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教学求发展

以教学求发展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每个首次开课老师来说,教学水平的发挥程度往往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尤其是对教案的熟悉程度。只有两者的结合方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其一,保证大学课程的学术严谨性,避免低层次的科普性。结果学生们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求知欲望与上进心,增加了对科研的兴趣。以上是本人一学期以来教学的主要体会,有苦也有乐,有教训也有进展。今日既然走上了光荣的教师岗位,就要以教学为纲、立足于教学求发展。

以教学为纲、以教学求发展

基础医学院 沈宇清

“医学遗传学”是我个人的首开课,我不免有些初出茅庐的紧张感和责任之下的压力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校培训、自我摸索和老师同事的帮助,现已顺利地步入正轨。回味本学期的每一次课,至今仍历历在目,感慨之余更感到了受益匪浅。这主要集中在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课程准备方面

对于每个首次开课老师来说,教学水平的发挥程度往往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尤其是对教案的熟悉程度。为了达到这一点,我在下面两个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准备时间:

其一,化一般的“备课”为“背课”——不仅仅限于了解和熟悉,还要有选择地将许多内容(主要为病例、统计数据等论证性、说明性材料)烂熟于心,以便与电子文件中提纲挈领式的论点相互结合、彼此强化,做到真正的“脱稿自如、游刃有余”。

其二,变“纸上谈兵”为“实战演习”——在每次讲课前至少要保证数次“实战演习”:在家中(或办公室)打开手提、准确计时、放声讲授,来一番“虚境实战模拟”,这往往会发现“纸上谈兵”所难以发现的种种疏漏之处、遗忘之处甚至意外之处,及时调整强化自己,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手段方面

为了取得更加鲜活生动的教学效果,我采取了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段。之所以要将动感十足、对比鲜明的高科技手段与传统的板书相结合,我认为这有助于各取所长、互补所短。比如说,一方面多媒体手段确实比板书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能加深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内容的理解。但另一方面由于“静态”的板书具有“可留存性”的特点,从而保障了学生能时刻对所学的内容体系及其进展有一个清醒的把握。只有两者的结合方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所以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部分占到了4/5的比重,而非全部。这样的结果是即使将电子文件都拷贝给了学生,也有1/5的内容是通过板书或是口头表述的形式向学生传达的,从而保障了学生每堂课注意力的集中保持和课堂笔记的整理频率;此外通过板书等形式的内容分流,可以避免多媒体内容对于学生的负载过重,从而保障了电子文件中每个字、每句话的精练化与纲要化,更利于学生对关键内容的把握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教学方式方面

我校名师单炳梓教授曾再三强调“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作用,但这学期刚开始时,我对此并无太多感性和深入的认知。后来教务处的精心培训和自己的多方摸索,感到大有裨益,渐渐从少到多、从生疏到熟练,现已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这学期而言,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加以启发。设计问题分两类:第一类是口答问题,并事先安排好作答学生的次序和数量;第二类则是与教案相关的笔答问题,数量不多但无现成答案,这种开放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的思考、保证课堂的活跃度

(四)教学内容方面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我还为自己定了两条原则:

其一,保证大学课程的学术严谨性,避免低层次的科普性。基本的概念、理论及原理不能回避,但为了避免理论讲解的枯燥与晦涩,宜结合实例进行阐释和分析,以加深学生理解。

其二,兼顾一般教学的广度与课题研究的深度。通常来说,一般教学内容多限于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全面介绍,但在某一“点”上的深度挖掘往往有限;与之相反,专业化的课题研究追求的则是“点”上的深度挖掘(可视之为“片面深入”)。将二者相结合,既可以保证基本知识体系的传承,又有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早日培养与认知深度的开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结合我参加过的课题研究,对有关章节添加相应的专题讲解。结果学生们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求知欲望与上进心,增加了对科研的兴趣。

此外,我在每次上课前都要花3~5分钟总结上次的课程内容,以帮助学生承前启后、迅速进入课堂状态。并在每节课最后利用一张幻灯片,3~5分钟的时间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以及重点,使学生在一节课听下来后感觉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以上是本人一学期以来教学的主要体会,有苦也有乐,有教训也有进展。当然,我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学校的培训和老师同事的帮助。古人云: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今日既然走上了光荣的教师岗位,就要以教学为纲、立足于教学求发展。为师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