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夯基础求发展

夯基础求发展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莫老师翻看他的档案,又找相关熟人,终于从侧面了解到这位学生的心理症结:和同伴游玩中发生的一次意外事故,让他成为一名肇祸者,直到初中毕业,他一直生活在受责骂,担惊恐,遭骚扰的氛围中。也就是这个问题学生,对莫老师安排的每周30分钟的团体心理辅导发生兴趣,悄然开始转变。从她的好友口中,听闻她竟然有这样的想法,莫老师立刻与她妈妈取得联系。通过交谈,莫老师意识到她妈妈想在孩子身上得到一种文化补偿,学历补偿。

创造一个让每位教师都感到有安全感、亲切感、成就感、幸福感的环境,使教师队伍不断优质优化,这是学校经营的硬道理。温岭的新农村教育强调学校不应仅仅是学生发展的场所,也应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

一、心系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管理的核心作用,心系学生,才能“以情育心”、“以智启蒙”、因人施教,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会做教育的心灵扶手

为什么有一些老师喜欢当班主任呢?它们即使在夹缝中,也尽可能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即使在一片盲从中,也能保持一份清醒;即使在“类体力劳动”的包围之中,也能捍卫思想的权利和尊严。它们的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他们是一些真正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专业的人。①全国优秀班主任,温岭市二中的莫素君老师就是一位专业的班主任。

纵使心有千千结②

①王晓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莫素君:《学会做教育的心灵扶手》(温岭市第二中学),录用时有修改。

记得他刚入学时,总是低头走路,偏着脸瞧人,坐在位置上,不与同学搭话,回答老师的提问,声音低低的,无法看到他的脸面。他的体态语言告诉莫老师:这是个问题学生。

莫老师翻看他的档案,又找相关熟人,终于从侧面了解到这位学生的心理症结:和同伴游玩中发生的一次意外事故,让他成为一名肇祸者,直到初中毕业,他一直生活在受责骂,担惊恐,遭骚扰(3次搬家,5次转学,回避对方家庭)的氛围中。尽管老师、家长感觉他蛮聪明,可是他样子木然,成绩一直不好。

也就是这个问题学生,对莫老师安排的每周30分钟的团体心理辅导发生兴趣,悄然开始转变。期间,莫老师几次找他长谈,列举生活中许多意料不及的事发生,无法让人承担责任,否定了这些年一直暗藏他心里的“我与别人不一样”的负罪想法。老师的鼓励,开朗同桌的情谊,培植了他的自信。终于,他恢复生机,蓬勃发展。

期中考后,开家长会,他母亲握着莫老师的手,说:“我的儿子笑脸有了,能正眼看人,学习进步了。他还想争取班级前三名。莫老师,你救了我的儿子。”她说着,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娇嫩的小花也不哭

莫老师印象中的她:高挑个,人文静。书画出色,两项分别获过市一等奖,省二等奖。学习名次在班级10名左右。她渴望事事成功的感觉很强烈,是个输不起的孩子。

进入高三后,她从学校上几年每班升重点大学名次估算,疑心自己叩不进重点大学的门。于是焦躁不安,自信心不足,导致月考各学科成绩连连退步。她暗中告诉好朋友:“如果考不上重点,只能走自杀的路,‘无脸见江东父老啊’!”

从她的好友口中,听闻她竟然有这样的想法,莫老师立刻与她妈妈取得联系。通过交谈,莫老师意识到她妈妈想在孩子身上得到一种文化补偿,学历补偿。她自己吃过没有多少文化的苦头,恨不得跟孩子调个个,如果孩子拿不出高分,那就像割她身上的肉一样难受。所以她对孩子要求严格,期望特别高。正是这种畸形的期望,使她女儿无法承受压力

莫老师婉转地告诉她妈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正常心态,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要求过高,会出麻烦。同时和她一起分析她女儿,要求她妈妈放低对女儿的要求,并暗示她“这是一朵美丽却很娇嫩的花,我们如果用不慎的手,损伤花瓣,鲜花就开不艳了”

