鱼意象出自高尔基书写托尔斯泰的一篇散文里,高尔基说,托尔斯泰如果生活在海洋里一定是一条鲸鱼。我们今天最高兴的是,果然有一条大鲸鱼出现在中国方块字文学海洋和世界文学里。不过,他的名字不是维尔梅尔《白鲸记》里那个莫比·迪克,而是莫言,鲸鱼的特点是巨大,它吞吐的是大海大洋大波大浪,所以它总是展示着生命的大气派与大气象。莫言的文学创作,其特点正是容纳百川的大气和大手笔。有人嘲讽他只会讲故事,却不知道他讲出大格局、大文学、大艺术。高行健曾对我说,莫言笔下的故事是一种宏大叙事。即宏大的叙事艺术。在大海里,有两种最著名的大鱼,一种是鲸鱼,一种是鲨鱼。鲨鱼靠的是尖牙利齿,它是攻击型与破坏型的生命;而鲸鱼则是建设型与生产型的。还有一个不同,鲨鱼总是成群结队,而鲸鱼则是独行于大洋之中,靠的是自身的健康与强大。莫言在他的长篇小说序列的代序也是总序中曾如此描述鲸鱼,他说:“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波浪翻滚地交配着,血水浩荡地生产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莫言的创作,既像天马行空,又像鲸鱼跃海,这是充分个人化的大吞吐、大生产和大创造。他飞向世界心灵的高度,又迈进世界智慧海洋的深度。让我们祝贺他的辉煌成就并祝福他的一家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