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驾驭环境求发展

驾驭环境求发展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年来,我在与企业界人士相聚交流时,经常谈及企业和环境的关系问题。这就叫“适应环境求生存”。把握大环境,慎对小环境,顺应环境变化的积极趋势,尽快地发展自身。正确地认识、把握、驾驭、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创新、发展、壮大企业的综合实力则是根本。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无异于死亡。如果只顾自己,不顾环境,其结果最终只能是自身也受到惩罚。

这些年来,我在与企业界人士相聚交流时,经常谈及企业和环境的关系问题。如何认识、看待企业和环境的关系;怎样把握、处理好企业和环境的关系。这些问题一直是许多人的困扰。

大家都知道,企业离不开环境,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要与环境互为互动。但这种关系太复杂了,经常是难以把握和处理好,有时甚至是对环境产生了抱怨,并进而影响着企业的行为。认识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的确是个大问题,值得认真对待。我想可以从正确认识和把握环境的特性入手。在此基础上,再去摆正企业和环境的关系,进而努力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企业得以健康、持续的发展。

那么环境具有哪些特性呢?第一,既定性。企业面对的环境是既成的存在,企业无从选择。第二,独特性。尽管一定范围内的企业面对的大环境有其共性的一面,但每个企业都将面临着独特、具体的外部环境,即便是同一行业的两个企业面对的环境也不尽相同。第三,易变性。环境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则是绝对的,没有一成不变的环境。第四,复杂性。企业面对的环境极其复杂,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环境;既有国际的也有国内的环境;既有社会的也有自然的环境。这些环境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其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环境的这些特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面对。无论环境优劣,第一选项只能是适应,而不是抱怨,否则将难以生存。所以我常对那些抱怨的人说,先别抱怨,无论环境好与差,先生存下来再说,没有了生存,何谈发展。这就叫“适应环境求生存”。

解决生存问题,并不是企业的目的,因为企业具有内在的发展动因。要发展,仅靠被动地适应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了解、分析、判断、把握、驾驭环境的变化趋势,以主动的姿态去适应环境的变化,依据环境变化的态势来规划自己的战略,制定自己的策略。把握大环境,慎对小环境,顺应环境变化的积极趋势,尽快地发展自身。

如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企业在本土也参与着国际化竞争。所以,无论企业在何处,也无论其大小、性质有何不同,都需要有一定的全球性眼光。需要了解把握世界、国家等大的环境变化趋势,以便能更好地规划自身的战略方向。另外,企业还必须谨慎地了解认识、把握所面对的具体环境,比如当地政府的产业规划、政策导向、服务质量、市场秩序、竞争对手的状况以及自然环境等等,以期能有针对性地处理好与这些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正确地认识、把握、驾驭、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创新、发展、壮大企业的综合实力则是根本。有了强大的综合实力,企业就能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甚至不怕风吹草动、经得起风雨洗礼所以,做企业,千万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偏安一隅,这种思想千万要不得,因为社会在发展进步,竞争对手也在发展进步,不创新、不发展、不壮大企业自身,实际上就是在退步,就是在丧失生存能力。这样的实例比比皆是,著名的柯达公司的急剧衰败就是其中一例。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无异于死亡。这就叫“驾驭环境求发展”。

企业依存于环境,受制于环境,但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它也在时时刻刻与环境发生着互为、互动。事实上,环境是一个生态链,是一个整体,从大的范畴上讲,企业也是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自身的角度看,可以把自身以外的都视为自己的环境要素,从他方的角度看,企业也是构成其他社会主体的环境要素之一。所以企业的行为,也会对整体的环境系统产生或多或少、或强或弱、或好或坏的影响。比如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有的企业则为了一己私利破坏着自然环境。在社会领域,企业的行为也有着正、反两方面的效应。这些不同的行为及其结果,既与企业的价值取向有关,也与国家的政策导向、法制建设进程以及管理水平有关。

总的说来,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建立一个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内的适于人类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让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理念成为全社会认同并接受的理念,并以此理念去指导人们的行为。企业在建设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活动中,不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可以大有作为。企业在与环境的互为、互动中应向环境输出正能量,利于环境的改善和建设,而不是相反,去破坏环境。如果只顾自己,不顾环境,其结果最终只能是自身也受到惩罚。

企业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环境因素,要想健康、良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面对环境,认识、把握环境中各种要素及其变化发展的趋势,顺势而为,壮大自身,争取较快、较好的发展,在与环境的互为、互动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向环境输出积极的正面能量,保持与环境良好的动态平衡关系,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