此后,莫老师定期与家长互通电话,对其家教方法指导,引导她妈妈与女儿的情绪保持一致性。考虑这位女生的自尊性极强,不易直面她的“自杀”心态。在诊断分析她的情况后,采取了积极的疏导方法:有目的地推荐如:《压力、冲突与挫折》、《喂,别趴下》、《战胜考试焦虑》等稿件,由她组稿,刊出以心理辅导为内容的黑板报。安排期中、期末大型考试前的“考前心理”辅导。考试后再让她写写考试前后的心理活动,帮助她分析得失。举行班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以讲演形式,“以点带面”地指导全体学生认识自我,调节心绪,挖掘潜能,实现目标。

干预家教,及时、有重点地给家长心理疏导,彼此协作,加之一系列心理辅导活动的双轨齐下,终于帮助这位女生找回了乐观与自信,消除了“自杀”的心理阴影,摆正了复习心态,把握了考试情绪,考上了重点大学。

班主任在施爱自己的学生中,最可贵的爱,是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全面了解学生,分担学生的痛苦,分享学生的成功,关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这是当班主任需要历练的特殊能力。这种能力在于班主任高尚的人格,博爱的胸怀,还在于班主任仔细体察,及时调查,善于深入,做学生心理扶手的操作方法。

二、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是人的一种高层次心理需要和普遍追求。尊重人的自我实现愿望和权利,对于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实现人的价值,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作用。校长可以通过经营管理,促进教师认识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自我。教师可以分析环境和自己,明确内心最真实的愿望,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自主规划成大器

人的各种选择,只有建立在适应自我需要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地以外在的社会期许为标准,才能有助于实现自我的价值。温岭市名师,大溪小学副校长金明铨的成长就是来自他对职业的自主规划。

金明铨职业的境界是事业温岭市大溪小学),录用时有修改

懵懂积淀 厚积薄发

当谈及专业成长之路时,他陷入了沉思,向我们袒露了刚踏上教学之路的一段陈年往事。那是镇教研会的一次公开课,全镇老师都来听课,可他仅上了十几分钟,学生的即兴之作就乱了他的阵脚:没有充分的预设,没有丰富的经验,教学之序被击得粉碎,单一直线型的教学设计无法应对动态的课堂,他手足无措。此后,这刻骨铭心的痛,成为他探索教学之路的起点。

他深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道理,“书柜比衣柜大,买书的钱比买衣服的钱多,逛书店的时间比逛商店的时间多”是他对自己的承诺。他家里最大的房间是书房,哲学、教育、文学、书法等各类书籍,以书价论,足抵得上他三年的平均工资

金明铨不断地向身边的名师请教。曾记得199911月在杭州的一次教学观摩会,他怀着虔诚的心领悟了小数界大师们的风采,详细记录着课堂中每一个细节,仔细回味着精彩的每一个瞬间,每个晚上写下学习感受。三天,两本听课笔记写得满满的,仅学习体会就有两万多字,他戏称这是“杭州取经”。这几年来,他舍不得丟弃的听课笔记、读书笔记、工作笔记,居然有半人高,他笑着说:“有成就的人是著作等身,我是笔记等身。”

感悟成长 踏歌而行

进入成长期后,相继获得了课堂教学比赛一系列大奖,负责了多个省规划课题和台州市课题的研究,近二十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潇洒的背后是痛苦,辛勤的汗水伴随着他一路踏歌而行。回忆2004年的省第四届“百课万人”创新教学活动,他说,当时他只是呈报了一篇市巡回教学的教案,没想到被入选,让他沾沾自喜了一阵子。后来在培训会上,有两句话点醒梦中人,一句来自省教科院方展画院长的:“不求完美无瑕,但求亮光闪闪。”另一句是指导老师朱永祥副院长的“不能把目光停留在某节课如何设计,你可以跳出教材,理论先行,根据某个理念开发一节课。”如何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他陷入困境,一次偶然,听着“班得瑞”音乐,融合大自然各种声音的天籁之音。他灵感迸发:可不将“小学生数学学习多元评价体系的研究”这个课题成果进行整理,让学生经历面试、笔试、合作攻关、数学日记、总结评语等过程,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呢?“真理往往在灵感中产生而在实践中得到修正”,在经历了一番打磨之后,他在杭州成功开出了《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学习评价课》。这一灵感,让他收获了创新教学的精神财富——成果提炼、拓展应用,理论先行、凸显特色,追求创新、不断超越;更让他明白,要引领听课者进行教学思想的解读,自己首先要做个有思想的教师。

