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多孔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

在多孔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CO2在纯水中的扩散并没有考虑到多孔介质,即孔隙度以及孔隙曲折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CO2在地下含水层中的有效扩散系数De一般远远小于其在水中的扩散系数Daq。正常沉积压实后地层的孔隙度随深度而呈指数降低,但是CO2注入地层后可能发生构造抬升,孔隙度随深度变化不一定符合上述公式。

在稳态条件下,气体在水中的扩散作用可用Fick第一定律描述:

式中:Jd——扩散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截面积的溶质质量,kg/(m2·s);

Daq——溶质气体在水中的扩散系数,m2/s;

dc/dx——x方向上的浓度梯度

非稳态条件下,Fick第二定律可表述为:

CO2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作用也可以用Fick定律来描述(Krooss,1988):

Jd=-Degrad(c)(4-36)

式中:De——CO2在多孔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

Jd——扩散通量;

grad(c)——CO2在地下孔隙溶液中的浓度梯度。

由于CO2在纯水中的扩散并没有考虑到多孔介质,即孔隙度以及孔隙曲折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CO2在地下含水层中的有效扩散系数De一般远远小于其在水中的扩散系数Daq

有效扩散系数De及其在水中的扩散系数Daq存在如下函数关系(姜元勇等,2011):

式中:Φ——介质孔隙度;

τf——介质曲折度。

式中:le——溶质在孔隙中迁移的实际距离;

l——溶质在孔隙中迁移的直线距离。

曲折度无法实地测量得到,是一个依赖于模型的参数,而孔隙度Φ比较容易得到,所以工程实践中常采用如下经验公式来确定有效扩散系数(Grathwohl,1998):

De=DaqΦm(4-39)

式中:m——经验参数,通常在1.3~4.5范围内。

对比公式(4-37)及式(4-39),可得到τf=Φ1-m

多孔介质中孔隙度随深度的变化可由下式表述:

Φ=Φ0exp(-bh)+Φ1(4-40)

不同岩性式(4-40)的参数不同,对于页岩来说,式中Φ0=0.55,Φ1=0.05,b=0.85 (km-1),对于砂岩,Φ0=0.4,Φ1=0.05,b=0.5(km-1)。正常沉积压实后地层的孔隙度随深度而呈指数降低,但是CO2注入地层后可能发生构造抬升,孔隙度随深度变化不一定符合上述公式。

前面我们讨论了CO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Daq,可知:

Daq=D0[(T/TS)-1]γ(4-41)

式中:D0=14.115×10-9m2/s,γ=1.673,TS=228.9K。公式中的温度T可用深度h代替,取地表温度T0为298K,地温梯度公式为:

ΔT/Δh=0.03(K/m)(4-42)

因此,

联立公式(4-40)、式(4-41)、式(4-42)得:

通过公式(4-38)、式(4-39)、式(4-43)即可算得CO2在多孔介质中的有效扩散系数D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