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言兴邦”的大计

“一言兴邦”的大计

时间:2022-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类建议性意见,如同此前的建议性意见“守润州”一样,是“一言兴邦”的大计。“一言兴邦”的方向性建议,也需要“明主”有足够的格局,当下即能迅速明了循此方向的政治方向路线图。“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方向一致的建议性意见。徐知诰像历史上的刘玄德、曹孟德一样,懂得“一言兴邦”的智慧含金量。这一次“践祚”,徐知诰是有预谋的,与赵匡胤在不知情中被人拥戴是不一样的。

不过徐温尽管大权在握,但他始终没有试图取代杨氏而自立为帝的意图。

有一次,杨隆演需要预立太子,徐温就从金陵回到京师扬州,与大臣们商议谁当为继承王位。

这时,有人揣摩徐温的心思,对他说:“当年蜀国先主刘备曾对武侯诸葛孔明有言:‘嗣子无能,您可以自代王位。’”

徐温闻言正色道:“我如真有此心取代王位,早就有机会这么干了,哪能等到今日!即使杨氏没有儿子,哪怕有个女儿也应立她为王!再有敢胡言乱语者,斩!”

于是拥立了杨溥代政事。

且说徐温死后,吴国境内,徐知诰环顾四境,发现从此再也没有了可以超越他的势力。

现在来看,宋齐丘“请徐之”三字不过是一个建议性意见。但这类建议性意见,如同此前的建议性意见“守润州”一样,是“一言兴邦”的大计。

古来做大事的人,无人不重视这类看似简单却足以影响历史方向的建议性意见。所谓“用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用”人的“智慧”——而在所有的“智慧”中,具有方向性的建议,至为珍贵。方向不明时,行动成本高昂,而目标未必达成,甚至有可能倾覆败亡。诸葛孔明如果不给刘玄德“三分天下,据蜀称王”的意见,刘玄德不知道还要在中原诸郡流窜多少年。事后看“三分天下”这个意见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不就是去占据一块地方嘛!可是在现场,当事人就是想不到。“一言兴邦”的方向性建议,也需要“明主”有足够的格局,当下即能迅速明了循此方向的政治方向路线图。当年沮授先生向袁绍进献“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向性建议时,愚蠢的袁绍对此毫无感觉,无能建构一旦“挟天子”而后的路线图。他拒绝了这个方向性建议。另一人,曹孟德,则在大臣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方向性建议中,迅速领悟了循此而后所有政治展开的可能性。“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奉天子以令不臣”,是方向一致的建议性意见。历史上这类故实太多了,但相反的故实,也即不能接纳方向性建议最后导致历史性失败的案例,也同样太多了。读史到此,往往为古人“智慧的痛苦”掬一把同情之泪。

“守润州”“请徐之”,看上去是更简单的建议性意见。单独品味这几个汉字,似乎看不到任何有价值的意味在内。但徐知诰先生如果不是得到这几个汉字的提示,可能就会有另外的行动,而那时,历史都会改写。徐知诰像历史上的刘玄德、曹孟德一样,懂得“一言兴邦”的智慧含金量。而“守润州”“请徐之”之后的政治路线图,徐知诰已经在一瞬间建构起来。如果将“守润州”“请徐之”理解为什么都不做,就在那里慢慢地等待,这是还没有参透历史上的“黑色智慧”,更没有懂得历史上那些“杰出的”政治动物们可能的政治布局。徐知诰在等待中,一定是做了针脚绵密的细致活儿,不然,他不可能在朱瑾事件后,那么迅速就取得了控制局面的效果,那么容易就得到了徐温的赞赏,那么顺利就在徐知训之后成为最具实力的人物,那么不可思议地在徐温之后,将吴国升格为帝国,随后又逼退吴主杨溥,自立为帝。

徐知诰在得到南北两方士人的辅佐后,在吴天祚三年(937),废吴帝杨溥为“让王”(也称“让皇”),自行践祚,国号大齐。史称“上下顺从,人无异议”,从上到下,都很顺从,没有人有不同意见。甚至“国中夷然无易姓之戚”,国内平平安安,没有任何人有改朝换代的忧戚。

与老赵的陈桥兵变、大宋代周一样,徐知诰的得国也是一次算得上和平的权力交接,“改正朔”这么大的事,能让一国之人,无一人反对,可见徐知诰“得人”有多么深厚,但也可以知道宋齐丘的谋划有多么精湛。当然,在这一事件的背后,密布的刀光剑影不难想象。这一次“践祚”,徐知诰是有预谋的,与赵匡胤在不知情中被人拥戴是不一样的。而杨溥一家在后来的全族遇害,也与赵匡胤始终优待柴荣后人更不一样。

显然,这一预谋的实施,宋齐丘“居功甚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