得道成才 诗意栖居

金明铨认为书法中的“技与道”与教学中的活动及其理念是一样的道理,所谓“技进乎道”不是技之结果生道,而是道即体现于施技之过程。为了让自己成为“得道”高人,他一直站在数学教学第一线,不懈追求教学之道,在“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中汲取营养。

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小有成就的他,还参加了省领雁工程小数班培

训,他的导师竖起大拇指感叹:“不愧是温岭的名师,哪还用得着来参加培训啊”

教师一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就会对同事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在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同时,他创造了一个敬业、勤业、精业之“场”,激发着同事们的学术氛围,学科带教和课堂诊断是他与徒弟互动的主要方式,几位徒弟先后成了骨干。

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觉地自主发展专业水平,这是教师自身的生命成长的较高境界。“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水平。”这是金明铨的成长感悟,也是教师专业内涵的核心,更是规划教师职业生涯的指导思想。正因为扣准了它,金明铨的成长才会一路踏歌而行。

木秀于林而“风”必“催”之

从心理学理论来看,人除了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外,还会有超越别人、追求成功的欲望,以及实现自我理想的欲望。所以让教师实现自我理想是深层次的激励,也是最关键的激励。温岭市职技校显然是擅长激励教师的,他们的师德培训敢来硬的,师徒结对敢抓实的,双师型培训敢定刚性的,下企业实训敢动真格的,送高职院校培训敢严格要求,送德国培训敢拼血本,教师专业技术要求敢加压力,培养有潜能的教师敢用新招。李策老师就是在学校激励中成长的一棵“秀于林”的好“木”。①

冯文华木秀于林而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录用时有修改

虚心求教,羽翼丰满

19996月,李老师怀揣着浙大(本科师资)毕业证书和工科学士学位证书。回到了温岭,向母校报到。学校立刻安排了师徒结对,让赵学东、陈文标、郑根连三位老师一起帮助他。

李策每次把备好的课先交给他们审查,他们也决不装装样子看一眼,而是常带着审视的目光,对不妥之处,探讨之处,都——指出与之讨论,决不应付,而李策对导师的意见更是郑重其事。除了学习课堂艺术外,还学实习操作能力,许多实验总是先做给老师看。

三年名副其实的师徒结对,为师者诚心诚意、不遗余力扶持新秀,为徒者真心真意、一丝不苟地学习导师,李策双翼渐丰。

勤于钻研,内功到家

之后两年,李策又有了新的目标,他的触角开始伸向理论阵地,开始研究起教学教育的艺术,开始研究起职业教育,开始思考深层次的问题,他越来越爱动脑筋了,也越来越成熟了。如果说李策老师是一棵树,那么职技校是一块适合他成长的土地。集体的几年养护,个体的几年努力,他的根扎得深了,他的杆粗壮了,他的枝叶茂盛了。五年的“催”长,五年的积蓄,李策的内功到家了,“木”开始“秀于林”了。

200412月首次亮相,旗开得胜,他获得了教学大比武专业类的一等奖。2005年在台州市中职教师教学大比武中又获得二等奖,同年参加浙江省技能大赛维修电工项目获得第三名,也就在这一年,李老师#皮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这个称号还没有捂热,又被晋升为“维修电工技师”。称得上崭露头角,锋芒初露了。

