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闲谈中识人破绽

闲谈中识人破绽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闲谈时喜欢运用诙谐、幽默语言的人不仅能赢得别人的欢迎,同时也是自身有智慧的体现。其中有一个聪明的记者,在研究分析了日本大臣们的心理之后发现,大臣们不会说出谁将出任首相,但只要问题提对路,没准能得到答案。可见,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话让人不知道真假,但是只要能在与当事人的闲谈之中运用智慧,找对路子,发现破绽,就可以有效识别谎言。

我们在闲谈中经常能听到他人随口而说的话,其中有些是对方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习惯,有些是对方下意识的情感流露。比如,对于某一事物或者是某一种难闻的气味的厌恶,人们常常会用类似“这些东西真是臭气熏天”“这个东西真像死鱼一样令人讨厌”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所以,我们可以从闲谈中识别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能够通过闲谈时的说话方式判断出对方的个性、品质和修养。

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说话时立场明确、旗帜鲜明、主张正义、弘扬大道的人大多性格坦白直率。这类人谈话时往往心直口快,想到哪儿说哪儿,无所顾忌,不太考虑他人的感受,有时难免会伤害到他人。这种类型的人城府不深,性情豪爽,毫不掩饰,值得信任。

闲谈时不善言辞、沉默寡言的人,大多感情细腻、思维缜密、敏感多疑,他们很少显示出自己内心的真正感受,同时却时刻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论,说话时反复权衡,理性而谨慎,特别注意言辞的准确性。

闲谈时思路清晰、泾渭分明、有条不紊、深入浅出的人,往往学识渊博,处事精明。

闲谈时思想游移不定、论点变化多端、不断改变论据、没有统一主题的人,往往思路混乱、条理不清,这类人常常给人不真实、不坦率之感,因为他们的想法不断变化,又不愿与别人进行坦率的交流与沟通,所以也容易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情绪比较抑郁。

闲谈时喜欢运用诙谐、幽默语言的人不仅能赢得别人的欢迎,同时也是自身有智慧的体现。他们的语言风格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提高个人魅力。他们通常深藏不露、聪明机智,把握机会的能力非同一般,能够“相机”从闲谈中进入正题,可谓是才智高超、心思明达。

闲谈时很少开玩笑,说话极其注意把握分寸,绝不多言的人大多性格比较保守,谨小慎微,沉稳而内向。这类人说话不动声色,城府较深,喜怒不形于色,深沉稳重,思想较为理性,对待事物冷静客观,分析问题比较全面,有很强的计划性。但他们由于过分规矩,显得刻板僵化,给人以不够通情达理的感觉。

闲谈时貌似附和他人,其实借机自我炫耀、卖弄浮夸的人往往聊天时情绪波动较大,这种人是投机分子,不安于寂寞,但稍遇挫折就会失望或沮丧,容易妥协。

闲谈时眉飞色舞,处处夸耀、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表情丰富的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的感情过于丰富,乐天活泼,但有时却容易在无拘无束的高谈阔论中暴露自己的软肋,容易被人利用。

闲谈时音调平和,说话很少急促的人拥有才能而不矜夸自傲,给人从容镇定的印象。

另外,闲谈时聊的内容,也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活动。

心理学家认为要分析一个人是不是在说谎,破绽不局限于他的话题上,也不局限于他对于话题的展开方式上,而在于闲谈之中。比如,在聚会上,大家正谈论某个话题,有人不顾别人的谈话,突然插进毫不相干的话题,这就意味着他可能在回避刚才的话题。

有的人在和别人谈话时,喜欢把话题扯得很远,让人根本搞不清楚他到底想说什么,或者不停改变话题,把人绕得“七荤八素”。这说明这个人心里有所戒备,有些胆怯,因为他害怕一旦谈话主题的掌控权落到他人手里,他就会处于被动地位。这类人表面上好像能说会道,思维敏捷,反应速度快,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强,但他们通常处事圆滑世故,为人老练,而他们在滔滔不绝的时候,往往是在信口开河。

有些人闲谈时常常使用大量语气词,如“嗯”“还有”“这个”“那个”等。这表明他们不能有条理地谈话,精神混乱,没有头绪。而且,当用到这些词语和句式的时候,他们往往是在避重就轻,制造一些假象去欺骗、糊弄他人。

心理学家说,想知道一个人是不是说谎,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说话——让他不停地说话。因为人只要开口说话,就会流露出很多有用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充分地剖析这些信息,从中找到对方的破绽。

有一次,警官抓了两个正在接头的毒贩。在依次审讯他们时,他们都说他们只是朋友之间的见面。但是,当警官问他们是否知道对方的名字、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家庭住址的时候,他们两人的答案就不一样了。于是,警官抓住这些破绽,揭穿了他们是朋友的谎言。他们后来只好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东条英机出任日本首相,但因为此事是秘密决定的,所以很多记者都很想提前探测到这一秘密。其中有一个聪明的记者,在研究分析了日本大臣们的心理之后发现,大臣们不会说出谁将出任首相,但只要问题提对路,没准能得到答案。于是他在采访时的闲谈中向一个曾参加会议、了解内幕的大臣提了一个问题:“这回出任首相的是不是秃子?”因为当时有三名候选人,一个秃子,一个满头白发,一个是半秃顶,而东条英机就是那个半秃的。在看似无意的闲谈中,虽然这位大臣没有直接给出具体的答案,但聪明的记者还是从大臣思考的瞬间推测出了答案。因为这位大臣在听到问题之后,一直在思考半秃是否属于秃子,沉思了很久。虽然他发现自己的失态后马上绕开话题掩饰,但为时已晚。

可见,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话让人不知道真假,但是只要能在与当事人的闲谈之中运用智慧,找对路子,发现破绽,就可以有效识别谎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