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液体比重及其测定法

液体比重及其测定法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草药物学家看来,水的质地与治疗疾病颇为相关。海边盐民早已知道以类似近代浮子式液体比重计测定卤水。假定在选择莲子中,择其大小相当而重量不同者,则较重者比重大、较轻者比重小。这种以鸡蛋、莲子、桃仁测试液体浓度(或比重)的方法,正是近代浮子式比重计的始祖。将这种“浮子”分别放入待测溶液,看它们浮沉状态,即可测知溶液比重为几何。由于各种液体的比重不同,古代人也曾发现异重液体的分层叠置现象。

第二节 液体比重及其测定法

由于饮水、计时器漏壶等需要,古代人注意测定水的比重。《后汉书·礼仪志》记述道:

日冬至……权水轻重,水一升冬重十三两。

北魏道士李兰创制秤漏,规定“漏水一升,称重一斤,时经一刻”。宋代程大昌专门写下了《水土斤两轻重》一文,指出各地水质之别,并说:“世传水之好者,比他水升斗同而铢两多。”在历代本草著作中都有关于水的篇章。在本草药物学家看来,水的质地与治疗疾病颇为相关。李时珍引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说:

近乳穴处流出之泉也,人多取水作饮、酿酒,大有益。其水浓者,称之重于他水。煎之,上有盐花,此真乳液也。

卤水比淡水重,事先知道卤水比重对盐业生产极为重要。海边盐民早已知道以类似近代浮子式液体比重计测定卤水。宋代乐史(930-1007)记下了以十个莲子测定卤水之情:

取石藻(莲)十枚,尝其厚薄,全浮者全收盐,半浮者半收盐,三藤以下浮者则卤未堪。

“全浮者全收盐”,相当于该盐水浓度为100%;那么,“半浮者半收盐”,即其浓度为50%。浮三莲以下,盐水浓度太淡,不可用此盐水煎盐。注意乐史说的“尝其厚薄”一句,即对这十个莲子要有选择。

姚宽(1105—1162)记述了他自己测试盐卤的方法,他写道:

予监台州(今浙江临海等县)杜渎盐场,日以莲子试卤。择莲子重者用之,卤浮三莲、四莲味重,五莲尤重。莲子取其浮而直;若二莲直或一直一横,即味差薄;若卤更薄,则莲沉于底,而煎盐不成。闽中之法,以鸡子(鸡蛋)、桃仁试之,卤味重则正浮在上;卤淡相半,则二物俱沉。与此相类。

乍看起来,这两段引文有不可理解之处:莲子(或鸡蛋、桃仁)要么全浮,要么全沉,怎么会浮几莲沉几莲呢?又怎么会有竖浮、横浮之别呢?值得注意的是“尝其厚薄”和“择莲子重者用之”二句,即莲子是有选择性的。笔者曾以莲子置淡水和盐水中试验,确有沉者、有浮者。北魏贾思勰曾注意到莲子两端重量差异,他在“种莲子法”中指出:将莲子“抛于池中,重头沉下,自然周正”。莲子、鸡蛋等是古代人选取不同比重而又同一类物质的理想的东西。假定在选择莲子中,择其大小相当而重量不同者,则较重者比重大、较轻者比重小。将它们放人盐确中,浮沉状况就不一样了。如果将十个或五个这样的莲子依次放人各种浓度的盐水中,古代人按统计方法计算其浮沉数,就可以知道各种盐水的大致浓度。浮起的莲子数越多,该液体的浓度就越大。这种以鸡蛋、莲子、桃仁测试液体浓度(或比重)的方法,正是近代浮子式比重计的始祖。莲子、鸡蛋、桃仁的外形都不是正圆形,当它们的比重与待测液体的比重相近时,它们在水中呈直立悬浮状态:当它们的比重比液体小,甚至小很多时,它们几乎全浮在液面上,又因其形状与重心的关系,使它们在液面上取横躺形式;当它们的比重比液体大时,它们就沉没在容器底。因此,如果某个莲子(或鸡蛋、桃仁)在液体中呈现浮而直立状态,就表明该液体的比重与该莲子相接近。这就是姚宽要求“莲子取其浮而直”的道理。

后来有关记载逐渐增多,方法也有所进步。元代陈椿在《熬波图》中记述的方法是,预先制备“浮子”,即将莲子分浸浓度不同的四等卤中。将这种“浮子”分别放入待测溶液,看它们浮沉状态,即可测知溶液比重为几何。

由于各种液体的比重不同,古代人也曾发现异重液体的分层叠置现象。例如,方以智曾将金与银同人坩埚熔化,发现“金在底;银则黑,浮于面”。同样,“银中杂铜者,熔时投以锡,则铜如在水上作冰片,取出”。“本草言,金银铜铁置汞上则浮。此非也。铜铁则浮,金银则沉”。类似现象在《物理小识》卷七的“煎矿”、“铜矿”条中都有所记载。正是根据这些经验,方以智将熔炼炉中的金属分层现象总结道:

重者在下,浮土在上,以次分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