孜孜好学,专业过硬

李老师在荣誉面前,头脑清醒。学校的“风”也来了。200710月,他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接受中职学校骨干老师国家级培训。20087月,他参加浙江省教育厅的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研修班”的培训。20097月,又派他到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师资培训中心接受“中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每次去培训,他都十分珍惜,总是抱着“一定要学点真东西回来”的心态。他总是十分虚心,用心汲取知识和技能的营养来丰富自己,回报学校。他是公认的最认真的学员,他的好学精神给曹李民、丁宏亮、劳顺康、刘海周等教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为此,他被评为“优秀学员”。

三次培训,他的技能硬了,境界高了,视野阔了。这几年他培养出了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学生。有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就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有的以高分考上了高职院校,有的在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从2006年至今,他辅导的学生共有十六人在省地市各级竞赛中获奖,人们这么评价李策:有赛必参赛,有赛必拿奖,拿奖必拿前面的。

常思才能常新。只有善于反思的人才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近几年,李老师写了大量的教学随笔、论文,光获奖或发表的就有十来篇,日常工作也得到了学校和上级的充分肯定。

木秀于林而“风”必“催”之,此“风”乃温岭市新农村教育的和谐之风和煦之风,乃职技校人的勤勉之风和师者相亲之风,乃学校领导正确的爱才惜才用才育才之风。“催”者促也、助也。“木”秀于“林”之后仍有股和暖之风促之、助之、关护之,其木必能参天。

三、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作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走进了校园,融入了教师的生活,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名校的管理理念影响着教师的一生,同时也传递着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的内因。立足榜样引领和团队协同发展的“名师培养工程”充分发挥了温岭中学作为专业共同体的功能,促使更多教师获得了专业自主发展的“金刚钻”。优秀教研组外语组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郑伟荣名师辈出的背后吕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温岭中学),录用时有修改

共存共长,从个体到集体

温岭中学英语组是一个因名师云集而光环四射的团队,在组长吕娅老师的带领下,英语组的老师们摒弃个人英雄主义,强调团队的共同进步。在教学研究中,各个备课组做到教学进度、备课要求、教辅材料、编题测试四统一。同时按单元分工,精心编写具有“多主观题,少单选题;凸显基础,注重思维;灵活创新,整体提高”的讲义和练习,成为温中英语组校本教研的一大亮点。

在英语组有两项不成文的却已达成默契的惯例:一是相互间不定期地、主动地、本年级或跨年级听课;二是课余暇时,同事间相互探讨对课文的理解、交流教学的方法、分享教学的感悟、共同制作享用课件。其次,每学期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校本教研活动。活动中新老教师积极主动承担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或研讨课;有关校长亲临现场指导评课,总结评价;课后组织教学反思,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改进提高的有效对策;及时总结并推广教学中有效的做法。所有的一切都无不渗透着英语组老师务实、科学、创新的教学风格,折射出英语组老师多元化教学的智慧光芒。

共享智慧,从理论到实践

吕娅老师的教学理念,可以用“先进”、“科学”甚至“超前”等几个词来形容。在吕娅老师等温中名师的引领下,英语组老师们设计的课堂活动层出不穷:小品表演、辩论赛、记者招待会、开心辞典、知识竞赛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的大胆尝试和探索创新,使得英语组的老师们能顺利适应新教材的模式,在教学中如鱼得水。

吕娅老师的教学构思具有理性的高度,对于教材的处理独具创新。她于细微处入手,注重把多彩和扎实有效结合起来,提倡课堂教学要讲究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她的每一堂英语课,无不以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创设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和英语交流氛围,无不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体验各种生活的同时又无形之中运用了语言和巩固了语言。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诵读和背记,外语学习更要借助“背书”这一环节达到语言知识和语篇教学的落实继而能迁移活用,每个单元逐一检查每个学生的“背书”,是温中外语组长期保留并得到传承的优秀传统,对此同行们交口称赞:贵在坚持,共享智慧!

