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息传到京城,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痛斥种种逃跑主义、投降主义,调集各路兵马保卫京城。敌方以明英宗为人质,逼迫明廷投降,否则就杀掉英宗。有人又主张献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他坚决拒绝敌军最后通牒。于谦死后,继任的兵部尚书陈汝言攀附石亨,贪污纳贿,使于谦整顿国防之前功俱废,英宗则忧形于色。一直到明英宗死后,明献宗登位,才为于谦平反昭雪。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明)于谦《观书》  

【链接】

于谦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于谦少年即立大志。7岁时,有一个和尚惊于其相貌,说:“所见人无若此儿者,异日救时宰相也。”12岁时于谦即写下明志诗《石灰吟》。

于谦是进士出身,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被明宣宗器用,担任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太监王振而下狱,后释放,起用为兵部侍郎。1449年,瓦剌大军席卷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结果土木堡一战,明朝50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做了阶下囚。消息传到京城,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痛斥种种逃跑主义、投降主义,调集各路兵马保卫京城。敌方以明英宗为人质,逼迫明廷投降,否则就杀掉英宗。有人又主张献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谦却义正词严地质问:到底国家民族重要,还是英宗的个人生命重要?他坚决拒绝敌军最后通牒。于谦带领22万大军,坚守京城,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瓦剌主帅见死伤惨重却无功,又顾虑中原毕竟国大力大,一不小心就被于谦反攻过来,后果堪忧,就在退军之时将明英宗送回明廷。

明英宗回朝登位,不思于谦抗敌之功,却找个借口把于谦下狱,随即斩首。据说于谦被杀时,阴霾四合,天下冤之。人们对明廷这种恩将仇报的做法非常愤慨,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于谦。皇太后开始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不已,哀悼多日,英宗也开始后悔。

于谦死后,继任的兵部尚书陈汝言攀附石亨,贪污纳贿,使于谦整顿国防之前功俱废,英宗则忧形于色。后来西北有警,恭顺侯吴瑾对英宗说:“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英宗听罢,默默无语。一直到明英宗死后,明献宗登位,才为于谦平反昭雪。

于谦颇有文采,著有《于忠肃集》、《节庵诗文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