共同见证,从合格到优秀

在台州市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大比武中,教学技能日臻娴熟的年轻教师李秀连荣获台州市二等奖。面对成绩,李秀连特别强调名师的引领和团队的熏陶:“我聆听着前辈们的教育智慧,汲取着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着英语组厚实的文化,非常幸运地跨过了从非师范毕业生到合格教师一段浓缩的距离。因为有一位名师一直在指引我成长,一支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的优秀团队时刻鞭策我奋进……我发现,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大大地沾了温中英语组整个团队的光啊”

新枝欲攀旧竹枝,还凭老干为扶持。省特级教师林金法、何小怡、组长吕娅老师等老一辈名师群体甘当人梯、默默奉献,积极培养和帮助新教师成长。不论是在课余抑或在教研活动中,总是主动而又婉转地与年轻老师一起探讨教学,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他们的教学思想与对教材的处理。注重细节的吕娅老师在指导新教师时,着眼把教学的各个环节甚至教态、板书、作业批改等,一板一眼,具体细致地、毫不保留地传承给年轻教师。老教师们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敬业奉献精神对教研组建设发展和校本教研起了很大的辐射作用。名师们不仅是年轻一辈的“经师”,更是他们的“人师”。正是这些老教师们的言传身教和奉献精神培育了能独当一面的年轻英语教师。

在温岭中学培养名师、打造名师的过程中,内外兼修共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更多的温中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进而成长为名师。按照陈才锜校长提出的“理喻,朴瞻,研省,德馨”的温中教风,凭借着极强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每位英语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尽展“活力、实力、努力、魅力”之风釆,打造温中英语教学的品牌。

扎根沃土吐芬芳

有人说“方城小学的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孵育器”,台州市教学能手、温岭市名师潘慧慧老师的成长之路就是对这个教师孵育器的最佳阐释。①

①江利华、潘慧慧:《根自教师个人,长于学校沃土,成于教改浪头》(温岭市方城小学),录用时有修改。

常态教研,找准发展基点

“讲台是教师的阵地。要当好一名教师,就得先站稳讲台。”这是潘老师在刚踏上讲台时的教学目标,也是她的教学实践指南。开学第二周,潘老师就接受了校级领导的第一次推门调研。学校是提前一节课通知潘老师。当时,潘老师就以最原生态的课堂教学展示了一名新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课后,学校业务领导、教研组长、优秀教师及指导教师就对她的课堂进行了全面且深刻的剖析,帮助她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特点。

之后,每周三,早晨上课,下午评课。由教学内容自选到指定,再到封闭式备课,潘老师就这样通过多次课堂教学展示,在校内优秀教师的指导、点评中逐步明晰自己在教学中的长处与弱项,确切地把握自己在教学中的发展基点。

赛课磨砺,成就课堂精彩

2007年,潘老师参加省教育厅教研室举办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为了使潘慧慧老师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佳绩,学校特意组建了以陈可人校长为核心的“智囊团”,并邀请市教研员共同引领,一起打磨潘老师的参赛课——《钓虾与放牛》。

第一次试教,潘老师以“差异”为突破口,从穿着、性格、文化等方面引导学生探寻鲁迅与农家孩子之间的不同,再以“有差异就会有距离,果真是这样吗?”这一疑问,激发学生去感受他们彼此间的深厚友情。原本以为这样的设计板块清晰,有层递性。可是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索然,气氛呆板,教师上得很吃力,总感觉是在不自觉地强拾着学生进入预设流程。

问题出在哪儿?“智囊团”的每一个成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普遍认为这节试教课的失败关键在于设计上的过度理性。《钓虾与放牛》是一篇富有儿童生活气息的文章,教师的这种线性设计完全是以成人的剖析去代替学生的理解,因而课堂教学游离于文本原有的语言形式,师生间的课堂对话由于彼此理解层次的不同出现了“断链”,所以课堂气氛沉闷。要想实现文本、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融合,必须将这种理性的设计感性化,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感受农家乐事中的“趣”,并在此过程中体会鲁迅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大家建议潘老师去细读文章的出处——《社戏》。

翻看《社戏》及相关的赏析文章,一句话跃入了潘老师的眼帘——“那过去了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可以用“怀恋”作为本节课的主题,潘老师忽然想到。

最终,这节童趣盎然的《钓虾与放牛》获得了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听课者都说,是细节成就了课堂的精彩。可潘老师却说,成就她精彩的是“智囊团”,是整个方城小学的教师团队!

学帮共举,砥砺技艺成头羊

“潘老师最令人佩服的就是她的处理教材能力特别强,对文字有很强的敏锐性,能迅速捕捉到语言的训练点。设计总能别出心裁。”她的徒弟这样评价她。

“潘老师是善于创新的,创新中求变,讲课中,问的方式在变、读的方式在变、学的方式也在变,匠心独运,令人玩味。”学校青年老师这样赞叹。

在教学上走向成熟的潘老师,清楚地知道自身的成长经历恰好就是培养更年轻优秀教师的很好教材,她正在努力完善修改这部教材,以便发挥自身个体的力量,来推动方城整个群体的发展。

在方城小学名师成长的背后,有着坚强的后盾,这后盾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是质朴扎实的校本教研,是以制度推进教师成长的孵化机制。归根到底,这后盾就是优秀的方城文化。

四、科研引领

新农村教育带来的“科研兴教”之风,使教师从教学熟练型走向专家型,一批批研究型教师脱颖而出。

城乡结合部的教师们①

朱雅萍自主发展化茧为蝶温岭市岩下小学),录用时有修改

独上兰舟:哦也也,哦拉拉!论文评比揭晓了,岩下小学中大奖。大家快来瞧一瞧,好运快乐齐分享!

飘雪:哇噻!这么多个一等奖,8个呀!

边走边想:再看,再看,二等奖也有好多呀!

继续:刚接到通知,将有10篇上送台州市参评。

甜甜圈:多亏朱校长多次指导,姐妹们的支持,多谢了!

边走边想:这是集体的结晶、团队的智慧呀!

棱心:哈哈,我们有得分享了,又可大饱一餐了。

岩下小学的教师QQ群里不停地闪烁着……老师们在欢呼着、分享着……是什么让这样一所起步迟、起点低的城乡结合部学校教师在全市比赛中脱颖而出?江志平校长道出了内心的喜悦:“教师专业成长,需学校的组织推手,更需教师内在的动力发掘。我校教师今天的自主成长,是学校明天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蓝图——成长的引路人

岩下小学虽地处城乡结合部,却始终以最新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学,为满怀憧憬的青年教师制定发展蓝图。在三年内,努力让每一个青年教师都得到提升,给他们提供成长的平台,力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打造出富有学校特色的教学能手,提升学校品质。

学校为青年教师建立了《专业成长足迹》,在学校档案室的小小橱窗里,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成长袋,看似简单,却装满了年轻人的汗水和理想。顺手拿来一本,轻轻地翻开,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大大的六个字“我的三年规划”,再来细细翻阅,记载了这个老师今年的点点滴滴:有她自己最满意的教育故事,有她获得大家一致好评的公开课,有她参加的各项比赛荣誉……一页又一页,闪现的是一幕幕不一样的精彩。成长袋装载着教师成长的脚印,激励着年轻人奋发向上、勇于进取。

学校注重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培养工作,发挥资深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以专业成长联盟为载体,力求在最短时间内使年青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得到提高。学校组建了“一对一”的帮带关系,落实青年教师教学培训工作。

教师的成长规划牵引着青年教师努力着,奋发着,争取着,许多有为的青年在不断地自主成长,不断地脱颖而出。

淘乐——成长的主题曲

学校十分重视校本培训,尤其注重团队式教研,努力构建教科研共同体,打造团队的学习平台。

三度开花——宝剑锋从磨砺出。“三度开花教研活动”,是学校为青年教师搭建的专业成长平台。教研活动的一度是全体教师参与集体封闭式备课,二度是推荐上课教师,集各教案于一体,形成一个优秀教案,然后再上课,课后评课,及时地记录并再次修改教案,形成一个令人满意的详案。三度是依据详案,每位教师都尝试上课,课后评析并写下深刻的教学反思。一次次地备课,一次次地推倒重来,对青年教师来讲,确实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成长历程,就像春蚕锐变,吐丝结茧。

三度开花的教研历程让每一个经历过的教者都受益匪浅,磨课之后的团队沙龙式研讨、备课跟帖化,促进了青年教师在互帮互学、互相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实现教师共发展、同跨越。

课堂反串——取长补短善其身。数学老师叹息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欠生动,语文老师深感自己的课堂太繁琐,如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呢?201010月,岩下小学将戏曲中的反串活动引进了课堂教学,率先在低段数学组和语文组拉开序幕。会上,两位老师敢于尝试执教非本学科的可贵行动,给其他老师带来了一个新的视觉,触发了老师们新的教学灵感。语文老师觉得数学课堂强调的是“理”,重视数学思考和即时的巩固训练;数学老师则觉得语文课堂强调的是“意”,注重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互动交流中大家希望借邻学科之“长”以肥沃本学科之“田”。

反串教研让教师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积累,在活动中提升。

课题论文——化作春泥更护花。学校组建了科研共同体,领衔人指导青年教师撰写课题、论文,每每反复修改,同伴斟酌、推敲标题,活动中,有的专注于将完成的文稿,有的时不时地敲打着电脑键盘,把该记住的都以文字的形式留下来,直至负责领导认可才能上交。每次上交前,负责的业务副校长邮箱将有上百封来回发送的论文邮件。他们竭尽全力地指导年青一代,毫无避讳地将自己的知识财富都奉献给年轻老师,默默地用自己的言行带动并激励着年轻人。

每一次上送的课题也不知要修改多少遍,在这所小规模的学校里,省级课题有3个,地市级课题只要有名额的就满额立项。教研室王正玉主任领衔的省教研课题《“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纵横比较研究与实践》,研究基地设在岩下小学,带动了全体数学教师的迅速成长。

丰翼——成长的智慧果

教师处在一个爱钻研的群体中,浸染钻研的气息,自然而然,钻研就成为习惯,发展会成为自我的需求。

千锤百炼试身手。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拉开历次比赛的序幕,不一样的情景映入我们的眼帘:开学初,青年教师们都聚在会议室里,个个埋头苦写,原来,他们正在进行紧张又激烈的写作比赛呢!四月,这里坐满了评委、老师,一场激情澎湃的师德演讲比赛正在举行。五月,年轻的数学老师们个个眉头紧锁,正绞尽脑汁地计算着奥数题;语文老师们正奋笔疾书,挥洒文采,进行解题命题的比赛。六月,老师们都拿着毛笔在挥毫泼墨,七月……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一次又一次的提升,饱含着学校领导对他们的殷切希望,也饱含着青年教师多少的汗水和努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快速地成长起来。

捷报频传创佳绩。2008年的市教学大比武比赛中,两位教师分别获得语文二等奖及品德三等奖。2009年温岭市课题优秀成果评比,学校上送的11项全部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2010年学科论文评比,温岭市一等奖8篇,占学校上送篇数的50%10篇上送台州市参赛,其中台州市一等奖3篇。2010年的市优质课比赛,入围获奖率64%(所在的第五评优区入围率是18%)。丰硕的成果让岩小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也看到了未来的发展。

为了教师的幸福教育人生,岩下小学为青年教师们铺设了一条创新的成长之路,关注他们的自主发展,让他们在和谐宽松的团队里,时刻钻研着,反思着,进步着,由专家的理念引领着,同行的理念碰撞着。青年教师的潜能得到发挥,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形成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在这个温暖的团队里,还有活力不减的老教师,更有团结一心的领导班子。这样的集体,让人温暖、快乐、进取、和谐;这样的集体,让人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有工作的劲头,有催人奋进的力量!

教科研伴我成长

“走进科研,我才感到自己的浅薄与渺小。想要探寻更多、更深层次教育问题的答案,于是我读书的愿望更迫切了,不停地写文章成了我的不断追求。终于,我感觉到自己在一些领域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用心思考,用行动去创造。这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收获,虽然累,但更感到心灵的充实与快乐。”这是张静芳老师的科研感悟,它道出了教科研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张静芳教科研伴我成长温岭市三星小学),录用时有修改

科研触手可及,灵感一触即发

我的课题研究都是自发的,源于学校环境、教学情境不经意间的灵感触发,让我在科研之路上有了自己的思索和体验。

2001年面对着正处于语言发展旺盛期的一年级孩子,我觉得对他们进行“独白语言”和“对话语言”的训练是多么重要,于是我开始我的第一项课题研究——《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研究》。

2003年,我在学习学习型理论的同时,想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以情感这根杠杆来组织团队学习,使团队学习学得更有成效,于是我开始《团队学习中情感功能的培养研究》。

2004年,当新课程这股教改之风吹到温岭时,在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我看到了我们的阅读教学中缺乏人文资源的挖掘,人文色彩的张扬,人文价值的拓展,于是,我开始着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

2006年,捧读着王菘舟老师的《诗意语文》,想着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缺失的不正是一种精神的缔造吗?为了追寻一种精神的、感性的、儿童的、民族的、生活的语文,《小学语文课堂诗意导入的研究》成了我那一年执著的追求。

2007年,我有了我的宝宝,思考的角度也有了转变,我认识到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商。当我再次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时,我希望通过《运用童话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情商》的研究,为孩子的美丽人生打上温暖的底色。

今年教学热点就是减负提质。针对我们三星小学的办学优势,我认为实施小班化阶梯式教育研究是一条实现减负提质的有效途径。阶梯式教育研究具体做法就是分层教学、分层达标、分层评价,最后打造出三星活力小班。

科研带动合作,共享体现价值

我们课题组成员时常为了一个研究项目,一个疑难问题,一个没有把握的观点,而毫无保留地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这种坦诚相见的沟通,为课题组老师创设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不仅拉近了组内教师的距离,而且在对话交流中,也产生了观点的撞击和思维的交锋。这样,个人的工作输出和经验总结就在课题组这支团队里快速流动,并不断地被其他个人补充和修正,从而形成了一个知识亮点,照亮了科研前进的方向。

课题的研究过程,让我看到了合作能将个人智慧逐渐转变为“1+1>2的团队智慧。而共享能使全体沉浸在分享成果的喜悦之中。一切科研源于教学实践,一切科研最终又服务于、回归于教学生活中。科研也只有在这种全心合作、全体共享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其自身的价值。

科研指引教学,实践促进反思

当我以一种科研的心态走近学生,走入课堂时,发现了一个新的更广阔的教学天地,一个新的更丰富的自我。

记得2003年我要在省立项课题暨温岭市语文教研会执教《我是一条小河》。当时的教研主题是突出文本的人文性,我读着教材,一度地迷茫着,多次的试教,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后,还是课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帮我找到了自己教学的切入口和立足点。

春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它的勃发气息是学生触手可及的。所以在教学《我是一条小河》的课前,一边播放着轻缓抒情的乐曲,一边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播放生机盎然的春河图,用抒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为学生走进文本铺就了一条最简便的桥梁。在教学“我跑过田野,跑过果园,跑过树林,跑过山坡,到处都听到歌声”这句话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句子,再让学生谈谈“在你读这句话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哪些歌声?”“小河”的快乐在学生的“生命对话”的过程中也便蔓延于彼此的身心。在教学结束时,我设计了多角度的练习,让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更深刻,对小河的认识也更为立体。在拓展探究中,使人文情怀得到扩展与深入,课堂中弥漫的人文味深得听课老师的好评。

课题的研究指引着我的教学实践,让我在教学实际中摸索着、前行着。一次次的尝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我成长着、收获着。2005年,我荣获小学语文教学大比武温岭市一等奖、台州市三等奖;2006年,我荣获台州市教坛新秀的荣誉称号,撰写出的近二十余篇论文,在省、地区、温岭市获奖或发表。

21世纪的今天,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研究意识和教科研能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正是科研的一路载歌载舞,使张静芳由一个懵懂的教师走向成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